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鋒
摘 要:服務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比最高的產業,但傳統的調查方法和制度卻明顯滯后于服務業的發展。本文對服務業統計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結合現代經濟發展特點提出了幾點大膽設想,希望能拋磚引玉、集思廣益,為服務業統計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服務業;統計;改革
服務業,廣義即人們常說的第三產業,主要指傳統農業、工業、建筑業以外的其他各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2016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8%,占GDP比重已上升為51.6%,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8.2%,明顯超過第二產業。服務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在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充分吸納就業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國一產和二產的統計已經逐步趨于完善,但服務業統計無論從方法制度還是重視程度上都遠不及一產二產,與其為國民經濟做出的貢獻不相適應。對服務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情況進行統計,如實反映其發展規模、經濟效益、行業結構、地區分布、從業人員分布等趨勢和特點,既能為各級政府部門制定政策規劃、進行經濟管理和宏觀調控提供決策依據又能為國民經濟核算提供數據支撐。
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系統的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已經迫在眉睫。
一、服務業統計的現狀
服務業統計是一項全社會、全行業的綜合性統計,涉及范圍之廣、工作難度之大、工作任務之重,超乎想象。
我國現行服務業統計主要采取常規統計和周期性普查兩種形式,其中以常規統計為主。常規統計又分兩類型:第一類是傳統服務業。包括: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開發業以及重點服務業調查制度。第二類是部門統計報表。包括運輸郵電業統計報表制度和18個部門服務業狀況報表。周期性普查主要是指五年一次的全國經濟普查,分別在逢3和逢8的年份實施。服務業普查是經濟普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普查中以法人、產業活動單位、個體戶為基礎獲取全面數據。
隨著當前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新生行業應運而生,傳統的調查制度和調查方法已經不能及時、全面地反映服務業的行業分布、地域分布、經濟規模和經營狀況,不能適應當前的經濟發展,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亟待完善。
二、服務業統計存在的問題
1.調查范圍不全面
服務業統計的調查對象是轄區范圍內從事服務業活動的全部法人單位和個體經營戶。涵蓋了國民經濟中除一產和二產之外的所有行業,主要涉及國民經濟中15個大的行業門類及47個行業大類。其行業范圍具體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與社會組織業,國際組織。
由于覆蓋范圍廣,調查難度大,目前除普查年份外,僅對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房地產業、重點服務業等行業有定期報表制度,對服務業中其他行業和以及個體戶的調查中還沒有相對固定的調查制度。從部門統計上看,對所有行政和事業單位僅掌握簡要的行政記錄,并沒有建立起全行業統計制度,統計的覆蓋范圍并不全面。尤其是隨著新興行業的興起,有相當一部分服務業活動沒有納入統計調查范圍,如網絡服務、電子商務、知識產權服務等。
2.調查方法不統一
通常服務業統計數據來源主要由四個渠道:一是全面調查。對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房地產業、重點服務業達到一定限額的使用全面調查法,納入一套表系統由企業直報,數據的準確性比較高,可以有效反映真實情況。二是抽樣調查。對限下企業采用抽樣調查,在樣本上選取上往往存在人為因素,例如:樣本選取受人為干擾、基礎資料收集困難、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往往會造成樣本不具備代表性,不能有效保證統計數據的質量。三是部門統計。對交通、金融、通信等主管部門采用定期報表制度,而對政府部門僅掌握一些簡單的行政記錄。四是在普查的基礎上推算。隨著近幾年經濟的高速發展,行業結構和經濟效益變動很大,新生行業層出不窮,以經濟普查的基數來推算各行業,不能如實反映當前狀況。
原有的調查方法不僅報表周期不盡相同,調查方法也已經落伍,不能及時、真實、全面地反映當前各行業的經濟情況,隨著服務業規模日益擴大,行業分類越來越多,原有的調查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需要。
3.調查指標不系統
在服務業分行業的統計中,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各行業的調查指標不統一,統計內容不全面,難以構成指標體系并進行統一匯總。二是指標定義不準確、不清楚,缺乏一套統一標準來規范各行業統計口徑和上報范圍。三是對各行業總產出和增加值的核算缺乏一個統一、便捷的核算辦法,不能準確核算出服務業的經濟總量,不能全面地反映服務業的規模、結構、效益,影響了政府層面對服務業發展狀況和發展潛力的準確判斷。
三、改進服務業統計的幾點建議
1.建立健全服務業調查制度
依托一套表聯網直報系統平臺,針對服務業限下單位和政府部門建立一套適用于服務業所有行業填報的操作流程簡單、統計指標少而精的聯網直報系統,放寬審核條件和上報時間,逐步將轄區內的法人單位盡可能都納入直報范圍,試運行成功后逐步將有固定經營地點的個體戶也納入數據采集范疇。
目前在一套表聯網直報系統中,納入直報范疇的四上單位填報的報表種類多,指標多,審核嚴,期限緊。對于限下單位和政府部門的數據采集中,為了降低推廣難度,應該精簡報表和指標,簡化審核條件,放寬上報時間,能夠滿足經濟總量的核算和專業需要即可。
2.運用靈活高效的調查方法
面對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對服務業的統計調查中,要注重傳統方法和現代技術相結合,充分運用現代通訊技術手段來實現高效、便捷的上報,變被動要數為主動上報。針對服務業各行業的不同特點按照“整體設計、分工協作、條塊結合、統一核算”的原則,實行分類上報。大致分為四類情況:
一是服務業限上法人單位。此類單位是國家重點調查對象,應該繼續采用目前的一套表報表制度。
二是服務業限下法人單位和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房地產業以外的服務行業法人單位。此類企業調查難度最大,首先要開發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登錄和上報統計數據的平臺,并且要精簡上報流程、報表種類、指標個數,放寬審核條件和上報時間。讓報表人能簡單快速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系統填報統計報表。其次,要加強與稅務部門的合作,將統計報表的二維碼標識張貼于納稅申報網站和納稅申報窗口處,將如實填報統計報表作為納稅申報前的重要環節來約束和控制,填報成功后方可辦理納稅登記。第三,要將主動積極掃描二維碼填報統計報表的企業作為誠信企業白名單的納入標準之一,以此來鼓勵企業積極主動填報統計報表。
三是政府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此類單位相對來說配合度較高,但為了方便統一核算,簡化上報流程,也應該在此范圍內推廣二維碼上報。
四是個體戶。個體戶流動性強,配合程度不高,數據不準確,是服務業統計中的難點。針對此類群體,由社區統計員每月對轄區內固定攤位的個體戶進行數據采集。由社區統計員提供二維碼,個體戶通過掃描二維碼實現簡單快速上報。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只要政策宣傳到位,這種靈活便捷高效的統計調查辦法勢必會帶來統計調查手段的革命。
3.建立統一的調查指標體系
我國的統計調查指標存在典型的“行業特點”和“部門特點”,指標不統一,部門之間和行業之間缺乏系統性和可比性,難以構成體系。與之相比,會計報表經過多年的完善已經相對成熟和規范,尤其是會計科目的設置適用于任何法人單位,任何法人單位都可以獨立核算并編制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資金流量表。因此,統計指標在指標設置和報表周期上應當盡量與會計報表同步,降低企業填報難度,提高填報速度。
對于總產出和增加值等總量指標則要根據采集到的會計數據進行提煉和再加工,最后形成具有統計特點,能如實反映行業規模、態勢、效益、結構的指標體系。既要滿足國民經濟核算需要,還要滿足行業管理的需要,又要滿足宏觀決策和部門管理的基本需要。
參考文獻:
鄭學工.我國服務業統計的難點.中國統計,2010年第0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