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方
靠一項產品,翻轉企業命運的傳奇故事,蘋果無疑是最佳典范,更厲害的是,懂得抓住iPhone這項明星產品拉抬其他產品線,創造更多熱銷商品,都讓蘋果用創新、大膽、實踐想象的堅持力,幫助自身營運走出深植人心的3C精品代名詞。
在蘋果10周年版智能手機iPhone X上市之際,回顧這10年來,蘋果在已故執行長喬布斯與現任執行長庫克帶領下,創新之輪不斷轉動,產品線從手機一直到手表,市場從消費者拓展到企業,賺錢的營運方式也從硬件跨至軟件服務,這種“全方位創新”或許正是蘋果市值能在10年暴增9倍、突破9000億美元,并穩坐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寶座的功臣。
喬布斯“回鍋”擔任蘋果執行長后,以獨到的眼光與堅持,在2007年推出第一代iPhone,在一片噓聲中銷量一鳴驚人,完全顛覆人們對手機的認識,也讓眾多專家眼鏡碎了一地。之后蘋果的創新范疇從手機一直延伸到平板電腦、個人電腦(PC)、電視機上盒、智能手表及軟件,每一樣產品問世都讓人耳目一新,且都成為產業先驅。例如:第一代iPhone帶給世界結合手機、網絡及隨身聽于一身的裝置體驗;還有多點觸控界面、第一個有用的行動網絡瀏覽器以及視覺影音信箱;隔年的iPhone 3G推出APP Store,給了開發商施展身手的舞臺,造就“應用程序(APP)經濟學”的崛起。2009年的iPhone 3GS裝配錄像鏡頭,更把攝影機整合到手機里。
2010年上市的iPhone 4配備Retina顯示器,讓用戶有更精致的觀賞體驗,還有FaceTime視訊通話功能,同年推出大受歡迎的平板iPad,完成微軟十幾年前想靠平板大發利市的夢想。蘋果2011年的iPhone 4s搭載Siri個人語音助理,把人工智能(AI)加入iPhone。之后iPhone 5采用Lightning連接埠、iPhone 5s采用TouchID指紋辨識技術、iPhone 6新增Apple Pay行動支付功能、iPhone 6s增加Apple Music音樂串流服務、iPhone 7 Plus有2顆廣角鏡頭,一直到iPhone X的FaceID臉部辨識功能,都增添人們生活的豐富度。蘋果在這段期間還不斷翻新iPad與iMac、MacBook等產品線,更推出AirPod無線耳機、Apple Watch等新產品。
蘋果雖也經歷亂流,例如:iPhone 4的“天線門”事件(以特定手勢拿iPhone 4會收不到訊號)、喬布斯辭世、iPhone 6的“彎曲門”事件(機身的超薄設計導致容易被外力弄彎)以及蘋果地圖出包爭議等,但這家消費電子大廠總能克服困境,恢復市場信心,激勵股價再度締造新猷。
蘋果創新之輪得以持續轉動,要歸功于“三本柱”:喬布斯、設計總監艾夫以及庫克。喬布斯的洞見與愿景,這10年來公認無人能出其右,是讓蘋果從破產邊緣重回舞臺中心的核心人物,雖然他自傳透露的“暴君”性格也常讓下屬難以忍受,但正是這種組合讓他擁有“既創新又耐操”的完美團隊。
《福布斯》雜志曾從喬布斯自傳里,歸納出他的七個創新祕密。
第一個是“做你所愛”,喬布斯著迷于打造幫助人們實現潛力的工具。
第二個是“要改變世界”,喬布斯的愿景是把計算機送到每個人的手中,也曾說過領袖的角色就是延攬最好的人才、讓他們不斷朝實現愿景邁進。
第三個祕密是“創意就是把事物連結”,喬布斯相信一大群有經驗的人會達成其他人可能沒想到的結論,他不知道各種端點會連到哪里,但把端點連起來后就會知道。
第四個為“懂得舍”,簡單、干凈、對使用者友善就好。
第五個是要“創造超棒的體驗”,喬布斯從不以對手為基準來創新,而是以“自己的想象”。
第六個為“懂得說故事”,喬布斯是個非常會說故事的人,但他的發表技巧是實踐多年后的改進與歷練。
最后,是“賣夢想,而非產品”,喬布斯在首家蘋果零售店開幕時說,這家店不是要賣計算機,而是豐富人們的生活。
這七個祕密迄今仍深植在蘋果的DNA里。為了傳承,喬布斯2008年創立“蘋果大學”,專門培養蘋果中階管理人員,員工能為自己量身訂做一套課程,成為喬布斯留給蘋果的最重要遺產。蘋果大學的部分教學人員來自耶魯大學、哈佛大學、柏克萊加州大學、史丹福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等名校。
蘋果的另一創新支柱艾夫,則是在喬布斯回鍋擔任執行長后,與喬布斯攜手建立簡潔的“蘋果美學”,蘋果設計部門的地位甚至一度高于工程部門。艾夫曾說,他與喬布斯初次見面時,“有種一拍即合的感覺”,喬布斯也成為他的良師,“我從未見過有人能像他那么聚焦”。
在喬布斯仍為執行長時擔任營運長的庫克,則無疑是行政管理人才。他接掌蘋果后,已帶領蘋果跨足企業客戶市場,并持續精進iCloud、Apple Pay、AppleCare及App Store,幫助蘋果蛻變為“軟件公司”。他也延攬精品品牌Burberry老將阿倫特(Angela Ahrendts)主掌零售部門,建立蘋果的時尚品牌地位。
1. 把網絡放進人們的口袋-iPhone雖名為“電話”,但網絡功能才是影響世界最大者;
2. 讓照相從嗜好變成日常生活-智能手機鏡頭加照片編輯APP,讓每個人都擁有拍攝效能優異的相機,攝影不再是一小群人的嗜好,每人都能成為攝影師;
3. 改變軟件創造及發布的方式-APP Store的推出,讓手機取代地圖、手電筒、時鐘、掃瞄器、攝影機、日歷、計算機及計算機等;
4. 改變工作方式等一切-配備GPS功能的智能手機與Uber等APP問市后,幫助“零工經濟”大行其道;
5. 改變口香糖銷售等小事物-超市結賬臺原本是口香糖的販售熱點,但隨著手機結帳日益普及,導致全球口香糖銷售量減少;
6. 智能手機成為人們花最多時間關注的事物-人們如今花最多時間在看手機,也透過社群媒體與行動連結進行社交活動;
7. 改變廣告生態,Google與臉譜成為大贏家-網絡不僅打敗電視等傳統的廣告平臺,網絡廣告本身也出現轉變,行動通訊廣告支出預料今年將超過網絡廣告;
8. 轉變蘋果營運-iPhone成為蘋果的搖錢樹,去年營收占比為63%,凈利占比則更高;
9. 使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企業iPhone問世前,蘋果營運仍陷入困頓,如今蘋果市值已比埃克森美孚石油超出1倍多;
10. 催生安卓生態系-不僅蘋果,Google、三星等對手也因iPhone而受益。(摘自臺灣《能力雜志》)
(編輯/多洛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