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原始的充滿神奇力量的世界里,我們的祖先體驗著恐懼和喜悅,他們利用樹木、石頭和水建立起家園。他們把世界看作一個充滿力量的地方,他們的歌聲、他們的舞蹈和他們的故事與這神奇的力量融為一體。
《大河之舞》整場演出以歌頌太陽開篇。劇情有著如詩一般的美感,而書寫這一詩篇的演員幾乎都是身經百戰。
據了解,能夠成為《大河之舞》的演員已經成為愛爾蘭人的榮耀,每一位“舞王”的誕生更是殘酷。先經嚴格挑選,入選后還必須經過1年的嚴格培訓及一系列的考試合格后,才能被冠以“舞王”的稱號。
如今的舞王Bobby是10項愛爾蘭踢踏舞比賽冠軍,2013年,大河之舞2《舞起狂瀾》制作伊始,Bobby無可爭議地奪得了男主演的位置,演出中每秒擊打地面32下的舞蹈奇跡便是由“舞王”領銜完成。
雙舞后GIANNA 和NATASIA是一對孿生姐妹,她們都接受了各種舞蹈培訓,包括愛爾蘭踢踏舞、現代舞、音樂劇舞蹈甚至芭蕾舞。Gianna曾經多次獲得愛爾蘭踢踏舞比賽桂冠,Natasia也獲得了7項愛爾蘭舞蹈比賽桂冠。2015年,在英國的巡演中,她們正式擔任舞后。
此外,演員Marita曾在西班牙傳奇舞蹈巨星Antonio Gades的弗拉明戈舞劇《卡門》擔當卡門一角,隨團在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等進行了多次巡演。Marita的舞蹈張揚,大氣,力量感十足,在大河之舞上半場的火舞,如同一團烈焰,下半場的安達盧西亞,則如同黑色旋風,把弗拉明戈的精髓演繹得淋漓盡致。
《大河之舞》的演員中75%都是世界舞蹈冠軍,可謂競爭激烈。由于演出強度極大,每場演出結束后,演員要迅速跳入35公斤的冰桶中10分鐘,以免受傷。正如從1994年首演便擔任領舞的尼米·奧康諾所言:“《大河之舞》雖然不斷有新演員加入,但演出的精神一直沒有改變。”
作為一臺被譽為“世界第一舞劇”的頂級演出,《大河之舞》的幕后也有很多令人驚奇之處。比如每個演員的頭飾上都安裝了微型傳感器,電腦會根據其發出的信號自動追光,不管演員的動作如何快速變化,燈光都能牢牢地鎖定在演員身上。同時,專業設備已經武裝到舞鞋里,一種專門設計的微型麥克風放在演員的踢踏舞鞋和地板上用于收音,使踢踏舞聲顯得更加氣勢磅礴。
2017濟南站的演出,《大河之舞》舞蹈團將自帶45噸重地板空運至濟,在原有演出舞臺上再鋪上專業的舞蹈地板。整個舞臺地板將變成三層,除了正常的地膠外,還將鋪上橡膠層和特制地板,兩層中間約有3厘米的空心層用于放置麥克風,既可支撐舞者飛速跳動的雙足,使地面產生高熱,同時還能保證舞者在上面彈跳不會產生危險。
據《大河之舞》的工作人員透露,劇組一直有一個不成文規定,每年必須更換當今世界最為先進的舞臺器材,以確保舞臺效果的升級換代。截至去年,《大河之舞》已為此花費約3000萬美金的巨額費用。
為了保證演出的高品質,《大河之舞》團隊堅持連地板、釘子都從愛爾蘭漂洋過海搬運過來;為了每一場都呈現出猶如首演的精彩,《大河之舞》對每個劇院詳實的前臺幕后的數據都做了最精細的分析,設計出適合不同舞臺構造的最完美表演方案;為了舞臺設備全國大規模運輸的安全性,每一個燈光、音響、舞美設備哪怕是一小盒工具欄,都有自己指定的專屬位置,7車40尺集裝箱裝得嚴絲合縫,在任何的長途跋涉中絕無閃失;為了讓中國觀眾親眼目睹劇目的偉大,團隊曾經用40臺暖風機給只有10度的舞臺加溫48小時,因為低于18度是嚴禁表演特技舞蹈動作的。
《大河之舞》在中國走遍了30多個城市,成為唯一登上央視春晚的國外舞劇,也成為中國演出市場十年復興歷史中連續十年的票房冠軍得主,更吸引和培養了一大批踢踏舞的粉絲與舞迷,真正融入進中國市場,成為每一年中國觀眾必看的經典演出,也成為中國演出市場最成功的舞劇,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