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包物流是近年來發展迅猛的新型物流模式,它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整合社會大眾的碎片式運力,提高末端物流配送速度,實現多方共贏。但其自身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制約其進一步發展。本文簡要介紹眾包物流的產生和發展現狀,在分析眾包物流優劣勢基礎上,提出眾包物流未來發展建議。
關鍵詞:眾包物流;配送;物流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帶動了物流領域尤其是快遞行業的快速更新,出現了以“人人快遞”為代表的眾包物流新模式。這種新的配送模式,采用自由快遞人代替專業快遞員,完成同城快遞。眾包物流的出現對傳統快遞行業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但其未來發展趨勢如何呢?是否對代替傳統物流的配送模式呢?
一、什么是眾包物流
“眾包”(crowdsourcing)這一概念是由美國《連線》雜志的記者杰夫·豪(Jeff Howe)在2006年6月提出的。杰夫·豪對“眾包”的定義是:“一個公司或機構把過去由員工執行的工作任務,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眾網絡的做法。”寶潔、寶馬汽車等都是眾包研發創新的收益者。他們將產品研發、外觀設計等任務發布到專門網站(如“innocentive”創新中心)上,等待隱藏在網絡背后的眾多專業和非專業的“解決者”來破解。解決方案已經采納,“解決者”將獲得一定的獎金獎勵。
眾包模式不僅能夠發掘出“新智慧”,也能夠解決勞動力資源短缺的問題。
眾包物流就是利用眾包模式,將原來由物流企業配送員提供的末端配送服務,按照有償自愿的原則,交由企業外部廣大群眾來完成。
物流配送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尤其在末端配送環節,需要大量快遞員人工投遞。如今電子商務的興起衍生出巨大的配送需求,單量激增,單靠公司自己內部的快遞員是無法完成這“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任務的。而物流眾包充分整合了社會閑置勞動力資源,利用大眾的空閑時間參與到身邊的快遞配送中,解決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對我國當下的物流行業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二、眾包物流的發展現狀
眾包物流通常以第三方平臺的形式出現,人人都可以注冊成為改網站的“自由快遞員”,當企業或個人發布配送需求時,系統發出配送任務,“自由快遞員”接單,并完成貨物配送。
目前國內從事物流眾包的平臺有人人快遞、達達、閃送、快遞100、51送等,主要集中在快遞、餐飲、零售業與020平臺對接實現線上與線下的對接與融合。京東、蘇寧、亞馬遜等電商大鱷也看好眾包物流,分別推出“京東眾包”、“蘇寧眾包”、“On My Way”等眾包物流產品。
三、眾包物流的優勢
1.提高服務質量,增強客戶體驗
“自由快遞員”的加入擴充了配送力量,能夠有效提高配送時效。尤其是在“雙11”、“618”等電商網站優惠大促期間,運量激增,各快遞公司的配送網點包裹留滯嚴重,快遞員數量與單量嚴重不匹配。通過眾包平臺,“自由快遞員”可以在碎片化空閑時間,加入快遞員隊伍中,分流配送任務,緩解快遞公司的配送壓力,加快包裹的送達速度。
另外,眾包物流平臺會根據注冊“自由快遞員”的位置等信息,提供附近人員進行上門取貨或送貨到家,大大減少了取派件時間,提高了效率。
2.節省企業經營成本
眾包物流“用人而不養人”,節省大量的經營成本。快遞企業需要為專職快遞員支付工資、保險等人力資源成本,而“自由快遞員”是自愿兼職人員,與快遞企業不是雇傭關系,企業只需支付少量勞動報酬即可。眾包模式能夠讓快遞企業以更少的成本,換取更多的配送資源。
3.優化社會資源配置
眾包物流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社會資源,為公眾提供工作機會,在條件允許、時間寬裕、路線合適的情況下承擔配送任務,賺取相應的報酬。而站在全局的角度來看,在不增加正式崗位總量的基礎上,能夠盡可能實現社會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最優化。
四、眾包物流發展的制約因素
1.政策缺失
