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數字工具、數據平臺成為了科研人員在數據密集型科研環境下開展工作的必備條件,這種需求也驅動著越來越多數字技術的產生和科研服務機構如高校圖書館數字服務、數據服務的出現及迅猛發展,基于數字化工具、手段進行數據處理、挖掘和知識組織、擴散的數字學術(Digital Scholarship)這一概念也逐漸得到了人們的認可與重視。美國高校圖書館積極順應數字學術發展的要求,開展了數字學術服務,成為世界上最具有典型實踐經驗與先進技術應用的代表。
美國高校圖書館的數字學術服務中心,不但有為科研人員提供數字學術交流活動的物理空間和基礎設施,配備有數據可視化等軟件工具設施,還通過配備數字學術專家為研究人員提供數據資產管理、數字保存、培訓和咨詢等服務,為其開展數字項目和跨學科研究提供全方位支持。為了了解美國高校圖書館的數字學術服務現狀,本刊特組織了“美國高校圖書館的數字學術服務”特別策劃文章,力圖從美國高校圖書館的數字學術空間劃分、服務現狀調查與帶給我國高校圖書館的啟示等三個維度,為我國圖書館界特別是高校圖書館的數字學術服務建設提供借鑒、引發思考。
摘 要:美國高校圖書館通過建立數字學術空間,組織開展數字學術相關活動,為用戶的數字學術活動提供支持。實證調查發現,美國高校圖書館將數字學術空間劃分為工作人員辦公空間、交流空間、教學空間、數字創作及數字研究空間等類型的小空間;數字學術空間有專門的服務人員,并配備了軟硬件設施;美國高校圖書館通過制定數字學術空間使用指南,規范空間使用。借鑒于此,我國高校圖書館應籌劃建立數字學術空間、重視引進新興技術工具、重視提高現有空間的利用率、重視制定空間使用指南。
關鍵詞:美國;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數字學術空間
中圖分類號:G250.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7068
Abstract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y established digital scholarship space to organize activities related to digital scholarship, to support users to carry out digital scholarship activities. Digital scholarship space mainly includes staff office space, communication space, teaching space, digital creation and digital research space. Digital scholarship space is dedicated to personal service, and equipped with software and hardware facilities.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y established digital scholarship space use guidelines, so as to standardize space use. Our 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 plan to build digital scholarship space, with emphasi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y tool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existing space,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establish space use guidelines.
Key words USA; university library;digital scholarship;digital scholarship space
