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胡曦瑋+朱鎖玲+馮英華
摘 要:共贏思維是圖書館電子書館藏發展的趨勢,但這一觀點在國內電子書館藏政策中未能很好體現。文章旨在將利益相關者理論運用于圖書館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的構建之中。文章首先在相關研究回顧的基礎上,分析了電子書館藏發展及其政策構建中利益相關者的類型;其次揭示了電子書館藏發展中的利益生態鏈及其形成動因,比較了電子書館藏發展中直接利益相關者利益需求的異同點,分析了利益相關者利益管理與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的關系;最后從理論應用實踐、建立協調機構、關注宏觀政策和強化開放創新意識四方面,對基于利益相關者需求的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的構建提出建議。
關鍵詞:利益相關者;利益需求;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高校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7076
Abstract Win-win thinking i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e-book collection, but this view is not well reflected in the domestic e-book collection policy. This paper aims to apply the stakeholder theor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e-book development policy. Firstly, the paper analyzes stakehold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book collection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current research. Secondly, the author reveals the benefit ecological chain and the forming reas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book collection. Then the author compa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direct stakehold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book collection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est management of stakeholders and the development policy of e-book collection.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olicy of e-book collection based on stakeholders' demands.
Key words stakeholder; demands; e-books;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y; university library
1 引言
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利益相關者的投入或參與,企業追求的是利益相關者的整體利益,而不是某些主體的利益。在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發生沖突時,管理者必須想出如何取舍的方法,并執行以最終提升各方價值和利益。管理者的職能是將利益相關者群體的需要轉化為組織目標和章程,以此作為企業持續生存的保證[1]。雖然圖書館是非贏利性組織,但利益相關者理論對于圖書館協調當前電子書商(出版商、經銷商)與圖書館及其用戶的矛盾沖突,具有借鑒和指導作用。基于利益相關者需求的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是按照圖書館的性質、任務,調查和分析用戶、電子書商和圖書館管理者三者的利益需求,以滿足用戶需求為核心,同時考慮電子書商和圖書館三者共同利益需求的基礎上制定的,有關電子書館藏發展的原則、規章、制度、方法等政策規定[2]。
2 基于用戶需求的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回顧
2.1 基于用戶需求的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起源
館藏發展政策源于圖書館“采選政策”。1826年,莫斯科大學圖書館館長雷斯提出館藏發展圖書館需要論,認為圖書館首先需要選擇科學上最新、最有價值的圖書,其次是補充圖書館缺藏的出版物。之后,美國學者普爾提出“讀者需要理論”,他認為,公共圖書館的目的是為各階層人士提供圖書,以滿足人們多方面需求。進入20世紀后,館藏發展需要論在圖書館界得到確立。英國圖書館學家麥考文1925年出版《公共圖書館選書理論》,認為館藏建設應發現、評估公眾的需求,然后滿足需求;英國圖書館學家維拉德認為,應當開展社會環境調查和讀者需求調查來確定圖書館的采選;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認為,圖書館在選擇圖書時要充分考慮讀者的興趣和需求,強調“讀者至上”[3]。
進入數字時代,包括電子書在內的電子文獻成為圖書館館藏的重要組成部分。Vasileiou等[4]認為,需要在圖書館館藏政策中重新修訂并建立電子書政策部分;Jonathan Nabe等[5]認為基于需求購買是新型電子書館藏發展機制,可以幫助高校圖書館滿足其用戶變化的需求。他們描述了基于需求購買電子書的館藏發展模式,分析其優勢與劣勢,認為優勢在于低成本與高使用率,挑戰在于許可協議的限制。可見,在數字時代,基于需求的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逐漸引起學者的重視。
2.2 基于用戶需求的電子書館藏政策發展與現狀
