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如
舉世矚目的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后,中國人民、各國媒體、各國人民都十分關注這次大會,很多基層群眾關心十九大給人民群眾帶來了哪些福祉,許多外國媒體把中共的十九大稱為劃時代的大會。為什么這次黨代會取得那么高的成就,產生這么大的影響?我從四個方面來談談體會。
十九大報告的時代背景、歷史意義、
歷史地位和豐碩成果
時代背景要從兩方面來看。第一,這是習近平同志成為黨中央和全黨核心之后,召開的第一次黨代表大會,彰顯了黨的領導、全黨的團結。第二,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十分重要的大會,歷史地位格外突出。
大會的歷史意義可以說“十分重要”。之所以十分重要,首先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黨代表大會要做出重要部署。其次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黨代表大會。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到2020年又將進入新的征程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努力。所以這次大會的主題很明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在世界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大背景下,各國前所未有地關注中國共產黨召開的十九大,這點非常重要。過去我們講中國對世界的貢獻,主要指中國通過自己的發展為世界經濟增長和減貧事業做出貢獻,現在還體現在參與全球治理中,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據統計,現場采訪的中外記者累計3000多人次,有165個國家452個主要政黨發來855份賀電賀信。因此,黨的十九大不僅是中國的大事,也是世界的大事。
歷史地位和豐碩成果。十九大報告有三個定性:政治宣言、行動綱領、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取得了五大成果:確立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制定了適應發展潮流、符合人民美好向往的行動綱領,增強了黨的團結,集中了黨的領導,提高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十九大報告的一系列理論創新
十九大報告作為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可以說精彩紛呈、別出新意,其中最突出的成果可以概括為“六個新”:新時代、新矛盾、新思想、新方略、新任務、新征程。
新時代。這是貫穿十九大報告全文的主題詞。新時代不僅僅是報告中提出的一個科學論斷,而且成為大會的主題。什么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意義是什么?從中華民族復興角度看,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這是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意義。從社會主義發展角度來看,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世界發展中國家的貢獻來看,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新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理論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掌握的唯物辯證法。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我們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什么呢?有必要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到今天的階段性特征做一個通盤考慮。一方面中國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較大提升,巨大進步有目共睹;另一方面,我們經濟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問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尚未解決。我們的發展有著兩重性,集中起來就是一句話: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社會主要矛盾變了,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沒有變,這個變和不變的關系需要深刻把握。要防止兩種錯誤傾向,一種過于強調變,脫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另一種過于強調不變,不思進取,不按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去進行探索和創新。
新思想。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不是一般的理論創新,而是黨的指導思想上的理論創新,是十九大理論創新中最大的成果、最大的亮點。有三個問題需要格外重視。第一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解決的時代課題是什么?我們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么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二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包括哪些主要內容?十九大報告講了八個明確,這八個明確可以理解為其主要內容。第三個,怎么定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十九大報告分五個方面進行闡述。第一,它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第二,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第三,它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第四,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五,它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新方略。十九大報告共提出十四條基本方略,內容非常務實,邏輯相當清晰,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該從哪些方面去貫徹落實,側重于講我們要去干的事情及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基本方略。十九大報告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四條基本方略合在一起統稱為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實踐是理論之源,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一定能夠綻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生命力量。
新任務。十九大報告提出來兩大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新征程。就是新任務、第二個任務,開啟全面實現現代化的新征程。這是報告的一個亮點,其中最鼓舞人心、最增強信心的就在后30年。十九大提出“兩步走”戰略意義重大,適應了新時代中國發展新趨勢,是根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行的科學決策,同時也是在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的基礎上,為實現強起來目標提出的宏偉行動綱領。
通過對“六個新”的學習領會,可以體會到十九大描繪了宏偉藍圖,制定了科學綱領,確實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黨代表大會。
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戰略體系
十九大不僅為理論創新做出杰出貢獻,而且做出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提出一系列重大的政策舉措。大戰略就是分兩步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與此同時,十九大報告還圍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提出了“7+3”戰略。“7”就是在決勝全面小康社會中明確提出的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戰略。“3”是在社會建設中提出的健康中國戰略、食品安全戰略、人口發展戰略,這實際上是一個嚴密完整的戰略體系,要高度重視。
十九大報告對于全面從嚴治黨的總要求
在十九大召開前,有人提出,將來管黨治黨的力度是不是應該寬松一點,這是個糊涂的想法。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并且要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在十九大報告中,對于黨的建設總布局有不少新提法。以政治建設統領黨的建設,同時把紀律建設也納入到重點工作。把政治建設放在建設首位,是黨的性質決定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講,馬克思主義政黨要旗幟鮮明講政治。一個政黨不講政治,就會改變政黨性質。任何時候政治問題都是大問題,必須重視政治要求,嚴明政治紀律,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時刻繃緊這根弦,如果抓不好這個基本建設,其他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等就會失去方向。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全黨要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尊崇黨章,嚴格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自覺抵制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生活的侵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總之,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我們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歸根到底都取決于黨的領導、黨的建設。
〔本文系作者在“第五屆江蘇黨的建設高層論壇”上的發言摘要〕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
責任編輯:張功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