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卉君
摘 要:人的現代化帶來社會現代化的發展,設計行業在促進商品流通,銷售的同時,也給藝術設計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作為設計教學前沿陣地的設計專業教師,更加需要深入研究,及時調整。把教學方法、教學目標常態化研究,探討。為教學改革提供理論數據和現實方法,力求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性人才。
關鍵詞:現代化;藝術設計;市場;包豪斯
中圖分類號:J5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3-0187-01
人的現代化是現代化進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①社會現代化首先是人的現代化,人思想的進步是社會現代化發展的原動力。人的現代化帶來社會的長足進步,藝術設計的發展給社會帶來精神層面上愉悅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商品或服務更好的占領市場,服務大眾。
要探討教育改革與人類現代化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就不得不直面商業社會高度發展與藝術傳承特性之間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所謂改革,需要修改的內容是什么?需要推翻之后革新的又是什么?
隨著我國創意產業的不斷發展,各行業會產生新的人才需求。2005年《上海創意產業發展重點指南》中曾對創意產業分為五大類:研發設計創意、建筑創意設計、文化傳媒創意、咨詢策劃創意、時尚消費創意。②種類眾多的設計分類,而且之間的交叉程度也越來越深化,加之人工智能的高度快速發展,因此時代要求設計類學生需要掌握更加多的知識,學習更多的技能。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大量“速成”教育體系下培養出的設計師,進入社會以后變成了操作工,修圖工。使用著最簡單的軟件,做著最簡單的,重復的勞動。沒有技術含量,沒有行業前景。這樣的行業現狀,對于在校學習的設計專業學生起到了非常壞的作用。近期,阿里集團爆出的AI海報設計工具“魯班”,每小時按照固定模式可設計出海報8000張!這似乎算是突然敲響了設計專業“速成”教育模式的“喪鐘”
師者,傳導、授業、解惑。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如何傳導授業解惑?藝術設計與傳統的純藝術教育有許多相同之處,但差異也有很多! 縱觀現代設計史,從18世紀西方的工藝美術運動時期開始,藝術家兼職從事各種設計作為開端,隨著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工業生產爆發式增長,市場逐漸形成,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因為這樣一個基因背景,設計師都具有了兩面性:一方面有著藝術家的情懷,對改造世界有一種責無旁貸的熱情;另一方面為了生存每天疲于應付客戶金主的各種奇葩要求,身心俱疲。有史以來,這一特點伴隨著設計行業從萌芽到發展,再到鼎盛。
是怎樣的情況導致了這種矛盾的結果?答案似乎非常明顯:商業社會大環境下追逐利益的本性使然。目前設計行業多數是客戶委托設計,在市場競爭激烈的大背景下,現狀是“設計追隨市場”,而非設計師理想中的“設計追隨功能”,與二戰結束后初期美國的設計市場情形并無二致。但是,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接受的是先藝術,后設計的教育流程。藝術的標準以及思想,在很多學校老師,學生,從業者心中根深蒂固。如果試圖改變這一現狀,困難肯定不小。
首先,先來分析現代藝術設計及設計師培養的發展歷程:
歷史的車輪永不停息的滾滾向前,帶給人類文明的高度前所未有。第一次工業革命至今的兩百多年里,人類的主要精力全部集中在工業生產、產品研發銷售的經濟活動中。隨之衍生的商業設計和商業設計師行業也勢必從屬于這個大的趨勢之中。現代社會是開放的社會,現代人也應是一個具有開放意識和創新意識的人。英格爾斯認為,現代人格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樂于接受新的生活經驗、新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③
二戰前后興起和沒落的包豪斯學校是大家公認的藝術設計人才系統化培養體制的鼻祖。開發和系統了設計師培養的三大構成體系,在全世界范圍內影響空前巨大,對于當代設計師培養教育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其中傳統工作室體制的設置現在看來依然非常先進。
人類文明的現代化發展帶來了物質生活水平的極大提升,商業對于利益的追逐帶來了快節奏的行業特點、激烈的市場競爭帶來了殘酷的優勝劣汰叢林法則,因此,對于設計行業帶來的也是有喜有憂:喜的是廣闊的市場空間,大量的就業機會、憂的是快餐式的設計流程對于設計藝術性的無情踐踏!
那么在無法否定工業高度發展帶來的實惠情況下,如何在藝術設計教育領域里有所作為。該培養具備什么特質的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這似乎是所有從事藝術設計教育工作者都必須面對的難題。
其次,應考慮設計師未來工作實際情況,在課程安排上重點強調實際應用的重要性。設計專業被稱為“未來”的工作,這就需要設計師對時尚趨勢,客戶審美變化,制作材料的更新換代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接受能力。2010年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里提出“一個中心,兩個主線”。“一個中心”就是提高教育質量,提高質量、改革創新的突破點就是校企合作,所以規劃綱要當中也十分注重校企合作問題,把校企合作定位成改革創新的切人口和突破口。④
綜上所述,面對現代化程度不斷的穩步向前,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需要更加的與時俱進,加大力度,為學生制造更多接觸前沿信息的機會。深入和落實校企合作,第二課堂政策。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國際前沿視野的,高超動手能力的社會緊需人才!在著力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同時,因材施教,對少數有藝術天分,理想追求側重藝術方向發展的學生分別培養。還要根據學校自身特點和定位,確如何的培養方式。
注釋:
①慕振東.人的現代化的路徑探索——從現代化到國家治理現代化[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16.
②高志強等.創意產業視域下的藝術設計教育發展再思考[J].藝術百家,2012(05).
③(美)阿歷克斯·莢格爾斯,殷陸君(譯).人的現代化[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④陳彩蓮.關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等藝術設計教育改革的幾點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2(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