(1)國內外對電子書利用的用戶需求調查與對策。國外比較重視開展電子書用戶需求調查。從機構角度開展大規模電子書使用情況調查的有:2009年英國聯合信息系統委員會調查了英國132所高校師生對電子書的使用行為情況;2010年起,美國的《圖書館雜志》和《學校圖書館雜志》每年都進行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電子書使用調查;電子書提供商Ebrary開展全球范圍內高校用戶的非正式調查[6]。從個人角度開展電子書用戶滿意度調查有:Judith Brook等對訂閱圖書情報學郵件的用戶,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對用戶滿意度和使用行為進行調查、以及電子書閱讀器使用看法;Choy Fatt Cheong等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用戶開展了電子書使用行為和滿意度等調查。endprint
國內對電子書的用戶需求調查數量較少,王素芳等[6]以浙江大學圖書館為例;陳銘[7]以南京大學圖書館為例;對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別開展了電子書用戶使用行為和滿意度調查。調查結果認為,高校圖書館員需加大電子書宣傳力度,進一步拓展服務范圍和深度;在電子書采購方面,圖書館應建立與用戶溝通渠道,以用戶需求為主。王素芳等提出,圖書館需要思考電子書館藏建設內容、政策及服務導向,改進電子書宣傳推廣策略。
(2)圖書館界對電子書權益訴求的政策。近年來,國際圖聯站在維護用戶閱讀權益和圖書館權益的立場上,對電子書的借閱問題,發布了一些重要的政策文件,如2012年發布的《電子借閱背景文件》和《圖書館、電子借閱及公眾獲取數字內容的未來》;2013年在世界圖書館和信息大會上,國際圖聯提出電子借閱概念以協助圖書館專業人員與出版商和分銷商進行電子圖書授權談判[8]。
2013年國際圖聯正式發布了《國際圖聯圖書館電子借閱原則》,2014年再一次修訂,主要觀點為:①購買和使用方面,圖書館在不受任何禁令的條件下擁有對市售電子書的購買或使用許可權;②采訪價格方面,圖書館應享有電子書公平合理的購買價格;③版權方面,圖書館必須遵守國家法律中適用于圖書館及用戶的版權限制與免責條款;④共享方面,電子書的格式能夠兼容多個平臺,符合可用性標準;⑤管理方面,圖書館需制定相應戰略確保電子書的長期保存和訪問;⑥安全方面,圖書館必須保護電子書用戶的隱私[9]。
(3)讀者決策采購(PDA)的實踐與政策研究。PDA作為用戶需求導向的電子書采購/銷售模式,大約在2001年由 NetLibrary引入,近年來快速發展。Margaret Foote[10]介紹了2009年美國東肯塔基大學圖書館實施的基于Kindle 的讀者決策模式,提出要根據用戶需求來制定電子書內容政策,并根據經驗對政策調整;Karen S. Fische等[11]在愛荷華大學圖書館開展讀者決策采訪電子書試驗,結果表明該模式對于滿足用戶需求和建立本館館藏都很有效,對于圖書館資源管理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國內近年開始重視PDA模式的研究。2011年初,張甲和胡小菁[12]介紹了讀者決策采購在美國的發展,指出實施需要注意的問題;劉華[13]介紹了PDA的概念、產生背景、典型案例和特色,對其如何應用到我國大學圖書館資源建設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議。之后,有學者分別以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14]、臺灣學術電子書書暨資料庫[15]、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和佛羅利達大學圖書館[16]為例,分析了PDA聯合采購模式的優、劣勢,并認為制定清晰的電子書采購策略才是成功的關鍵。楊志剛[17]介紹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引進PDA的運作方式。
(4)共贏思維——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中值得重視的觀點。由于電子書定價過高、使用受到限制的呼聲日益強烈,一些電子書供應商認為PDA模式的運用可能使其利益受損,導致圖書館與數據庫商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盡管兩者之間存在矛盾,也存在利益的契合點。齊東峰[18]認為任何單一模式均不能同時滿足圖書館的訴求和出版商的利益,出版商需要在其銷售模式和圖書館采購模式之間、在其使用限制與圖書館電子書利用之間達到平衡,使兩者利益矛盾得到一定程度解決;劉茲恒等[19]認為圖書館與數據庫商不是單純的競爭和對抗關系,而是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有一定的利益契合點,二者同以用戶需求導向,在版權保護和數字信息長期保存方面有共同需求;李素美等[20]認為圖書館用戶既是電子書的借閱群體也是購買群體,圖書館是用戶找尋熱門新書的重要場所。因此,出版商需要調整策略與圖書館建立合作互利關系,對雙方均有益處。
可見,圖書館和電子書商不僅有各自的利益需求,也存在以滿足用戶需求為基礎的利益需求共同點。圖書館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的制定,不單要考慮圖書館的利益需求,同時要從滿足用戶需求的根本目的出發,了解電子書商的利益需求,將圖書館和電子書商的利益需求關聯起來,找到三者之間的利益契合點,緩解其中的矛盾,達到共贏局面。
3 電子書館藏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需求與館藏發展政策
3.1 電子書館藏發展中的利益相關者
近年來,利益相關者理論在圖書館管理中已有一定程度運用。李宏榮等[21]探討了利益相關者理論視角下的圖書館社會合作,并列舉了圖書館的九類利益相關者;Barbara Sen[22]以英國某公共圖書館為例,從多重利益相關者視角研究了作為社會化組織的圖書館管理的戰略定位模式,該模式以社區和市場為導向,探討如何增加圖書館、社區、圖書館員工、政治家、社團合伙人、用戶和縣議會的共同價值。
本文擬將利益相關者理論運用于圖書館電子書館藏管理及其政策的構建之中。為此,首先要分析在電子書館藏發展及其政策構建中利益相關者的類型;其次要揭示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生態關系及其形成動因,比較其在電子書館藏發展及其政策制定中利益需求的異同點,探討利益相關者利益管理與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的關系;最后對基于利益相關者需求的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的構建提出建議。
