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李厚君
摘 要:汽車產業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主要戰場。柳州汽車產業的智能化變革雖然已在路上,但是仍處在探索的初級階段,研發能力不足、信息化和后市場服務水平較低等問題仍然突出。為此,本文從智能制造的內涵入手,在分析柳州汽車產業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全新的、適合于柳州汽車產業智能制造政策建議。從柳州汽車產業自身智能化平臺建設、供應鏈企業智能化改進、高端智能制造人才培育機制三方面著手,給出柳州汽車產業制造智能升級的思路與方法,其部署實施將有助于提高柳州汽車產業的整體質量與服務水平。
關鍵詞:汽車產業;智能制造;柳州;人工智能
伴隨信息技術發展、消費結構升級,世界經濟處于國際金融危機后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同時發展中國家以更低的勞動力成本承接勞動密集型的中低端制造業轉移。面對“雙重擠壓”,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產業升級與轉型迫在眉睫,制造業創新驅動的轉型升級發展戰略,有助于增強中國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有助于改變中國制造大而不強的局面。
汽車產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主要戰場。柳州作為廣西最大的工業基地和經濟中心,也是我國十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雖然在過去的十幾年,柳州汽車產業規模不斷得到壯大,但是隨著全球能源變革發展和我國產業綠色轉型發展的提速,如何順應時代的發展,合理分配產能,以提高自身競爭力,實現柳州的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已顯得十分緊迫。為此,本文著重提出了構建柳州汽車產業智能制造體系的新思路。
一、智能制造內涵概述
2015年5月8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提出以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為基本方針的智能制造發展之路。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2015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中,智能制造被定義為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貫穿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各個環節,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化自決策、精準控制執行等功能的先進制造過程、系統與模式的總稱。智能制造是人工智能在制造業的應用,它將網絡技術、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應用于產品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的全周期動態循環供應鏈中,使得制造具備了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智能決策和智能執行的能力,改變了傳統制造業的生產過程、人機交互關系、管理方式以及商業模式。
與傳統制造業相比,智能制造產品設計更加強以調顧客需求為中心,進行數字化、短周期、個性化,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打造可實時動態變化的產品設計;智能制造的生產更加強調以機器換人、增加網絡化人機交互,實現減員、增效的網絡化、智能化柔性生產過程;智能制造的管理更加強調利用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實現機器與人交互指令管理;智能制造的服務更加強調產品全生命周期式服務,而不僅僅是關注產品本身的服務。
二、柳州汽車產業智能制造現狀分析
1.柳州汽車產業生產現狀與問題
柳州汽車產業是柳州的支柱產業,是全國七大汽車產業示范基地之一,是目前全國唯一同時擁有全系列整車制造企業的地級市。擁有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柳汽、一汽柳特、重汽運力、延龍汽車等多家整車生產企業。2016年柳州市汽車年產量突破240萬輛,汽車工業繼續領跑全市產業。在大型整車企業強勢拉動下,汽車零部件企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柳州市現有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約500余家,構成了“官塘創業園——陽和工業新區——洛維工業集中區”汽車產業集群,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與產業聚集效應。
然而,柳州汽車產業目前仍存在五大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產業鏈還有缺陷,整零協同程度有待提高;二是汽車設計研發能力仍顯不足,產業結構層次仍需提升;三是產業信息化程度較低,汽車物流成本高企;四是汽車后市場服務水平低,配套服務不健全;五是高層次人才資源短缺,園區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2.柳州汽車智能制造現狀