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與數字工具的不斷發展,數字學術(Digital Scholarship)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秦健教授認為,數字學術是利用數字化工具手段和數據進行知識生產和知識擴散的完整過程[1]。美國高校圖書館積極順應數字學術發展的要求,開展了數字學術服務與數字學術空間支持。我國圖書館界也已經開始關注數字學術,如2016年12月舉辦了以“數字學術與公眾科學:數字圖書館新生態”為主題的“數字圖書館前沿問題高級研討班”,重點探討了“數字學術與數字人文”“公民科學與大眾參與”等分主題[1]。學術研究方面,介鳳和盛興軍[2]對北美地區 10 所大學圖書館構建數字學術中心的情況進行了比較分析,概括其服務模式和空間變革的主要方式;盛興軍等[3]以美國布朗大學圖書館數字學術中心為個案,綜合分析該館在空間變革與服務轉型方面的舉措;李紅培[4]介紹了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圖書館、美國布朗大學圖書館2所高校圖書館的數字學術空間的發展案例。這些研究文獻有助于我們了解美國高校圖書館的數字學術空間概況,但未針對美國多所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空間的建設進行專門研究。本文對13所美國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空間的功能定位與服務、空間劃分、服務人員與空間配置、空間使用指南等進行調查分析,以期為我國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空間建設方面提供一些借鑒。
1 調查方法及相關說明
本文采取文獻調查與網絡調查相結合的方法查找提供數字學術空間支持的美國高校圖書館,再進一步訪問查找到的美國高校圖書館的網站,獲取其數字學術空間方面的信息。在文獻調查方面,主要是通過知網、Emerald、Web of Science等中外文數據庫檢索文獻;在網絡調查方面,主要是通過百度進行搜索。經過初步查找與進一步篩選,本文選擇在數字學術空間方面的信息較為豐富的杜克大學圖書館等13所美國高校圖書館為調查分析對象。endprint
本文關于圖書館數字學術空間的界定為:數字學術空間是為數字學術提供支持的物理空間,面向數字學術人員開放,數字學術人員可以在數字學術空間從事數字學術工作,圖書館在數字學術空間開展數字學術相關的講座、培訓等活動。本文選擇的分析對象都是建立了具有上述特征實體物理空間的美國高校圖書館。
2 美國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空間建設現狀
調查可知,弗吉尼亞大學圖書館是較早建立數字學術空間的美國高校圖書館,其于2006年建立了學者實驗室[5]。2010年以后,建立數字學術空間的美國高校圖書館逐漸增多,如布朗大學圖書館分別于2012年和2016年在布朗洛克菲勒圖書館建立了數字學術實驗室、數字工作室[6-7];圣母大學圖書館、東北大學圖書館、杜克大學圖書館分別于2013年、2014年、2016年建立了數字學術空間[8-10]。
本文選取調查的13所美國高校圖書館都設立了專門的空間為數字學術提供支持。其中,有9所圖書館在數字學術空間內劃分出不同的區域,作為特定用途的小空間(見表1)。另外4所圖書館都未對數字學術空間的規劃進行詳細說明,只是設立了專門支持特定數字學術活動的空間(見表2)。
2.1 數字學術空間的功能定位
調查可知,美國高校圖書館設立的數字學術空間的名稱各有特色,但總的來說,都以“數字”“學術”“學者”“共享”“數據”等詞語為核心詞,體現了數字學術空間是以學者的數字學術活動為中心,涉及數據管理等內容的、以共享為特色的空間。如東北大學圖書館的數字學術共享空間是在斯奈爾圖書館提供的一個空間,教師和博士研究生可以在此空間獲得一系列數字學術服務;數字學術共享空間也是一個合作的空間,教師可以舉辦研討會,與學生見面,與其他學科的學者聯系。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圖書館的媒體共享空間為教師和學生提供體驗新興技術的實驗,擴大教育技術的最佳實踐提供學習機會,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創作、傳播、使用和策管數字媒體的能力,其目標是滿足廣泛的使用媒體創建工具、多媒體硬件和軟件的信息技術培訓、媒介素養教學等方面的需求。布朗大學圖書館的數字學術實驗室專門與學者合作,以及在豐富數據和視覺媒介的研究工作中靈活、方便使用而設計;布朗大學圖書館的數字工作室擴大了數字學術實驗室的概念和功能,圖書館歡迎各級學者到數字工作室,不管他們是咨詢數字項目的內容和設計,模型或分析數據,創建原型或完成多媒體演示,學習新工具,還是探索將傳統資源結合到新形式的研究和學術中。
由此,我們可以將美國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空間的功能定位歸納為:圖書館數字學術空間是促進數字學術人員的交流與協作的空間,是學術人員從事專門的數字學術工作的空間,是圖書館為提高用戶的數字學術素養專門開展培訓活動的空間。
2.2 數字學術空間的服務