從利益相關者管理的角度,可以描繪出電子書館藏發展及其政策構建中利益相關者的圖譜。利益相關者從不同的維度可以分為不同類別。弗雷德里克從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產生影響的方式來劃分,將其分為直接和間接的利益相關者。其中,直接利益相關者是直接與企業發生市場交易關系的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股東、企業員工、債權人、供應商、零售商、消費商等;間接利益相關者是與企業發生非市場關系的利益相關者,如政府、社會活動團體、媒體等[23]。就高校圖書館電子書館藏發展及其政策制定而言,我們可以按利益相關者與圖書館電子書館藏發展的相互影響程度,描繪高校電子書館藏發展及政策制定中兩個層次的利益相關者(見圖1),即由高校用戶、電子書商、圖書館管理者(員工)組成的直接利益相關者和由學校、政府、媒體、業界同行組成的間接利益相關者。endprint
高校用戶、電子書商、圖書館管理者都是高校電子書館藏發展及政策制定的直接利益相關者或核心利益相關者。理由如下:圖書館電子書用戶主要為教師和學生,他們是電子書館藏的主要服務對象,也是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構建的主要參與者和評價者。他們在教學、科研中的需求和意見對電子書館藏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但在使用電子書的過程中也要受到電子書商銷售合同(許可協議)和館藏政策的約束。電子書商是圖書館電子書資源的主要提供者,同時也是圖書館電子書采購的直接受益者,他們希望電子書銷售經濟利益最大化,其電子書銷售合同和銷售政策直接影響電子書館藏發展及其政策,但他們也必須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才能達到其目的。代表圖書館利益的圖書館管理者是電子書館藏管理和服務的實際工作者,也是館藏政策制定的直接參與者。在電子書館藏發展中,他們希望得到電子書商性價比較高的資源和服務,期待領導、社會認可,但只有通過滿足用戶的需求,提高服務效益,同時遵守與電子書商簽定的銷售合同,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24]。
學校、政府、媒體、業界同行是電子書館藏發展及其政策制定的間接利益相關者。學校是高校圖書館的直接上級領導和經費提供者,如果圖書館的信息資源能在教學科研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學校會投入更多的資金支持圖書館,但不會直接參與電子書等館藏資源建設及政策制定。學校的利益與師生用戶基本一致。政府是高校的主要出資人,政府通過制定政策(包含法規的廣義政策),一方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希望促進包括電子書在內的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一方面委托學校對圖書館進行宏觀管理,希望對圖書館的財政投入取得更高的經濟社會效益。媒體對電子書相關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有著重要影響力,高校電子書館藏發展離不開媒體對其電子書館藏服務效果的宣傳。爭取媒體報導電子書館藏發展中的問題,有利于引起政府和公眾的關注。高校圖書館與其同行屬同一利益集團,其需求大同小異。高校圖書館通過圖書館聯盟和學會、形成電子書館藏發展的分工合作、共建共享模式,并通過集團采購,共同提高圖書館與電子書商的議價能力。
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圖書館在規劃電子書館藏發展和制定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時,首先應考慮直接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平衡,解決其利益矛盾沖突問題。當然,直接利益相關者與間接利益相關者的劃分只有相對意義。如政府有關知識產權宏觀政策的調整,往往可以直接影響電子書館藏發展及其政策制定。不過,由于各方利益的博弈,政府有關知識產權政策的調整或新政策的出臺往往需要較長時間。因此,可以暫不將政府列入直接利益相關者,但仍需對政府的宏觀政策予以特別關注。
3.2 電子書館藏發展中的利益生態鏈及形成動因
將信息生態理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相結合,可以較好地揭示電子書館藏發展中基于直接利益相關者需求的利益生態關系及其形成動因。從信息生態的角度看,圖書館電子書用戶、圖書館和電子書商已經形成了相互聯系、相互協作、相互依存的信息生態系統和信息生態鏈[25]。從利益相關者理論來看,這種由電子書用戶、圖書館和電子書商構成的信息生態系統形成了一種利益生態系統和利益生態鏈,其協作過程實質上是“利益場域”中電子書用戶、圖書館和電子書商三類直接利益相關者的集體選擇與合作互動的博弈過程[26]。即電子書館藏發展中的信息生態鏈本質上是由三類直接利益相關者及其利益關系構成的利益生態鏈。
在高校圖書館電子書館藏發展及政策制定中,由電子書商、高校電子書用戶和圖書館三類直接利益相關者構成的這一利益生態鏈中,電子書商、高校用戶和圖書館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系。一般情況下,電子書用戶為上游的電子書商提供拉力,電子書商為下游的電子書用戶提供推力,圖書館則在兩者之間通過電子書館藏流轉利用和信息反饋,發揮重要的中介作用。一般情況下,電子書館藏發展中利益生態鏈的正常運轉基于電子書在電子書商、圖書館和用戶之間節點間的不斷流動和增值方能實現。電子書館藏利益生態鏈中一方的行為既能使自己獲利,還能使其他兩方獲利而形成互利關系。利益生態鏈中的電子書商、高校用戶和圖書館之間以共同利益為基礎,以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為前提,通過明確合作目標,在電子書館藏發展中共同投入、共同參與、共享成果,維持電子書館藏發展利益生態鏈的持續、穩定、高效地運轉。