近年來,柳州市結合“互聯網+”與智能制造推動汽車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批重點企業開始在智能裝備、智能產線、智能車間和智能物流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工信部發布《2017年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擬立項項目名單》中,作為廣西僅有的兩項立項項目之一,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輕量化汽車底盤關鍵零部件智能工廠新模式兩個項目名列其中。
隨著消費結構升級,汽車產品結構越來越復雜,乘用車款式更迭速度越來越快,目前上汽通用五菱智能化裝配方式和智慧供應鏈系統,如上游智能物流采購系統、AGV無人車物料配送等已經投入使用,人與機器密切配合,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上汽通用五菱2015年7月起規劃建設“寶駿基地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示范項目”,提升集成柔性化、自動化、智能化制造設備能力,提升設備監控、能源監控系統能力,提升智能檢測、過程質量控制能力,提升企業在資源配置、工藝優化、過程控制、產業鏈管理、質量控制與溯源、能源需求側管理、節能減排及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
三、柳州汽車產業制造智能升級對策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而汽車產業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主要戰場。雖然柳州汽車產業在生產環節與供應鏈環節正在進行智能制造嘗試,但僅是在一些大型整車制造企業得以應用,并且很多工業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應用停留在構想階段與初級階段。
1.搭建柳州汽車企業智能制造平臺
為加速柳州汽車產業智能制造,僅憑單一企業一己之力很難達到所需的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水平,應集中政府、行業、研究機構共同力量搭建柳州汽車企業智能制造平臺。首先,搭建生產與物流系統的集成平臺,并完善相應的IT集成系統,與形成零部件供應商進行設計標準化數據域供應鏈數據的共享與快速交換。其次,基于云計算技術,搭建柳州汽車生產大數據信息系統,基于信息邊際成本低,邊際效應大的前提,形成柳州汽車行業信息共享平臺,共享采集的數據,具備數據清洗、建模、應用的相應分析功能,能夠為汽車企業關于產品設計、消費者行為分析、提供精準營銷、售前售后個性服務提供相應決策。最后,搭建智能制造產業裝配智能設備的供應平臺,如機器人、識別互聯設備的共享,在汽車智能制造企業車間中,無論是資產還是產品都可以借助物聯網技術來承載自己的信息,同時也能進行通信,不僅在不同設備之間,還可以跨越工廠、企業不同層次,真正實現智能制造領域的共享經濟。endprint
2.帶動汽車供應鏈行業智能化發展
以整車制造企業聯動帶動汽車零部件企業供應商的信息化、智能化,能夠通過與整車上進行設計數據域供應鏈數據的共享與快速交換,形成溢出效應;同時,信息交換也需標準化建設與管理。以領先整車汽車制造企業為骨干,形成柳州汽車智能制造體系聯盟,提升供應企業的供應效率,提升相應服務企業的服務質量,推動技術創新,使技術溢出至上游配件提供商與下游服務渠道提供商。實現零部件生產的各個環節數據的自動化采集,確保企業及時準確的掌握零部件真實信息,并可追溯生命周期對生產過程實時管控,提升對市場的功能速度與管理能力,對問題產品精準定位及時召回,對倉庫管理效率提升,有助于降低物流等成本。
3.建立智能制造高端智能人才培育機制
發展智能制造,高端人才培育是重要基石與保障。建立柳州智能制造高端人才培育機制是發展柳州汽車智能制造產業的必要環節,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渠道構建。第一,實現校企合作、企業與研發機構合作,不僅加強高校自動化、機械相關專業人才的實習、培養機制,校企合作范圍要擴大至計算機、經濟、營銷領域的在校學生與畢業生,全方位增強柳州高校針對汽車智能制造的人才培育的廣度與深度。第二,企業內部,改進績效管理、加強信息化管理,使知識工人與機器人能夠高效配合與協作,加強員工培訓,提升柔性、敏捷性和競爭力,汽車制造的知識工人會通過新穎知識學習渠道與方法,持續的開發自身的技能與能力。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制造2025》的通知[EB/OL].20 15-05-19.
[2]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啟動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EB/OL].2015-03-18.
[3]陳明,梁乃明.智能制造之路-數字化工廠[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
[4]吳堅,黃家章.柳州汽車產業發展新定位探析[J].經濟與社會發,2015(6):11-13.
[5]工業和信息化部.2017年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擬立項項目公示[EB/OL].2017-06-08.
[6]柳州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兩化融合建設情況[EB/OL].2017-05-31.
作者簡介:張倩(1986- ),女,遼寧鞍山人,講師,經濟學碩士,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跨境電子商務、大數據應用;李厚君(1985- ),男,廣西欽州人,副教授,計算機博士,研究方向:模式識別、數據挖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