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鄧支青+++李斯
摘 要:開展學術素養教育是圖書館重要的社會責任。通過MOOC開展學術素養教育是高校圖書館開放教育的探索方向,也是新時期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一項創新實踐。文章依據武漢大學圖書館MOOC學習者的反饋數據,分析了學習者對學術素養課程的需求特征,針對學術素養教育如何合理的嵌入到用戶的學術流程之中,文章提出了高校圖書館學術素養教育的嵌入全周期教育策略、階段性重點策略、學科針對性策略與專業教育融合策略。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學術素養教育;開放課程;嵌入策略;MOOC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7104
Research on Embedded Strategy of MOOC Education of Postgraduates Academic Literacy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Abstract It is an innovative attempt for open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carry out academic literacy education through MOOC course. Embedded in the user's process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academic literac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data of MOOC learners surve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arners' for academic literacy course,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including full-cycle strategy, varying with different stages strategy, discipline-oriented strategy and integration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trategy of academic literacy education embedded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academic literacy education; open course; embedded strategy;MOOC
1 引言
圖書館天然擔負著學術保存與學術傳承的使命。大學圖書館被視為精神的守護神[1]。學術意識、學術知識、學術能力和學術道德規范構成通常意義上的學術素養[2],開展學術素養教育是高校圖書館的使命之一。2010年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明確要求學位授予單位“對學位申請者進行學術道德教育和學術規范訓練”,并安排為“必修環節”。2016年6月16日,教育部發布了《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進一步要求高等學校“將學術規范和學術誠信教育”作為學生教育的“必要內容”。研究生是高校圖書館用戶中學術活動最頻繁的群體。對研究生用戶開展學術素養教育,尤其是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教育,受到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高度重視。
盡管如此,學術失范現象仍不斷發生,這充分體現出我國高校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教育上的不足。這不僅對圖書館學術素養教育提出了挑戰,也為圖書館業務創新,尤其是學科服務、參考服務提供了新機遇。如武漢大學圖書館在學科服務實踐中,嘗試采用MOOC開放課程與用戶學術素養教育緊密結合的模式。本文以武漢大學圖書館實踐為基礎,探索高校圖書館學術素養開放課程嵌入策略問題。
2 文獻綜述與研究過程
2.1 文獻綜述
學術素養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是指優秀的學術研究者在學術生涯中應具備的素質和修養。其內涵十分豐富,包括研究思維、評判精神、文化自信、優良的學風、信息素養、學術道德、學術人格等多方面內容。無論如何論述,學術道德、學術規范始終是學術素養的核心。因此,圖書館始終將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作為學術素養教育的核心內容。
隨著MOOC影響力的逐漸擴大,將MOOC引入高校圖書館學術素養教育成為學者們廣泛關注與探討的主題。國內外已有大量學術素養類MOOC,如數字素養、數據素養、媒介素養、網絡素養、視覺素養、元素養、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等。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MOOC可融合文本、圖片、音頻、動畫、視頻等富媒體素材,以碎片化、分眾化、交互性、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實現學術素養教育的優質化[3]。楊穎[4]認為MOOC是高校信息素養教育中學生適應的教學模式;萬文娟[5]也指出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MOOC化對于彌補傳統信息素養教育的不足、滿足用戶學習需求新特征是必要的。