信息生態系統發展的根本動力源于人的生存與發展需求,人類通過社會合作,從事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滿足這兩種基本需要。信息社會的出現使人類生存的一切領域都將以信息的獲取、加工、傳遞和分配為基礎,信息需求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普遍的需求。可見,促使三者之間協作并維持電子書館藏流轉的動力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利益生態鏈中用戶對電子書信息的需求驅動,二是電子書商、圖書館和用戶共同的利益(包括物質利益與精神利益)需求驅動。首先,用戶對電子書信息的需求催生了電子書出版業和圖書館電子書信息服務的產生。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電子書商可以通過兩種渠道向用戶提供電子書,一種是直接向用戶銷售,但用戶需要付費;另一種是電子書商將電子書銷售給圖書館,由圖書館免費向用戶提供電子書服務。據2016年發布的第13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50.2%的人能夠接受付費閱讀電子書,但每本均價僅為1.64元,手機閱讀中能夠接受付費閱讀的人僅占27.6%[27]。這說明相當比例的用戶仍然希望免費獲得電子書,而圖書館則是提供這種服務的主渠道;其次,電子書館藏利益生態鏈也是一條共同價值鏈,不論是用戶、電子書商,還是圖書館管理者都有其物質和精神利益需求,但由于各自作用的范圍和擁有的資源有限,都不可能取代其他兩者,充當電子書館藏發展中的所有角色,要想實現自身的利益需求,就要與其他兩者相關聯,形成完整的利益生態鏈。就電子書商而言,以獲求更大的銷售利潤為主要目的,需要借助圖書館的中介來減少與單個電子書用戶的交易成本。就圖書館而言,則主要是通過電子書商的電子書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贏得“政績”和社會對圖書館的認同。
要實現電子書館藏發展利益生態鏈的良性發展,需要有相應的制度安排。而以滿足用戶需求為核心,同時考慮電子書商和圖書館三者共同利益需求,在電子書采購許可協議基礎上構建圖書館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及其相應的管理機構,則可以在微觀上形成推動電子書館藏利益生態鏈正常運轉的制度保障。endprint
3.3 電子書館藏發展中利益相關者利益需求的比較分析
在高校圖書館電子書館藏相關利益者(見圖1)中,直接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需求決定了基于三者共同需求的圖書館電子書館藏發展與政策制定,間接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需求對電子書館藏發展與政策制定具有很大的影響作用。由于不同利益相關者分屬不同的利益集團,各自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在電子書館藏發展中,屬于不同利益集團的核心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需求異同點(見表1)。
可以發現,高校圖書館管理者和師生用戶雖然屬于不同的利益集團,但由于利益需求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二者很容易聯手為統一戰線,這樣就經常會形成用戶、圖書館與電子書商二對一的局面。圖書館及其用戶與電子書商的不同利益需求中的矛盾比較突出,主要集中在電子書的使用限制和價格上。出版商擔心圖書館只要購買1個電子書復本,就可以無限借閱而影響電子書銷售,因此對圖書館及用戶使用電子書尤其是新書設置種種障礙;經銷商提供的電子書定價模式多樣化,缺乏透明度,且以許可協議限制圖書館使用頻次和館際互借。盡管如此,用戶、圖書館和電子書商三者的共同需求仍然多達5個方面,而且三者各自需求的滿足都離不開相互之間的協調與配合。
從電子書館藏利益生態鏈發展的動因來分析,三者共同需求中①②③點是與用戶對電子書的信息需求相對應的。高校用戶、圖書館、電子書商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電子書功能網鏈結構[28]。在此網鏈結構中,用戶利用電子書的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通過各類考試,開展知識創新;電子書商生產、銷售電子書,實施對電子書的版權保護;圖書館采集、整合、傳遞、長期保存電子書;都是以滿足用戶對電子書的信息需求為前提的,這就構成了三方合作的動因之一。三者共同需求中④⑤點則是與三者共同的利益追求相對應的。用戶在持續使用電子書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獲取學歷學位,通過職稱評定,可以獲取長期的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電子書商、圖書館若想實現自身價值,獲取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就必須推動電子書館藏的發展,將有價值的電子書傳遞給用戶,并在得到用戶的肯定后獲取相應的收益,而三者只有通過溝通、協作,持續不斷地完善電子書館藏發展的信息和利益生態鏈,提升用戶體驗,才能得到更多的長期回報和社會認可,實現三方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因此,高校圖書館決策者如果能將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的利益管理目標定位于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同時考慮電子書商和圖書館管理者的需求,并以館藏政策的制度化安排和相應的組織形式來促進這一目標的實現,有助于在共同價值追求的基礎上實現三者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在電子書館藏發展與政策制定中,學校與用戶的利益需求基本一致,業界同行與高校圖書館屬同一利益集團,不需再作說明。而政府和媒體則是可能對高校電子書館藏發展及政策產生有利或不利影響的重要利益相關者,需要進一步分析。政府是全體公民利益的代表者,平衡和促進各類公眾的利益是其責任和追求。政府加大對教育和文化事業的投入,有利于圖書館電子書館藏的發展及政策制定;但有關政策對用戶、圖書館合理使用的限制較嚴,傾向于保護出版商和作者的利益,不利于充分滿足用戶的需求以及電子書產業與圖書館電子書館藏資源發展的平衡,有調整的空間。高校圖書館只有從促進用戶、電子書商和圖書館共同利益的高度提出方案,才可能贏得政府的政策調整,形成有利的宏觀政策環境。媒體是造成社會輿論的主要力量,有著客觀、公正的反映社會現實,維護和增進社會公眾利益的義務和需要。基于利益相關者需求的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的制定與媒體的這一需要恰好吻合,高校圖書館應主動聯系媒體,及時向媒體提供有價值的相關新聞,爭取媒體的支持。