調查可知,美國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空間提供的服務可以歸納為兩大類:一是圖書館組織開展數字學術相關活動。如俄克拉荷馬大學圖書館的數字學術實驗室每周提供兩種見面會:周三上午10-12點為數字人文見面會,周四下午1-3點為數字學術見面會;匹茲堡大學圖書館的數字學術共享空間說明,用戶可以在空間內參加研討會,與同事會面討論項目,為自己的研究進行一類資源的數字化,就數字工具或數據密集型工具的使用咨詢圖書館員,查看匹茲堡大學師生的數字學術作品等;二是為數字學術人員為與數字學術項目相關的活動提供支持。如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圖書館的數字學術共享空間通過使用數字工具支持學術或學術活動,主要包括:為數字學術活動提供技術、基礎設施和工具支持;與社區成員一起孵化新的數字項目;作為數字活動的樞紐將研究者、教師和學生與校內可獲得的服務相連接;舉辦邀請及展示廣泛領域的新形式的學術產出的活動和研討會;從事支持項目的工具和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工作,促使更廣泛地理解數字學術和學術交流。
圖書館組織開展數字學術相關活動可以提高學術人員對于數字學術和數字技術的了解,從而促進數字學術理念的傳播與數字技術的應用。數字學術人員利用圖書館的空間開展與數字學術項目相關的活動,可以促進不同學科人員之間的協作,獲得從事數字學術的工具與技術支持,促進數字學術活動的開展。
2.3 數字學術空間的劃分
由調查可知(見表1),9所美國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空間的劃分方法不盡相同,主要包括4種類型:(1)工作人員辦公空間以快捷地為用戶提供服務。如圣母大學圖書館、弗吉尼亞大學圖書館、匹茲堡大學圖書館等都設立了工作人員辦公室;將工作人員統一安排在數字學術空間辦公;(2)交流空間,是供用戶之間或用戶與圖書館工作人員之間溝通、交流的空間。如印第安納大學圖書館、匹茲堡大學圖書館等設立的咨詢室,邁阿密大學圖書館、匹茲堡大學圖書館等設立的會議室等都屬于交流空間。其中,印第安納大學圖書館共設有8個咨詢室,其中4個咨詢室容量為8人,3個咨詢室容量為4人,1個咨詢室容量為5人;邁阿密大學圖書館設立的會議室可以用于小組協作、項目會議,或者研究小組用來見面或工作;(3)教學空間,是圖書館用來開展數字學術相關的教學、培訓、講座等活動的空間。如弗吉尼亞大學圖書館、圣母大學圖書館等設立的教室。其中,弗吉尼亞大學圖書館設立的教室是學者實驗室與圖書館其他部門共同使用的靈活的學習空間,用于圖書館相關的教學、研討會、特邀演講及其他特殊活動;學者實驗室開展的研討會、系列講座活動都是在該空間進行;同時,在無活動安排的時候,該空間用作普通的學習空間;(4)數字創作及數字研究空間,是13所美國高校圖書館都設立的空間,是用戶基于一定的技術工具進行數字形式的創作及數字研究的專門空間,名稱中帶有“數字”“數據”“制作”等詞的空間都屬于這類空間。如萊斯大學圖書館的數字媒體共享空間,圣母大學圖書館的數字研究實驗室與合作空間,杜克大學圖書館的數據和可視化服務實驗室、數字工作室等。其中,萊斯大學圖書館的數字媒體共享空間是支持教育、學術及創造性表達中的多媒體的創作及使用,提供實習培訓、數字項目協助等服務,并提供必要的創建數字資源的工具,如創建數字視頻和音頻、圖片和動畫、演示文稿及網頁等;杜克大學圖書館的數據與可視化服務實驗室主要是為項目提供研究計算,如涉及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數字影像和統計的項目。endprint
2.4 數字學術空間的服務人員與資源配置
美國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空間有專門的服務人員,并配備了軟硬件設施。在服務人員方面,美國高校圖書館的數字學術空間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空間管理與協調、空間使用安排、相關技術工具咨詢等工作。如俄克拉荷馬大學圖書館的數字學術實驗室有2位數字學術專家負責具體的咨詢與實驗室預約使用工作。2位數字學術館員的專業特長分別為:數字學術項目評論、文本分析、項目管理,數據可視化、內容管理系統、數字學術項目評論、GIS/網絡映射、Omeka。此外,該館數字學術實驗室網站還提供了9位圖書館內其他與數字學術相關的工作人員,每位工作人員都有專業特長,分別是:社會科學與人文館員、新興技術館員(2位)、人文館員、研究數據專家、科學館員、社會與行為科學館員、開放教育資源和學術交流協調員、地理空間系統館員,用戶可以通過圖書館數字學術實驗室的網站在線預約與這11位工作人員進行咨詢。布朗大學圖書館的數字學術實驗室由數據可視化協調員帕特里克(Patrick)及布朗大學圖書館的數字學術中心共同管理,由布朗大學圖書館數字學術中心的專家為各學科的學生和研究者提供如下幫助:數字成像、迭代項目設計和實施、版權和合理使用、數據策管和管理、歸檔和存儲庫服務、數字學術方法和實踐、交付和數字內容的傳播等。