嵌入式模式是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MOOC化模式中較容易實現的模式。嵌入過程中,圖書館要根據嵌入對象的區別制作面向不同層次和專業學生用戶的MOOC模塊。針對不同教育層次和不同學科或專業的學生對信息素養課程的不同需求定制課程內容,是MOOC背景下信息素養教育的一大變革[6]。卜冰華[7]提出,因學習者學歷層次、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異,信息素養MOOC要在了解學習者信息素養水平和學習行為特點的基礎上,針對不同需求開展個性化教育。趙飛[8]認為從高校圖書館角度來說,因人力與經費相對有限,為保證MOOC教育達到良好效果,以需求為導向明確教育目標是圖書館必須關注的一個問題。蔣麗麗[9]將國內外高校信息素養MOOC的關鍵成功因素歸納為六個方面,其中包括:教學設計注重實際應用、教學內容設計注重結合國際最新信息素養能力標準。
2.2 研究方法與過程
武漢大學圖書館于2015年開設《研究生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MOOC,服務于研究生,并被學校納入研究生培養必修環節。本文以武漢大學MOOC教育案例為基礎,以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為切入點,探索高校圖書館學術素養開放課程嵌入策略問題和在高層次人才培養中如何有效嵌入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教育等問題。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力圖從數據出發,提出改進策略(研究框架見圖1)。
本文在準確地掌握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基礎上,通過對武漢大學圖書館MOOC課程《研究生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學習者的調查獲得研究原始數據。此次調查參與者的基本情況為:碩士生553名(36.70%),博士生948名(62.91%),其他身份的學生6名(0.39%);其中男性781名(51.82%),女性726名(48.18%);人文社會科學類學生492名(32.65%),自然與工程學科類學生676名(44.86%),醫學類學生339名(22.49%)。
3 研究生用戶學術素養知識需求特征分析
為了掌握學生對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的知識需求,挖掘學習者的需求特征,課題組設定了科研選題、實驗過程、論文寫作、成果發表、成果引用和成果報告6個運用情景,讓學生根據自身體驗進行選擇,以通過結果總結和發現研究生用戶學術素養知識需求特征。
3.1 需求漸進性
為對學生需求特征進行量化表達,本文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平均值量化處理。被調研學生認為最需要了解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的六個研究階段的均值分布情況為:成果發表(4.61)、論文寫作(4.59)、成果引用(4.59)、成果報告(4.54)、科研選題(4.33)、實驗過程(4.29)。所有項目的平均值均大于4,說明學生在科學研究的全過程中都需要了解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知識,需求具有普遍性,但需求程度隨著研究的深入不斷深化。相對于其他階段來說,實驗過程這一階段認同程度較低。也就是說,在實驗過程階段,學生的學習與研究活動更多地集中在個體層面上,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較少,且基于該研究階段本身的特點,重心更多地集中于研究方法的選擇、研究方案的設計等方面,和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的關聯度相對較低。
3.2 需求普遍性
為了解學生需求的差異,本文設計了相應的變量,如性別、學歷層次、受教育背景等變量。調研發現,碩士生和博士生認為最需要了解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的研究階段存在差異,但表現出研究生各階段需求的普遍性特征。無論是碩士研究生還是博士研究生,對成果發表、論文寫作和成果引用三個研究階段的認同度均值都要高于其他三個階段;說明研究生普遍認為學術素養知識主要運用于論文寫作、成果引用和成果發表三個階段(對不同研究階段的認同度均值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見表1)
論文寫作、成果發表、成果引用和成果報告四個階段的認同程度,在學歷差異上的t值的顯著性p值均大于0.05。說明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對在這四個研究階段運用學術素養知識的差異不顯著。而在科研選題階段和實驗過程階段的認同度均值的差異上的t值的顯著性p值均小于0.01,說明在這兩個階段上的認同度差異顯著。
3.3 學科偏好性
為分析不同學科領域的學生需求差異,本文將被調查者分為人文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自然與工程科學(理學或自然科學、信息科學、工程學科)和醫學三類。其中,人文社會科學學生497人,自然與工程科學學生677人,醫學學生344人。調查發現,人文社會科學、自然與工程科學、醫學三個學科領域的學生普遍認為成果發表(4.60,4.61,4.65)、成果引用(4.60,4.55,4.64)和論文寫作(4.58,4.57,4.63)三個階段是最需要了解學術道德與學術素養的階段。通過對不同學科學生認同度的對比發現,醫學學科的學生整體上更注重學習和了解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的相關內容。此外,醫學學生比人文社會科學、自然與工程科學領域的學生更看重成果報告、科研選題和實驗過程階段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知識的運用。這與醫學本身的復雜性、專業性、嚴謹性、嚴肅性和嚴格性要求有關。
