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尚民
【摘要】本文分析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應用“學案導學”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案發(fā)揮出“導讀、導預、導教、導學、導思”的作用.
【關鍵詞】學案;學案導學;重要性
學案是教師用以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大家都在深入探索各種教學方式方法.其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而隨之升溫的“學案導學”正是適應這種教育理念的一種教學方法.現就淺談一下,我個人在數學教學中使用“學案導學法”的一些教學體會.
一、數學課堂實施學案導學的重要性
(一)加強了教學過程分析
學案導學通過制訂學案—感知預習—課堂活動—檢測評價—復習反饋五個環(huán)節(jié),實現了數學課堂“教”與“學”的統一,強化了教學的過程分析與研究.教師是數學學案的制訂者,也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與實施者,依據學案教師可開展針對性的提問與練習,深入剖析例題、習題的功能,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幫助他們主動構建數學知識體系.
(二)活躍了課堂教學形式
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依據制訂的學案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既可以借助實物、模型開展演示教學,也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還可以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數學探究,學生在手腦并用的同時,發(fā)展了數學思維能力.
(三)拓展了數學知識范圍
《初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可以說生活是數學知識的“源頭活水”.因此,在學案設計中,教師應拓展知識視野,利用文字材料、音視頻媒體、圖形動畫創(chuàng)設出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應用的足跡,體會數學知識的價值,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二、下面給出一個“兩條直線位置關系”的學案
(一)學生起點分析
學生的知識技能基礎:學生的知識技能基礎:學生在小學已經認識了平行線、相交線、角;在七年級上冊中,已經對角及其分類有了一定的認識;上一節(jié)課又進一步學習了兩直線的位置關系、兩角互補、互余等概念,這些知識儲備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具備了掌握本節(jié)知識的基本技能.
學生活動經驗基礎:在上一節(jié)課,通過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從身邊熟悉的情境出發(fā),使學生經歷了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學模型的過程;讓學生通過直觀和大量的操作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腦來進行歸納整理;鑒于學生已有充分的知識儲備,本課時將繼續(xù)延續(xù)還課堂于學生,在開放的前提下,讓學生經歷動手畫圖(或者操作)、合作交流的過程,給學生一個充分發(fā)表見解的舞臺,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學生的自信力,打造高效課堂!
(二)教學任務分析
根據七年學生好奇的心理,首先應引導學生走進現實世界,用一雙慧眼去發(fā)現有關垂直的情境,借助視覺思維的直觀性,復習舊知識,提煉新知識,讓學生在主動“探索發(fā)現”的過程中增進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在無形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根據學生已經具備的知識儲備和能力,特制訂目標如下:
1.學習目標
(1)會通過畫、折等活動,進一步豐富對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認識.
(2)掌握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符號表示.
(3)會借助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紙畫垂線.
(4)通過操作活動,探索并了解有關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一些性質.
(三)教學過程設計原則
本課時我遵循“開放”的原則,在把握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進行了再創(chuàng)造.通過重組教材,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構建了有效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
(四)活動目的
數學來源于生活,通過課前開放,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圖形出發(fā),既復習了上一節(jié)課的知識點——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又體會到生活中大量存在特殊的相交線——垂直,在比較中發(fā)現新知,加深了學生對垂直和平行的感性認識,感受垂直“無處不在”;使學生充分體驗到現實世界的美來源于數學的美,在美的享受中進入新知識的殿堂.通過親身經歷提煉有關數學信息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在直觀有趣的問題情境中抽象出有價值的數學模型,然后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加強直觀教學,在展示學生作品中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三、“學案導學”在數學教學應用的教學反思
“學案導學”的使用情況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學案,而且最好依照學生的差異有所區(qū)別.在我的教學中發(fā)現同一教學班里體現出對于同一份學案效果不同,基礎好自覺性強的學生使用“學案導學”的教學效果發(fā)揮得非常好,學案落實得也很好;但是對于自覺性差和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學案的使用效果相對起來要差一些,預習學案他們應付,課堂學案不認真填寫,復習學案也起不到查漏補缺的作用.同時,學案編寫內容的選擇以及學案在導學中的具體應用容易出現一些弊端.學案與教材如何搭配使用?很多新課程的教材在設計時就有類似學案的體現,沒有必要的照搬教材,是對各種資源的浪費,如大量學案的印刷增加文印老師的工作量,而且浪費紙張,學生負擔增重;課堂上使用學案,教師對于課堂的掌控能力如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如何?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例如,有的學生忙于做題,發(fā)下學案根本不聽教師講,自己順著編號往下做,再如,有了學案有的學生上課不再記筆記,一節(jié)課下來再想復習什么都落下.
總之,“學案導學”需要我們不斷的認真細致的研究,不斷地思考,摒棄缺點,挖掘出“學案導學”的巨大潛力,從而實現教育教學的不斷前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