在軟硬件設施方面,美國大學圖書館根據數字學術空間的實際需要配備相應的設施,包括最基本的桌椅、電腦、投影儀等通用設施,以及專門供數字學術工作使用的掃描儀、專用分析軟件等。如邁阿密大學圖書館數字學術中心的不同空間配有不同設施,其中,學者研討會空間是一個開放的平面空間,可以規劃為小組互動、稍大規模的班級研討會、長期項目使用的工作間;配有帶輪子的桌椅,以方便在空間內移動;配有網絡設施。會議室配有交互式數字放映機,學術四視圖,以及電腦。數字影像實驗室配有專業掃描設備,其中包括裝有圖書掃描系統的相機、縮微膠片掃描儀、Hasselblad幻燈片掃描儀、36個像素的數字拷貝站。影音工作室配有視頻編輯設備和高清視頻攝像機。印第安納大學圖書館的數字化實驗室配有多種品牌的掃描儀、磁帶錄音機、DVD播放器、CD/DVD復印機、DVD/光盤轉換器、讀卡器、電腦等設施。俄勒岡大學圖書館的數字實驗室配備了展示與大顯示器系統、電話會議系統、沙箱環境、30多種軟件,以及電腦、掃描儀、Arduino Uno開發工具包等設備。
2.5 數字學術空間的使用指南與使用政策
美國高校圖書館通過制定數字學術空間的使用指南與使用政策,以明確數字學術空間面向的對象、空間允許開展的活動、空間的使用注意事項,便于數字學術空間的管理與高效使用。圣母大學圖書館制定了數字學術空間的使用指南;杜克大學圖書館同時制定了數字學術空間的使用指南與使用政策;俄克拉荷馬大學圖書館制定了數字學術空間的使用政策。
2.5.1 圣母大學圖書館數字學術空間使用指南
圣母大學圖書館制定的數字學術空間使用指南涉及預約規則、用戶類型、家具使用、餐飲等方面。具體為:數字研究實驗室與合作空間、教室、會議室等3種類型的空間只能在數字學術中心正常開放時間接受預約使用;優先考慮圖書館業務和教師教學請求;學生可以在每周一至周四下午6點以后及周六、周日的任何時間請求使用房間,當預約與圖書館或課程相關的活動沖突時圖書館保留在任何時間終止學習小組預約使用的權利;房間的最大容量不得超過安全規定;圖書館不安排工作人員負責活動,用戶負責協調活動所需的任何額外的材料或必需的支持;不經過數字學術中心的事先允許,室內禁止餐飲;移動家具和設備后,必須放回原處;圖書館參觀者應注意愛護圖書館的設施;預約使用的聯系人在房間使用期間對房間的任何損壞負責;教師基于學分累計的課程使用數字學術中心的房間,需要在線填寫申請表。
2.5.2 杜克大學圖書館數字學術空間使用指南與使用政策
(1)數字學術空間使用指南。杜克大學圖書館制定的數字學術空間使用指南涉及數字學術空間開展的活動、用戶使用指南、舉辦會議指南3個方面。在數字學術空間開展的活動方面,該館定期舉辦研討會、課程以及展示學術研究的特殊活動,尤其是用戶參與新研究方法、用戶參與重要的研究問題、展示研究尤其是跨學科的研究等方面的課程。在用戶使用指南方面,包括使用空間的一般指南、為個人舉辦活動預約使用空間、空間容量、空間內可以獲得的技術、使用房間舉辦活動需要的準備等方面。如使用空間的一般指南包括:突出“研究、技術和協作共享空間”的跨學科、基于團隊、數據驅動或數字化相關研究使命的研討會或演示活動優先使用,只能在圖書館正常開放時間使用研討會議室舉辦活動,使用研討會室舉辦活動到指定地點取還鑰匙等。在舉辦會議指南方面,“研究、技術和協作共享空間”偶爾可以舉辦會議,主要是在學期之間或休息時間;舉辦全天會議或多天會議需要提交申請,按要求提供相應的信息。
(2)數字學術空間使用政策。杜克大學圖書館制定了項目空間、數據和可視化服務實驗室等空間的使用政策。項目空間的使用政策包括:提前預約的兩個小組或多個小組優先使用;預定使用的小組必須獲得預定可用的確認;當預定者準備使用時,未預定者需要離開;房間為預定者保留15分鐘,15分鐘后未按預定時間使用,取消預定,將允許其他人使用;每個小組每天最多使用項目房間3個小時;預定使用者不能在空間內存放個人物品;必須允許房間服務人員進入室內清掃。數據和可視化服務實驗室的使用政策及操作程序包括:項目中需要使用實驗室的軟件和硬件的研究者優先使用,在使用高峰期或有其他人等待時,沒有此類需求的人將會被邀請搬到不太專業的空間;周末晚間可能有幾小時需要進行電腦維護,在此期間實驗室電腦不可用;在室內開展長時間運行的工作需提前與工作人員聯系,且最好不是在使用高峰或有其他人等待時開展此類工作;從事掃描項目的用戶優先使用掃描工作站;注意以適當的方式保存工作記錄。endprint
2.5.3 俄克拉荷馬大學圖書館數字學術空間使用政策
俄克拉荷馬大學圖書館制定了數字學術實驗室的一般政策,以及針對不同類型空間的政策。一般政策涉及用戶類型、開放時間、房間預定、食物與飲料、技術幫助等方面;針對不同類型空間的政策涉及預定程序、容量、家具、允許使用、禁止使用等方面。如,一般政策包括:數字學術實驗室只允許教師和研究生使用;數字學術實驗室的開放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8點至下午5點,如果需要在其他時間使用,需要提前與數字學術專家協商;建議用戶預定空間;空間內允許食物和飲料,不允許酒精;如果使用空間內的技術時需要幫助,需要與數字學術專家預約。數字學術會議室的使用政策包括:需要聯系數字學術專家進行預定;容量為15人;有一張大桌子和11個座位,還有6把備用的椅子;使用視頻會議系統,需要提前預定,工作人員會提前進行調試;允許使用的情況:研究或教學中涉及數字學術的會議、使用Bluejeans視頻會議系統的會議、現場視頻研討會和會議、與圖書館研究相關的一次性班級會議;禁止使用的情況:與數字學術或圖書館研究無關的外部部門會議、反復出現的班級、兩人或更少人的會議。