3.4 基于利益相關者需求的電子書館藏利益管理與館藏發展政策
利益是社會主體的需求在一定條件下的具體轉化形式,它表現了社會主體對客體的一種主動關系,構成人們行為內在的動力[29]。電子書館藏發展中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需求是形成相應驅動力并采取相應行動的內在動因。基于利益相關需求的電子書館藏利益管理,就是要了解是哪些利益需求在激勵著高校用戶、電子書商和圖書館管理者這些直接利益相關者在電子書館藏發展中的行動,預測用戶、電子書商和圖書館會怎樣行動,以采取管理措施來引導利益相關者的行為[30]。因此,考慮用戶、電子書商和圖書館管理者的各種需求,解決三者的不同需求與共同需求之間的矛盾,整合三者共同的利益需求推動電子書館藏的發展,是作為利益管理者的高校圖書館領導的首要任務,而在微觀層面上協調、管理三者的利益需求,促進其共同需求的發展,需要通過構建高校圖書館電子書館藏發展的利益管理機制,尤其是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來實現。
利益管理機制是在一定的利益格局和體系下對不同利益集團的利益進行分配、平衡、管理的機制[31]。圖書館電子書館藏發展中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管理機制,是指在一定的國家政策環境下,通過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等管理措施對用戶、電子書商和圖書館管理者的利益需求驅動力進行引導、調控,確保電子書館藏及其利益生態鏈持續健康的發展,增進三方長期共同利益的管理模式。之所以關注重點是電子書館藏發展的長期共同利益,是因為當前利益相關者關注的大都是眼前的、各自的利益,忽視了長期的共同利益。如電子書商對電子書提價、設置獲取障礙和捆綁銷售,主要擔心的是電子書傳遞的便利性、可復制性對眼前銷售利潤的影響,滯銷的電子書賣不出去,沒有考慮到電子書數據庫并非一次性商品,電子書商與用戶、圖書館是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沒有良好的用戶體驗,沒有用戶和圖書館的支持,電子書商將無法生存。而極少數用戶非法大量下載、復制圖書館的電子書,利用圖書館提供的電子書牟取私利,造成電子書商對圖書館及其用戶的不信任,以致采取更嚴格的版權保護,進而影響大多數用戶對電子書的利用,同樣也是只注重眼前個人利益的表現。
本文列舉的用戶需求導向、版權保護、長期保存、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需求,著眼于高校用戶、電子書商和圖書館管理者三者長期的共同利益驅動。如果三者都能站在戰略發展的高度,以用戶需求為基礎,換位思考他方的需求,互諒、互讓,朝著實現共同需求的方向努力,推動共同利益的實現,就能大大緩解甚至于消除相互之間因不同需求產生的矛盾,達到和諧共存,提升各自的價值。高校圖書館制定基于利益相關者需求的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的目的,就是要喚起利益相關者認識、重視三者之間存在的這些長期、共同的利益需求,激勵他們對基于共同需求的圖書館電子書館藏發展的興趣。使不同的利益相關者自覺地把電子書館藏發展的共同利益變成其自身的利益,把利益相關者共同發展的信念變成其各自的信念,把電子書館藏發展的事業變成其各自的事業。這時,利益相關者對共同促進電子書館藏的發展不是出于強迫,而是出于其自身的內在需要。endprint
基于利益相關者需求的高校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不僅與直接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需求密切相關,也受到上位信息政策和相關政策影響。國內政策中對其影響較大的有,國家的《著作權法》《網絡信息傳播條例》《合同法》《反壟斷法》《價格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協會聯盟中有中國圖書館學會、上海圖書館學會、高校圖工委和CALIS等聯盟的電子書相關政策,圖書館層次有本校圖書館政策、藏書發展政策和電子資源館藏發展政策。國外則有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相關條約、國際圖聯有關電子書的立場、原則與聲明、各國著作權法、各國圖書館協會、聯盟的相關政策、發達國家圖書館的政策等。因此,構建基于利益相關者需求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要重視上位政策和相關政策的內容和變化,盡量使之相互銜接和相互包容。
4 基于利益相關者需求的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的構建
研究基于利益相關者需求的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對于圖書館提升電子書館藏建設水平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在剖析電子書館藏發展利益相關者需求、利益生態鏈形成的動因以及利益管理機制的基礎上,擬從理論應用于實踐、建立協調組織、關注宏觀政策、強化開放創新意識四個方面,對基于利益相關者需求的高校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的構建提出建議。
4.1 將利益相關者理念與方法融入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構建之中
構建科學的基于利益相關者需求的高校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需要從認識、程序和操作三個層面將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管理理念貫穿其中[32]。
