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岑
摘 要:鳥籠的產生首先賦予了實用功能,藝術性審美情趣是在實用性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形成的,隨著鳥籠審美意識的提高,鳥籠的裝飾性也越發為人所推崇,形成了多工藝的綜合藝術門類,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不光是局限于用鳥籠養鳥,而是擯棄了鳥籠的實用功能,玩味鳥籠。鳥籠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后,鳥籠的價值也逐漸被接受,喜歡收藏鳥籠的人越來越多,形成了鳥籠文化獨特的美學文化。
關鍵詞:鳥籠;分類;美學;特征;技藝
中圖分類號:S81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3-0009-02
一、鳥籠的分類及美學特點
關于鳥類的籠養源于何時未見研究資料和實物佐證,傳說,自商周或秦漢時已馴養籠鳥,應該說是有可能說明其歷史悠遠,自唐朝就有了鳥籠的記載。鳥籠作為集實用及裝飾藝術于一體的藝術品,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人們常把鳥籠分為收藏籠和實用籠,收藏籠主要用于收藏,主要體現鳥籠的藝術性,價格往往較為昂貴,多以手工制作為主,而實用籠主要作為鳥舍,在選材上主要以結實耐用為主,同時兼顧鳥籠裝飾及養鳥人的情趣,在制作上多以機械加工為主。
中國的鳥籠制作流派眾多,制作工藝、藝術價值也大有不同,其中以北籠、南籠、廣籠、川籠最為著名。在此四大籠基礎上還有一些很有地方特色的籠,值得一提是漳州籠,桂林籠,凱里籠,云南金竹籠等等。但因其影響范圍較小,大多是從四大籠分流派生而自成一格的。鳥籠多選用竹、木或金屬絲之類的材料制作,形狀有長方形、房式、腰鼓形、方形、扁形、圓形、半圓形,我國的鳥籠素以選材考究、做工精細,既適用又美觀而著稱。
1.南籠。南方鳥籠以蘇杭浙為代表,外形以方形為主,掛鉤可以轉動多以竹制。影響整個江南地區,特別是繡眼籠對北方影響更大。以繡眼籠,畫眉籠,黃騰籠為主要代表。南方的籠子就象江南的風景一樣秀美,玲瓏。南方盛產竹子,鳥籠子大都用竹子做材料,竹子的品種很多,用于做籠子的也多,也就分出了檔次。由于江南竹子用處很多,做工很講究,能工巧匠也多,江南各地都有精品,可以說是山外有山。南籠雕刻工藝十分精細,以小刀刻竹見長,特點是細膩,小巧,裝飾到位,配置分寸嚴格,給人以清新之美。特別是繡眼籠很有蘇繡味道。人們把廣籠中的波籠,川籠中的高柱繡眼籠,和南籠的繡眼籠并稱為繡眼三大名籠。
南派鳥籠(也有人稱作蘇派鳥籠)是中國鳥籠中的精品之一,蘇州的顏虎金老人被人們稱為南派鳥籠的代表,也被人譽為南派鳥籠的泰山北斗,蘇州自古就有發達的手工作坊,手工藝品豐富而多彩,這也為蘇派鳥籠的傳承與發展帶來了契機。其特點主要體現在鳥籠的精細及藝術價值,顏虎金老人的鳥籠全部由手工制作,精細的工藝造就了非凡的藝術作品,為藏家所推崇,收藏價格也從幾千到幾萬不等。
2.北籠。主要是北京,天津,河北一帶。鳥籠的外形大多以平頂、圓形為主,四角抓鉤,將鳥籠固定住,不能轉動。制作上非常講究,材質優良,以靛籠,百靈籠,平頂畫眉籠為主要代表。特點簡潔大方,大氣點,有一定動感,對鉤,板蓋和頂棚等相應配件比較講究。因此也帶出了相應產業鏈,也造出了很多此行業的大師。