眾包物流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政策缺失。眾包物流企業以及“自由快遞員”的“合法性”備受質疑。我國《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規定:“經營快遞業務,應當依法取得郵政管理部門頒發的《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并接受郵政管理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快遞業務。”根據規定,個人要從事快遞員職業,需要參加郵政部門組織的培訓,并考取《快遞員從業資格證書》才可以上崗。眾包物流的“自由快遞員”員,大多數都未取得該證書,也就不具備上崗資格,眾包物流企業本身經營就不合法。
人人快遞就在這上面栽了跟頭,2014年3月天津等多個城市叫停人人快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未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涉嫌違法經營。而在京東眾包上線后,監管部門尚未對其合法性表態。至今尚無明確法律規定為眾包物流正名,眾包物流企業仍然游走在法律邊緣,法律滯后是眾包物流的致命傷。
2.安全風險
這個安全包含貨物安全和人身安全兩方面。一方面貨物安全“自由快遞人”只需在眾包物流平臺上申請注冊,認證通過后就可“上崗”接單。而且絕大多數眾包平臺都沒有對這部分快遞人員進行前期培訓,缺乏專業知識和經驗的“自由快遞人”能否妥善保管并安全送達就充滿不確定性,服務質量就難以保證。
另一方面,企業對兼職形式的“自由快遞人”缺少足夠的監管,容易造成客戶信息泄露,給客戶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
3.責任劃分
“自由快遞員”以自愿方式參與配送,是獨立與物流企業和眾包平臺的自由人,一旦配送過程中發生貨損貨差,賠償責任如何劃分?目前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可供參考。如果物流企業和“自由快遞員”相互推諉,客戶的財產損失無法通過法律途徑獲得有效補償。endprint
另外,“自由快遞人”在取送件過程中如遇交通意外事故,造成自己或他人人身傷亡時,能否從物流企業或眾包平臺獲得補償也同樣無法可依。
五、眾包物流的發展建議
基于以上分析,物流眾包未來發展要重點從三個方面著手。
1.建立健全眾包物流法律法規
眾包物流可持續發展,首先解決生存危機。相關部門應盡快建立與之配套的完整的法律體系,從法律角度確定其合法身份,明確市場準入機制和監督管理機制,規范眾包物流市場生態。讓眾包物流企業的經營活動得到有效的指導、保護和監督。
2.完善“自由快遞員”準入和監督機制
眾包物流效率和經濟性都有較大優勢,但考慮到安全風險,客戶往往還是選擇傳統物流。客戶的顧慮主要來自于對“自由快遞員”的專業素質和道德修養無法保證。所以需要出臺完善的“自由快遞員”審核、培訓和準入規則,使他們具備與足夠的專業能力。
眾包物流企業要嚴格執行,把好關。企業也對所有注冊“自由快遞員”的專業技能、客戶滿意度、破碎率等方面要進行定期的考核和監督,考核不達標將取消接單資格,想要重新“上崗”就要重新接收培訓。對于有惡意損壞貨物或造成客戶經濟或人身利益受損的,將注銷其“自由快遞員”資格并記入個人信用賬戶,不得從事相關領域。
3.運力眾包轉向智慧眾包
物流引入眾包模式的初衷就是提高末端配送速度,因此同城快遞、生鮮、餐飲等對時效性要求較高的貨物和服務是眾包物流主要的配送對象和經營范圍,盈利模式相對單一。未來,眾包物流企業可將業務擴展到物流方案設計眾包,通過互聯網收獲更具創意且經濟實效物流解決方案。將物流眾包的業務范圍從體力或者說運力眾包,擴展到智慧眾包。
眾包物流是對傳統物流的一種有益補充。201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國家政策表明“互聯國務網+流通”已經進入頂層設計,物流眾包這種新型物流模式是我國積極扶持和倡導的創新模式。眾包物流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大膽創新,穩步實踐。
參考文獻:
[1]蔣塬銳.眾包物流利弊分析.基層建設,2016,(16):23-24.
[2]尹娟美.中國眾包物流經濟發展狀況分析.現代商貿工業,2016,(21).
[3]朱云樺,欒迎霞,孫曉君.眾包物流開拓城市配送藍海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市場,2016,(2).
作者簡介:任斐(1982.07- ),女,漢族,遼寧沈陽人,碩士學歷,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港口物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