(1)認識上,一方面圖書館決策者要充分認識利益相關者理論與方法對電子書館藏發展及其政策構建中的作用,重視電子書館藏政策對促進電子書資源建設的深遠影響,推進利益相關者理念與方法本土化發展;另一方面,要深化對電子書館藏發展直接利益相關者的認識,引導利益相關者的角色轉化。直接利益相關者可能都是用戶,高校圖書館管理者本身就是本館電子書的用戶,而高校出版社的成員則是本校圖書館電子書的用戶。電子書用戶有的有可能成為人大代表影響政府決策,有的教師可能成為圖書館館長而加入圖書館管理者行列,有的可能是電子書著者與電子書商的利益更為密切,有的可能通過媒體反映有關圖書館電子書利用的情況(見圖2)。這表明某些特定的利益相關者團體的成員也是其他利益相關者團體的成員,作為圖書館電子書館藏的利益相關者,也許不得不使各種相互對抗、相互競爭的角色保持平衡,并可能對圖書館電子館藏政策產生不同的甚至相互沖突的期待。這要求圖書館要善用利益相關者的多重角色達到促進其共同利益生態鏈發展的目的。
(2)程序上,要將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管理深入到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的編制目的、思路、內容和計劃中去。首先,在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編制的目的和發展綱要中要體現利益相關者管理理念,確定關鍵利益相關者,提出滿足利益相關者共同需求的設想;其次,在電子書許可、選擇、采訪、整合、檢索、保存、維護、評價、利用、宣傳等具體政策中,要考慮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需求以及政策對其產生的影響,采取各種措施激勵其共同參與、推動電子書館藏及其利益生態鏈的發展;最后,就政策內容要廣泛征求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并報上級部門審核、批準。
(3)操作上,要考察與利益相關者打交道的圖書館員工是否具有利益相關者管理的理念和知識產權法方面的知識,是否真正了解利益相關者圖譜及相關各方利益需求的異同,是否理解基于利益相關者需求的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的意義和實質,是否有能力妥善化解圖書館與電子書商、用戶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沖突,促進其共同利益的發展。
4.2 建立利益相關者協調組織推動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的構建
制定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屬于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由高校圖書館牽頭、各方利益相關者代表參與的電子書館藏發展協調委員會成為凝聚不同利益相關者共識的重要手段。為避免機構重疊,可以在本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或館藏發展組織基礎上建立相應組織,吸收電子書商和更多的用戶代表參加,用戶代表應以教師為主,注意吸收有社會影響的著名專家、學者和多重角色身份的用戶加入。學生代表以研究生為主。圖書館方面則應有館長和負責電子書館藏建設、服務與技術的圖書館員工代表參與。協調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聽取各方關于電子書館藏發展的意見和利益訴求,討論電子書館藏發展的政策問題。圖書館在協調委員會下面成立專門的政策制定小組,負責開展基于利益相關者需求的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構建的具體工作。
高校圖書館是電子書的中轉站,在協調各方利益中扮演主要角色。首先,高校圖書館作為電子書的傳播、管理者一端連接著電子書的消費者,另一端連接著電子書的生產提供者,形成了用戶(作者)和電子書商之間的橋梁,對三方構成的利益生態鏈的平衡起著控制作用。高校圖書館的地緣優勢更易于了解用戶對電子書的需求;其次,高校圖書館為用戶提供電子書免費獲取,很大程度上代表著用戶的利益,確保公眾對知識需求的公共利益處于優先地位,同時又主張版權保護需平衡各方利益,發揮重要的利益協調功能。
高校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的構建要借助同行的力量和協作組織的作用。中國圖書館學會《關于網絡環境下著作權問題的聲明》和上海圖書館《圖書館電子書服務宣言:原則與最佳實踐》,對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的構建有著重要參考價值。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和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采購聯盟(DRAA)在國外數字資源集團采購、與數據庫商談判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值得高校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借鑒,是高校圖書館之間電子書館藏協作發展、與國外電子書商溝通的基礎。高校的學術組織、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和出版協會的相關政策,也是高校構建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時必須關注的對象。
4.3 重視政府宏觀政策對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的支撐與保障作用
政府的相關宏觀政策對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的制定,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平衡起著關鍵作用。高校電子書館藏發展協調組織應借助用戶、圖書館和電子書商集體和聯合的力量,促使政府調整相關的宏觀政策,使電子書館藏政策的制定既合乎利益相關者共同利益的發展,又能與政府的政策法規保持一致。endprint