3.廣籠。主要是廣州,香港,柳州一帶。影響至臺灣和東南亞。以畫眉籠,波籠,四喜籠,太子籠為主要代表。特點是壯碩,華麗,實用,工藝也很到位。廣籠的腳花只有3個,且1個正對門,剩下的2個在后面。繡眼波籠一般沒有篦子底,其它的雜鳥籠有篦子底的也較少,但畫眉籠一般有篦子底。籠子整體上漆的不少;特別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初期,此一時期香港制籠師傅為廣籠的發揚光大作出了很大貢獻。也為廣籠走出國門發揮了重要作用。
4.川籠。主要是四川,重慶一帶。影響至云貴。以畫眉籠,繡眼籠,百靈籠,瓜兒皮籠為主要代表。特點是簡潔,樸素,含蓄,充分利用材料顏色呈現古典美。川籠與北籠的區別在于北籠批量大,而川籠幾乎都是私人定制,當然,北籠也有手工好的、籠價很高的,一般批量的以河北涿州為多,批量大的就是養鳥的籠。川籠拼的是選料精,做工細,定制的鳥籠則收藏價值高。在設計上,川籠的腳花絕大多數的是4個,前面2個,后面2個。除了百靈籠、云雀籠沒有篦子底外,其它的籠子都有篦子底。籠子整體上漆的很少很少,但大圈內側和底盒一般都會上漆。
二、鳥籠的美學特征
鳥籠工藝就是一種綜合的審美藝術,是線條、工藝品、雕刻、青銅制品、漆藝、木器制品、構成藝術等想集合的藝術。鳥籠的審美包括美的內涵、美的特征、美的形式、美的體現方式、美的趣味、審美心理、審美色彩、審美傳統美學等人文內容。
一般說來,凡是形象總是可視、可聽、可觸、可感的,無論是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都不能脫離具體可感的形式而存在。美是目的性與規律性在感性形式中的對立統一,所以需有一定物質因素為載體,如色彩、線條、形體、聲音等把人的本質力量通過改變、認識客觀對象世界的各種感性形態呈現出來,才能作用于主體的審美感官,而引起審美感受。
三、藝術種類分析
(一)線的藝術
鳥籠是一種具有實用性物質,必須具有一定的腔內空間,首先要滿足它的實用性,因此鳥籠最重要的構成就是籠條,必須有一條條籠條做成緊密的網架,以免愛鳥飛出,因此鳥籠網架就成了鳥籠的基本構成,一條條的籠條如何編排就決定了鳥籠的審美,鳥籠籠條一般分為直線型、大弧形、小弧形。直線型籠條設計多用在南籠中,籠邊一般為豎條等距排列,籠頂以籠邊籠條延伸平行等距排列。但在部分北籠、川籠、廣籠中也會有。
直線在最簡潔的形式中表現了無限的張力和方向,它明確、簡潔、爽朗,銳利,在心里影響上更為簡潔和直接,其形象心理具有男性化的特征。有肅目、崇高之感,堅強、直硬、固執而倔強。籠條豎起正好與水平線構成直角,成為空間結構的基本框架。具有崇高與莊重的特征,籠條的整齊、均衡的排列體現了穩定、統一、整齊劃一的視覺風格,水平線和垂直線的交錯也組合形成了室內大大小小的界面,可產生不同的角度和視覺特征。endprint
(二)雕刻藝術
木器雕刻是中國雕刻的一種門類,有著悠久的歷史,鳥籠雕刻技藝卻在清朝乾隆皇帝年間得到發展,皇帝對鳥籠的喜愛不再是局限于它的實用性,鳥籠的審美情趣也在不斷得到升華,于是國內頂尖的鳥籠藝人紛紛為皇帝制作精美的鳥籠,在皇帝的影響之下,京城之內文人、士大夫紛紛仿效,普通旗人百姓也跟風追捧,養鳥玩籠之風也愈演愈烈,流風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初,近年來,經濟發展,古風復興、雕刻技藝的發展、以及三維雕刻機的出現都為鳥籠精細雕刻提供了可能,大大豐富了雕刻品種,提高了生產效率。
