伊利莎白·加羅尼
當好“空中飛人”是一門藝術,很多人都會認真規劃自己在機場的各種活動。
根據國際民航運輸協會的數據,到2017年底,全世界坐過飛機的人將會達到37億。這么多人全球旅行,意味著這么多人必須應對時差反應,應對不同時區之間的差異。
但那些每年飛行里程高達數十萬英里的人卻有一套自己的應對長途飛行的方法。本文四位“空中飛人”講述了他們完美飛行的秘訣。
職業:環保人士、電影制作人、作家(雅克·庫斯托的孫子)
住址:加州比弗利山莊
飛行時間:每年飛行20多萬英里
慣例:如果庫斯托要出門探險,他就會穿著登山鞋上飛機。“穿著這么大的鞋過安檢非常痛苦,但我總會穿著最大的鞋登機,這樣就能盡量減輕行李重量。”他說。庫斯托總會自帶健康的食物和飲料。“為了嚴格要求自己,我不吃飛機餐。”
竅門:累積里程和積分的重要性或許超出你的相像,庫斯托建議每次坐飛機和住酒店時都要累積里程或積分,而且要盡可能使用這些積分。出現問題時,成為一家航空公司的會員會很有幫助,而且你也更有可能獲得升艙的機會。“這看似很簡單,但令我震驚的是,很多旅客都懶得積分。”他說。
職業:瑞典播客平臺Acast聯合創始人
住址:瑞典斯德哥爾摩
飛行時間:每年140天,幾乎都乘坐國際航班
慣例:在前往新目的地的當天,羅桑德會根據那里的時區安排餐飲,甚至會因此而跳過一餐。他從不在飛機上吃東西,但卻會喝很多水。“能在飛機上休息一下,等到降落后就可以馬上投入工作,充分利用跟我的團隊在一起的時間。”他說。我只要一到酒店,就會立刻去健身房。“這通常可以幫助我欺騙自己的身體,為全天保持理想的心態。”
竅門:羅桑德周一坐飛機從斯德哥爾摩去紐約,這樣就能在同一天跟兩個團隊見面:早上在斯德哥爾摩,下午在紐約。他建議制定一套落地后的慣例。“紐約市下東區有一家名叫El Rey的咖啡廳。”他說,“只要我在紐約,都會沿著東河跑跑步,然后在去辦公室的路上從那里買一杯咖啡。這種慣例能幫助我集中精力,應對時差反應,讓我精神抖擻。”
職業:應用市場GetApp高級內容分析師
住址:馬里蘭州貝塞斯達
飛行時間:最近,她在九個星期飛了七個來回,上半年飛行距離相當于繞地球一圈
慣例:馬菲奧把她需要的所有東西都放進隨身行李。“需要時間和耐心才能做好,但在讀過一些旅行博客,學習了如何少帶一些衣服后,我已經將近兩年沒有托運過行李了。”她說。她最近為30天的英國和西班牙出國旅行準備行李時,完全沒有托運一個行李。秘訣是什么?把隨身行李塞進背包,然后放在座位下面。“旅客應該帶一件能放進行李艙的手提箱。但用背包盛放個人物品還能多帶點衣服,錢包、護照和筆記本電腦也可以放在里面。”如果發現有整排空座或者有升艙的機會,她還會在出發前一晚在網上辦理登機手續,以便更換座位。
竅門:馬菲奧表示,她有史以來最好的旅行投資就是申請能夠縮短過關和安檢流程的旅行者項目。在美國,這種項目叫“全球通關”,可以加快過關手續,還能獲得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TSA)的預檢資格,該項目可以讓獲得認證的飛機旅客更快地通過安檢。“這些項目給我節約了不計其數的時間和轉機次數。”她說。
職業:Innovative Dining Group(IDG)創始合伙人
住址:加州洛杉磯
飛行時間:大約12個星期,包括國內航班和國際航班
慣例:梅恩的秘訣是每次都穿全黑的衣服,通常是黑色T恤和套頭衫。“黑色休閑服看起來仍然很高檔。”他說。他的行李很輕,為了盡可能減少在機場的時間,他會盡可能等到飛機快要起飛的時候到達機場,但也不能誤機。“我用科學的方法來對待交通,這樣就不用等待。”
訣竅:梅恩建議提前了解你乘坐的機型——不同飛機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例如,有的行李艙較大,有的在不同的地方設有更好的座位。掌握這些信息后,就可以去SeatGuru(這家網站專門評估不同的飛機,然后列出這些飛機上最好和最差的座位)尋找最好的座位。(摘自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編輯/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