3 對我國高校圖書館建設的啟示
3.1 籌劃建立數字學術空間
美國高校圖書館以數字學術發展為契機,適時改造圖書館空間,設立了數字學術空間,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數字學術支持。當前,我國圖書館界也非常重視圖書館空間再造,在2016年圖書館界召開的多個學術會議上,國內多位知名學者的專題報告中也都述及圖書館空間再造的內容[22-24]。數字學術的興起與發展,也為我國高校圖書館的空間再造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美國高校圖書館的成功實踐也啟示我國高校圖書館應籌劃建立數字學術空間。建立的步驟與方案為:首先,高校圖書館應對本校教師和學生從事的數字學術現狀進行調研,了解本校用戶對數字學術支持的需求;其次,高校圖書館應對現有空間使用進行評估,確定改造現有空間建立數字學術空間的方案;再次,高校圖書館應做好空間改造的經費預算,確保能夠順利建立數字學術空間。
3.2 重視引進新興技術工具
美國高校圖書館通過在數字學術空間配備必要的軟硬件設施,支持教師和學生的數字學術活動。數字學術工作需要必要的新興技術工具,無論我國高校圖書館是否建立數字學術空間,都應該重視引進新興技術工具,并加強館員使用新興技術工具的培訓工作,使館員能夠為用戶的數字學術工作提供支持,也方便館員自身根據圖書館發展的需要開展數字學術工作。高校圖書館可以開展新興技術工具應用方面的調研,確定需要引進的新興技術工具。杜克大學圖書館的數據與可視化服務實驗室配備了工作站、掃描儀等硬件,還有RStudio、SAS、MatLab、StatTransfer等統計軟件,Tableau Public、Adobe Creative Cloud、Gephi 等可視化軟件,ArcGIS、Google Earth Pro等變換映像的軟件等共計十余種軟件,這些都是數字學術工作中比較常用的技術工具,我國高校圖書館可以作為參考。
3.3 重視提高現有空間的利用率
美國高校圖書館將數字學術空間劃分為不同用途的小空間,便于用戶根據需要使用,邁阿密大學圖書館還將學者研討會空間建設成可以根據需要重新規劃設計的開放的平面空間,提高了空間的利用率。目前,我國一些高校圖書館建立了面向特定用戶的研討空間等,但是有的高校圖書館對這種空間的利用率并不高。我國高校圖書館可以借鑒美國高校圖書館提高現有空間利用率的方法,如設有研討間的高校圖書館,可以在研討間現有設施的基礎上,配備研究需要的軟硬件設施,吸引專業研究人員使用研討間。此外,近年來很多高校都鼓勵本科生開展研究,參與研究的本科生也越來越多,本科生對于研討間的需求往往多于教師與研究生,高校圖書館可以將研討間的用戶群體擴展到本科生。擁有專門具有舉辦較大規模會議的會議室的圖書館,可以將會議室面向校內教師開放,為教師召開研究、教學類會議提供便利;還可以配置一些可以移動的隔離板,將會議室劃分成小空間,在無會議安排期間作為研討小間供用戶使用;在提高會議室利用率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師對圖書館的認可度。
3.4 重視制定空間使用指南
美國高校圖書館制定的數字學術空間使用指南與使用政策,能夠讓用戶對數字學術空間有更清晰的了解,可以保證數字學術空間的有序使用。信息共享空間、學習共享空間、研討間、數字學術空間等都是高校圖書館傳統空間的擴展,是面向特定用戶的特定的空間。雖然,我國高校圖書館尚未建立數字學術空間,但是一些高校圖書館已經建立了信息共享空間、學習共享空間、研討間等類型的空間,我國高校圖書館可以借鑒美國高校圖書館重視制定空間使用指南。其中,空間使用指南應對空間面向的用戶類型、空間內設施使用方法與使用要求、空間開放時間、空間優先使用規則、個體使用空間的時間限制等方面做出明確的規定。本著方便用戶使用空間的原則制定使用指南,并注意指南內容的合理性與適用性。
4 結語
美國高校圖書館建立的數字學術空間,為教師和學生的數字學術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溝通協作的空間環境,為教師和學生的數字學術項目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空間與設施,為圖書館開展數字學術教學與講座等活動提供了必要的場所,符合數字學術發展的需要,是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的成功典范。我國高校圖書館可以借鑒美國高校圖書館的成功經驗,結合本校教師和學生的需求以及本館實際情況,適時建立數字學術空間,促進數字學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謝蓉,劉煒.數字學術與公眾科學:數字圖書館新生態——第十三屆數字圖書館前沿問題研討班會議綜述和思考[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7,35(1):6-10.