(三)鳥籠瓷器藝術
鳥籠瓷器藝術是在鳥籠上使用的瓷器藝術的總稱,鳥籠既然作為閑人雅士的玩物,那么鳥籠瓷器的實用性及裝飾性必然是必不可少的,其中主要有鳥食罐、鳥水罐、瓷器頂蓋、瓷器底、瓷器裝飾物等組成,與其配套的食水罐陶瓷制品普遍,有用玉石、翡翠、瑪瑙所制者。
但在鳥籠瓷器中,不得不說的是鳥食罐,鳥食罐是指那些盛放鳥食、清水的陶瓷小罐。古代鳥食罐大多為陶瓷制品,陶器、瓷器的發展相對鳥籠要早,鳥籠瓷器的發展是隨著瓷器的發展而發展的。為適應鳥籠形狀,鳥食罐、鳥水罐的形式有大小、有方有圓,有單系、雙系、無系,粗陋、精美之分。
從器形方面看,明宣德時期景德鎮燒制的種類最豐富,有缽式、瓜式、橫向竹節式、水盂式等。其造型美觀,釉質肥潤。濃艷的青花色調,暈散于胎釉之間,與精美的器型渾然一體,其風格厚雅之至。山水、花卉、鳥蟲、人物等圖案的點綴修飾,讓鳥食罐更具風情。
(四)金屬藝術
鳥籠是集實用性及藝術性相結合的物品,既有實用性的結構籠體、鳥食具、鳥架、籠鉤等,也有一部分裝飾用的裝飾物,大多鳥籠的主體結構以木質為主,其他器具材質大有不同,大約有:瓷器、鐵器、銅器、象牙、銀器、牛角、玉器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金屬器具當屬籠鉤及頂蓋,在大多數的籠鉤中,都是以青銅為主,部分中也有鐵器。籠鉤位于鳥籠的頂部,籠鉤的品種很多有人也把它分為文鉤、武鉤,文鉤以陽刻名人詩詞為主,武鉤則以高浮雕盤龍飾其鉤身,但隨著工藝的發展,籠鉤無論是文鉤還是舞鉤都有了極大的發展,都不局限于簡單的雕刻紋樣,題材也變得豐富多彩。
四、結語
鳥籠文化是諸多文化的一部分,它代表的是歷史,是生活的一個點,南北籠反映的是南北文化的一個方面,一種象征,一種文化的差異,就象口音、吃、穿、婚嫁反映了不同地區的習俗一樣,是一種文化的代表。
信息時代發展促進了鳥籠文化的傳播,不能簡單的講北方的籠南方沒有,南方的籠北方沒有。交流永遠存在,但是根永遠不變。炎黃子孫走到世界任何地方他都是不變的,根永遠在中國,因此,鳥籠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鳥籠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獨特的制作技藝,這些技藝一直是口傳身教,很少成文成章,還無法系統的傳承與發展,本文對鳥籠的文化的探討也只是初步,無法概全蓋面,只是想作為一名鳥籠愛好者的身份來探討,鳥籠的文化之美,還需要學者與傳承人合作進行研究,前赴后繼,鳥籠文化之美才會最大限度的得以挽救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萬程.民間藝術調查--解析北派鳥籠[J].美術教育研究,2015.
[2]別樣花器別樣情趣[J].戀愛·婚姻·家庭(養生版),2015.
[3]丁成明.淺談陶瓷花鳥畫的傳承、創新及發展[J].景德鎮陶瓷,2012.
[4]鳥食罐里的風景[J].戀愛·婚姻·家庭(養生版),2015.
[5]夏絲雨.淺談宋元文人畫的藝術追求與影響[J].美術教育研究,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