(1)從法理的角度看,當前我國的《著作權法》《網絡信息傳播條例》《反壟斷法》《合同法》等在數字資源版權上存在法律盲點(如合理使用制度不完善,首次銷售原則缺失),圖書館法缺失,導致對版權人(尤其是數據庫出版商)利益的過度保護和對社會公眾利益的削弱,使包括電子書在內的數字資源用戶的權益受到損害,反過來也使包括電子書商在內的數據庫出版商的長遠利益受損,不利于用戶、圖書館和數據庫出版商之間的利益平衡;(2)從數據庫商的角度看,由于我國尚未建立公共借閱權制度,隨著圖書館電子書借閱規模的擴大和音像文獻增多,版權人的經濟利益受到影響[33]。高校圖書館應做好兩方面的工作:首先要聯合公共圖書館和科學圖書館等同行,繼續以圖書館學會名義集體發聲,敦促政府部門對相關法規進行修改和制定。為避免出現“囚徒困境”,要積極地與用戶、電子書商等進行交流、溝通、協商,曉以互利共贏的大義,使直接利益相關者達成共識,共同呼吁政府調整現有的政策,形成有利于電子書館藏發展的利益相關者利益平衡的宏觀政策環境。
借鑒國外經驗,要充分利用用戶中知名學者對政府政策的影響。如高校圖書館可以與高校的院士溝通交流,在取得一致意見的基礎上,采取院士聯名公開信等方式,對電子書等數據庫的圖書館合理使用、價格壟斷等法規提出修改或制定新政策的建議。“政府許可”是國外政府使用公共資金購買公共服務,解決數據庫出版商與圖書館矛盾的重要措施。國務院已發布《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數字資源的政府購買在我國也有先例。但目前政府購買數字資源存在著范圍小、資金使用效率不高、供給不足等問題[34]。英國聯合信息系統委員會(JISC)通過電子資源績效評估獲得政府穩定的資金支持,以績效證明圖書館電子資源的使用價值,值得我國高校構建電子書館藏政策時借鑒。
目前我國的宏觀政策還不能為基于利益相關者需求的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基于利益相關者需求的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要分近期和長期政策兩步構建。近期的重點是以許可協議為基礎的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的構建,長期政策則要視宏觀政策和行業政策的變化及電子書的發展情況,在繼承和完善近期政策的基礎上進行構建。
4.4 利益主體的多元化要求政策構建具有開放創新意識
基于利益相關者需求的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是以利益相關者理論為指導,體現用戶需求導向,兼顧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利益需求,為電子書館藏發展模式、思路、原則提供指導,為具體工作提供標準和規范的政策體系[35]。高校圖書館在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構建時,不僅要建立由利益相關者組成的協調委員會,更需要在各構建環節具備開放創新意識。
(1)政策制定小組構成的開放創新。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不僅要考慮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協調,還涉及諸多法律和技術問題。因此,政策制定小組應吸收用戶中的法律和信息技術專業人員參與,電子書商方面的專業人員也是不可或缺的,圖書館成員則應熟悉知識產權相關的政策法規或具有信息技術專業背景,還要了解電子書商的許可和商業模式。
(2)收集決策信息的開放創新。首先,要對圖書館電子書館藏現狀及利用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圖書館在做好自己的調查統計以外,應說服電子書商提供詳細的用戶使用數據,并用數據挖掘技術對各類目標用戶的電子書需求、使用行為進行分析與預測;其次,要搜集電子書許可協議模板信息,以許可協議模板為基礎制定政策,能夠降低法律復雜性、提高許可效率、實現圖書館與電子書商的互惠互利[36];再次,要搜集有利于用戶、電子書商和圖書館共贏的電子書業務模式創新的電子書館藏政策信息;最后,圖書館應積極參與電子書商舉辦的各種會議,并提供電子書商與高校用戶直接交流的機會[37]。這不僅可以加深供需方之間的理解和互信,而且可以為電子書館藏政策的構建收集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3)擬定政策方案的開放創新。圖書館應在開會前與用戶溝通,盡量將用戶和圖書館的合法利益訴求寫入政策預案,并就預案內容征求電子書商的看法。政策預案不僅要反映三方各自的利益,更要以事實和數據為依據,揭示三方共同的利益需求。三方要對預案內容深入交換看法,反復磋商以形成共識,最終確定政策草案。政策草案要明確三者在用戶需求導向、版權保護、長期保存、長期回報和成功期望等方面的共同利益,并出臺對應措施,引導、激勵共同利益的實現。不同的電子書商許可協議中的合理使用規定不盡相同,政策草案應具有包容性的通用條款和針對不同情況的具體條款或附件。政策的表述應通俗易懂。
(4)征求修改意見的開放創新。政策草案完成后應及時公布,廣泛聽取利益相關者的意見,以便進一步修改完善。高校各學科的專家學者及研究生是學術類電子書的重要用戶,他們的意見對此類電子書政策尤其重要。本科生的意見則對教材類電子書政策具有參考價值。政策公布也是對用戶進行數字版權教育并讓用戶了解圖書館工作的很好形式。電子書商為了獲取利潤采用了各種商業版權模式,圖書館應邀請各類電子書商協助修訂電子書館藏政策中的版權規范,盡可能規避電子書版權中的侵權風險。圖書館員工是開展電子書館藏建設及政策構建的主體,員工的支持是政策順利實施的保證。要提供各種機會并通過制度創新,鼓勵圖書館各部門員工,尤其是中青年參與電子書館藏管理及其政策制定,采納他們好的建議。
5 結語
本文借鑒利益相關者理論,對高校圖書館電子書館藏發展中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需求進行分析,提出了電子書館藏發展中的利益生態鏈和利益管理機制,闡述了基于利益相關者需求的電子書館藏發展政策構建的基本思路。本文提出的方案只是總體設想,部分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在實際的政策制定中,需要根據各地、各館的情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出更具適用性的政策方案。若高校館規模較小,可以從基于利益相關者需求的角度,制定包括電子書在內的電子資源館藏發展政策。國外圖書館協會和圖書館聯盟在電子書館藏政策構建中發揮了重要的領導者作用,值得國內圖書館界學習借鑒。endprint
參考文獻:
[1] (美)愛德華·弗里曼,杰弗里·哈里森,安德魯·威克斯,等.盛亞,李靖華,等譯.利益相關者理論:現狀與展望[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19-31.