[2] 介鳳,盛興軍.數字學術中心:圖書館服務轉型與空間變革——以北美地區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6,60(13):64-70.endprint
[3] 盛興軍,介鳳,彭飛.數字環境下大學圖書館的空間變革與服務轉型研究——以美國布朗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7(5):133-143.
[4] 李紅培.國外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空間的實踐及啟示[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6(7):89-92.
[5] ARL.Digital Scholarship Support Profiles[EB/OL].[2017-03-04].http://www.arl.org/focus-areas/scholarly-communication/digital-scholarship/digital-scholarship-support.
[6] Brown Library.Patrick Ma Digital Scholarship Lab[EB/OL].[2017-03-04].http://library.brown.edu/dsl/.
[7] Brown Library.Sidney E.Frank Digital Studio[EB/OL].[2017-03-04].https://library.brown.edu/create/digitalstudio/.
[8]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Library.Center for Digital Scholarship[EB/OL].[2017-03-04].http://library.nd.edu/cds/.
[9]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library.About the DSG[EB/OL].[2017-03-04].http://dsg.neu.edu/about/.
[10] Duke University Libraries.The Edge[EB/OL].[2017-03-04].http://library.duke.edu/edge/.
[11] University of Virginia Library. Scholars Lab[EB/OL].[2017-03-04].http://scholarslab.org.
[12] Miami university library.Center for Digital Scholarship[EB/OL].[2017-03-04].http://cds.lib.miamioh.edu/.
[13] Indiana University Libraries. Scholars' Commons[EB/OL].[2017-03-04].https://libraries.indiana.edu/services/scholars-commons.
[14]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libraries.DIGITAL SCHOLARSHIP LABORATORY[EB/OL].[2017-03-04].https://libraries.ou.edu/dsl.
[15]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library.Digital Scholarship Commons[EB/OL].[2017-03-04].http://library.pitt.edu/digital-scholarship-commons.
[16]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Library.Media Commons[EB/OL].[2017-03-11].http://www.library.illinois.edu/ugl/mc/.
[17]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Library.Innovation, Discovery,Design,and Data(IDEA)Lab[EB/OL].[2017-03-11].http://search.grainger.illinois.edu/idea_lab/idea.asp.
[18] University of Oregon Libraries. DIGITAL SCHOLARSHIP CENTER[EB/OL].[2017-03-04].http://library.uoregon.edu/digitalscholarship.
[19] Rice university library.Digital Media Commons[EB/OL].[2017-03-11].http://library.rice.edu/dmc.
[20] Rice university library.GIS/Data Center[EB/OL].[2017-03-11].http://library.rice.edu/gdc.
[2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library.Digital Scholarship Commons[EB/OL].[2017-03-11].http://library.ucsc.edu/digitalscholarship/digital-scholarship-commons.
[22] 宋姬芳,焦皎.機遇與挑戰并存:大學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策略及實踐——2016年中國大學圖書館發展論壇會議綜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6,34(5):8-15.
[23] 邵晶,李佳,南希.“大學圖書館發展趨勢與服務創新論壇”綜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6,34(4):13-16.
[24] 劉萬國,黃穎,楊賀晴,等.“學術交流新生態與圖書館轉型”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6,34(6):10-15.
作者簡介:鄂麗君(1978-),女,燕山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信息服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