4 圖書館學術素養在線開放課程嵌入策略
以嵌入式服務方式,將學術素養開放教育嵌入到專業教育之中,與研究生學術活動及成長成才的全周期相融合,成為高校圖書館學術素養開放教育的重要途徑。高校圖書館要在充分了解學習者對學術素養知識需求的基礎上,將教育活動融入學習者的學術實踐。
4.1 學習與研究全周期嵌入
科學的特征存在且僅僅存在于科學研究的過程中[10],學習與研究具有明顯的周期性特征。無論是課程學習還是項目研究、成果發表階段都需要相應的學術素養知識。調查結果也顯示,研究生學習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MOOC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學術不端、提高科研質量以及提高自己的學術素養;成果發表、論文寫作、成果引用、成果報告、科研選題和實驗過程等研究階段,都迫切需要了解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的知識,以達到防止學術不端、提高科研質量、提高自己的學術素養的目的。國內外研究生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已呈現出從入學教育、課程教學等環節延伸到研究生教育全過程的趨勢,這意味著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被滲透到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11]。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和齊全的自動化、網絡化設備,應充分利用其擁有的資源和設備向所有圖書館用戶開展覆蓋科研選題、實驗過程、論文寫作、成果引用、成果報告、成果發表等研究全過程的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知識課程和培訓,將學術素養教育融入科研活動的全周期。同時,根據不同研究階段對學術素養知識的需求,構建研究生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知識、學術能力與學習技巧的全方位體系結構,致力于通過圖書館教育使研究生學會高效率、高質量地獲取研究所需要的方法和數據,掌握學術道德判斷與知識遷移能力。
4.2 根據學術活動階段性差異嵌入
研究生學術素養的需求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具有顯著差異,即使是在同一階段的不同時間,也存在明顯差異。調查顯示,碩士生比較重視論文寫作階段學術素養知識的了解和運用,博士生則認為成果發表階段最需要了解學術素養知識;碩士生比博士生更需要在科研選題和實驗過程中了解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博士生對學術道德現狀的評價比較積極,對學術道德規范的自我評價高于碩士生。這與博士生比碩士生參與科學研究的時間和周期長、接受的學術素養教育和科研訓練更多、所了解掌握和積累的學術素養知識更豐富有關。這些差異提示高校圖書館在開展學術素養開放教育時,要根據差異化原則,采取階段性重點策略,分析共性及個性特點,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有針對性地推進學術素養建設。分階段的信息素養教育能夠培養學生專業信息獲取、評價和應用能力[12]。對于運用MOOC開展的學術素養教育,要在充分調研與了解不同年級以及不同層次的研究生對學術素養知識需求差異的基礎上,采取分級、分階段進行教育的策略,根據差異化原則實行區別教育。階段性重點策略的關鍵是要根據課程對象的差異合理設計教學內容,體現教學特點。圖書館可依據現有的普遍利用的信息素養指標體系、科研誠信守則等標準規范對研究生學術素養的要求,設計相應的教學模塊;并在教學初期對研究生的學術素養水平進行測評,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學習者學術素養現狀及不足的基礎上,選擇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模塊。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構建場景模擬、實際應用、討論互動、考試測驗等多元考核評價方式,動態評價學習者的學術素養狀態,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式。
4.3 圖書館依據學科針對性嵌入
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學術素養知識需求既具有共同特征,也具有特殊性。自然科學強調選題理論可行性,實驗過程的數據可靠性與研究倫理,更強調研究結果的可重復性。而人文社會科學更強調研究選題的社會價值、研究過程的真實性、研究引用的權威性。調研顯示,研究生用戶對學術素養知識需求具有學科偏好性,人文社會科學、自然與工程科學與醫學三類學科領域的學生在研究生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運用情景、學習目的方面都存在差異。如醫學研究生在科研選題、實驗過程、論文寫作、成果發表、成果引用、成果報告階段,對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知識的需求均比較強烈。高校圖書館在開展學術素養開放教育的過程中,要采取針對性學科策略,針對性的加強對醫學研究生在科研選題、實驗過程階段的學術素養教育,防止在研究過程中出現因學術素養水平不高造成的學術不端、科研質量低下等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在依學科特性針對性嵌入學術素養教育的過程中,為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節省教育成本,高校圖書館可在各學科已有的MOOC或日常學術素養教育講座體系基礎上,構建研究生學術素養教育MOOC;就如何快速定位專業文獻或數據庫資源、如何快速鎖定研究熱點、如何發現某一專業領域的核心著者與核心文獻等問題,設計特色化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