[2] 劉磊,胡曦瑋,倪峰.泛在信息生態下基于需求的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政策構建[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6(8):1-6.
[3] 高紅,朱碩峰,張瑋. 世界各國圖書館館藏發展政策精要[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2-8.
[4] Vasileiou M,Hartley R,Rowley J.Choosing e-books:a perspective from academic libraries[J].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 2012,36(1):21-39.
[5] Nabe J,Imre A.Let the Patron Drive:Purchase on Demand of E-Books[J].Serials Librarian,2010,60(1):193-197.
[6] 王素芳,白雪,崔燦.高校學生對電子書的認知、使用和態度研究:以浙江大學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32(5):62-72.
[7] 陳銘.基于用戶使用行為和需求的高校圖書館電子書服務調查——以南京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5(3):73-77.
[8] 謝艷芳.《國際圖聯圖書館電子借閱原則》解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5,59(2):136-140.
[9] 謝艷芳.數字時代IFLA圖書館電子借閱原則[J].圖書館,2015(5):53-56.
[10] Foote M.Developing a Policy for Kindle and iPod Content:One's Library Experience[J].Against the Grain,2010,22(2):47-48.
[11] Fischer K S,Wright M,Clatanoff K,et al.GiveEm What They Want:A One Year Study of Unmediated Patron-Driven Acquisition of e-Books[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2012(9):469-492.
[12] 張甲,胡小菁.讀者決策的圖書館藏書采購[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37(2):36-39.
[13] 劉華.“讀者決策采購”在美國大學圖書館的實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30(1):45-50.
[14] 劉麗芝,吳玉珍.需求驅動采購電子書的實踐與思考——以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4(4):127-134.
[15] 付兵.基于讀者決策的電子書聯盟采購研究——以臺灣學術電子書暨資料庫聯盟西文電子書PDA采購項目為例[J].現代情報,2014(5):139-141.
[16] 廖利香.基于讀者決策的電子書聯合采購研究——以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和佛羅里達大學圖書館聯盟為例[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5(1):126-129.
[17] 楊志剛.圖書館電子書館藏發展與借閱服務研究[D].北京:中國科學院大學,2015.
[18] 齊東峰.圖書館學術電子書采購訴求與出版商利益的矛盾與平衡[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4(3):99-104.
[19] 劉茲恒,董舞藝,孟晨霞.試析數據庫商與圖書館的關系[J].圖書館雜志,2015(3):12-15.
[20] 李素美,秦麗.圖書館電子書的DDA模式及其對出版商的影響研究[J].出版科學,2013(4):81-84.
[21] 李宏榮,練六英.利益相關者理論視角下的圖書館社會合作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0(6):91-95.
[22] Sen B.Multiple Strategic Orientations:The Public Library as a Societal Organization[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47):111-119.
[23] 付俊文,趙紅.利益相關者理論綜述[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6(2):16-21.
[24] 陳靜.高校圖書館利益相關者利益驅動力提升探賾[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3(5):88-92.
[25] 婁策群.信息生態系統理論及其應用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38-102.
[26] 趙泉民,井世潔.利益鏈接與村莊治理結構重建——基于N村“村企社”利益相關者“合作治理”個案[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5(6):64-74.
[27] 龔牟利.第13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EB/OL].[2016-12-11].http://www.bisenet.com/article/201604/158316.htm.
[28] 肖希明,完顏鄧鄧.國外圖書館與出版商、書商的多元化合作[J].圖書館,2016(4):6-12.
[29] 梁婧.數字環境下我國版權利益管理機制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學院,2009.
[30] 付立宏.圖書館管理教程[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69.
[31] 郭海明.數字版權利益管理機制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7,51(7):87-89,93.
[32] (美)愛德華·弗里曼.王彥華,梁豪,譯.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方法[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62-96.
[33] 傅文奇.公共借閱權制度研究[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1-3.
[34] 秦珂.圖書館在與數據庫出版商博弈中的自我拯救[J].圖書館論壇,2015(8):62-68.
[35] 肖希明.信息資源建設[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97-129.
[36] 唐瓊.國外數字資源許可協議模板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1(5):41-44.
[37] 劉茲恒,董舞藝,湯荷月.圖書館數據庫資源許可與合理使用新動向[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5,33(2):20-25.
作者簡介:劉磊,男,南京農業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信息資源建設、信息需求; 胡曦瑋,女,南京農業大學信息管理系博士研究生;朱鎖玲,女,南京農業大學信息管理系副研究館員,博士;馮英華,男,常州工學院圖書館館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