4.4 圖書館MOOC課程與專業教育融合
圖書館學術素養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創新質量,優化學風,建設誠信學術環境,為專業教育服務。因此,學術素養教育必須與專業教育結合,從而使學術素養教育直接作用于專業教育。如通過學術素養MOOC教育與研究過程的融合,提升研究質量;通過學術素養教育與發表過程的融合,提升發表質量。圖書館在開展學術素養教育時應緊密結合學科特點,將學術素養教育融入專業教育。在專業教育MOOC中嵌入學術素養教育內容,將與專業緊密相關的倫理守則、隱私與版權保護知識、信息檢索技巧、信息可視化工具、數據統計與分析方法、金融素養、新媒體素養等學術素養知識融合進專業課程,實現學術素養與專業知識的連貫教學與無縫對接。同時,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新的研究領域如基因科學,新的技術如大數據技術,新的應用如社會媒體等層出不窮、日新月異,學科、科學研究和專業教育都處于不斷更新變化的進程中。學術不端行為的邊界和研究倫理準則也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變化。學術道德教育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它將隨著大學生的學術道德意識和學術行為的變化而不斷擴大其外延[13]。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專業教育的發展,一些新興領域如轉基因、細胞融合、克隆技術、人工智能等等都會帶來研究方式的新變化。通過MOOC開展學術素養教育將面臨復雜的專業需求。圖書館學術素養教育應持續關注學科的發展,既要能準確把握新技術、新理念、新應用、新領域賦予學術素養與研究倫理的新內涵,也要能充分利用開放在線環境給學術素養教育帶來的機遇,不斷更新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實現圖書館學術素養開放教育的持續性發展。
5 結語
研究生學術素養開放教育是高校圖書館發揮其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徑,也是大學圖書館學科服務的新使命。利用MOOC發展新機遇,將學術素養教育嵌入研究生學習與研究的全過程,需要高校圖書館在新環境下準確進行角色定位與用戶需求挖掘,實施分階段、差異化教育策略。同時要前瞻性地把握新技術、新研究領域、新應用等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新發展給科學研究及研究生學術素養教育帶來的變化與挑戰,充分發揮圖書館的學科服務與開放教育職能,創新理念,在提高教育效果的同時,不斷提升圖書館教育內涵與服務價值。
參考文獻:
[1] 黃達人.圖書館是大學精神的守護者——在中山大學圖書館80周年館慶暨新館開館典禮上的講話[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23(1):2.
[2] 袁金英.研究生學術素養培育網絡平臺的設計與實現[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2.
[3] 黃如花,李英子.MOOC中富媒體素材采集的特點——以信息素養類課程為例[J].圖書與情報,2014(6):8-13.
[4] 楊穎.MOOC浪潮下的信息素養教育模式改革[J].圖書情報工作,2015,59(s2):35-37,34.
[5] 萬文娟.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MOOC化模式與實現策略分析[J].現代情報,2017,37(4):118-123.
[6] 黃如花,李白楊.MOOC背景下信息素養教育的變革[J].圖書情報知識,2015(4):15-25.
[7] 卜冰華.關聯主義MOOC 的信息素養教育探究[J].圖書館,2015(4):99-101.
[8] 趙飛,艾春艷.高校信息素養教育與MOOC 的有機結合[J].圖書情報工作,2015,59(12):52-58.
[9] 蔣麗麗,陳幼華.國內外高校信息素養MOOC關鍵成功因素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5,59(15):62-67.
[10] A Diemer.Was heisst Wissenschaft?[M].Meisenheim am Glan,1964:31.
[11] 賈寶余,劉紅.研究生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的趨勢與途徑[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5):46-50.
[12] 李婷婷,谷秀潔.英國高校信息素養教育進展[J].圖書與情報,2012(1):48-55.
[13] 王雯姝,杜晶波.當前大學生學術道德缺失現象分析及引導[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27(3):83-89.
作者簡介:林嘉,女,武漢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鄧支青,女,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李斯,女,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