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舒顏

摘要:近年來,由于城市化進程加快,房地產市場驅動,隨房落戶政策催化,加上進城務工人員不斷增加,城區學校生源多元化趨勢加劇,帶來了城區新一輪“入學難”問題。本文通過暑期社會實踐調查——以家鄉嵊州為例,強調了政府這只有形的手對教育市場調控的必要性,建議主動干預隨房落戶學生與城區學生大融合,讓同在城市屋檐下的孩子健康成長。
關鍵詞:隨房落戶 城區學校 入學管理 關愛學生
一、義務教育階段嵊州市城區學校的生源結構
近年來,為更好地貫徹《義務教育法》,體現教育公平,嵊州市教育行政部門大力推行陽光招生,按照“公辦不擇校,擇校到民辦”、相對就近入學和屬地管理原則,將招生對象劃分為四個類別,從第一類到第四類依次錄取,其中第四類根據學額空缺情況搖號招生:
第一類:城區內戶籍,父母或本人在城區內有產權房的新生;
第二類:城區內戶籍,但父母或本人在城區內無產權房的新生;
第三類:戶籍不在城區內,但父母或本人在城區內有產權房的新生;
第四類:戶籍不在城區學區內,父母或本人無城區產權房,但家庭生活基礎在城區,符合以下“五個條件”:隨遷子女及父母雙方持有嵊州市公安局核發的、有效期內的《浙江省居住證》;父母在城區有合法穩定住所,隨遷子女居住證登記地址與父母住所一致;父母雙方或一方與用工單位簽訂了一年及以上勞動合同或取得營業執照滿一年;父母雙方或一方在本市繳納養老保險金一年及以上;無違法生育等違法違規行為。
據統計,城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各類對象構成如下:
分析上表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1.新生總量逐年提升。小學2017年達到1940人,三年環比提升幅度分別為4.1%和44.9%;初中2017年達到3346人,三年環比提升幅度分別為0.1%和9.3%。
2.初中新生多于小學新生。因年齡優勢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原因,初中有更多的農家孩子轉入城區求學。2015年-2017年城區初中新生分別是小學新生的2.36倍、2.29倍和1.73倍。
3.有房有戶的“一類生”總體較少。意味著就近入學、居住環境相對穩定、家長陪護就讀的學生占比較少,對學生的教育管理難題較多。2015年-2017年,中小學新生中的“一類生”在新生總量中的占比分別是39.4%、37.0%和36.1%。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城區學校超負荷運轉,農村學校空心化加劇
客觀上,由于近年來房地產市場持續火爆、隨房落戶政策強勁推動及進城務工人員不斷增加,加速了農村孩子進城的步子;主觀上,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觀念的驅動下,送子女去城區學校讀書是彰顯家長膽色和魄力的象征。因此,盡管城區學校連年擴容,也難以跟上新生總量的爆發式增長,城區新一輪“入學難”問題在所難免。
據年報顯示,2015年嵊州市初中小學在校人數為55629人,農村學校占40.46%;2017年初中和小學在校生52174人,農村學校占38.18%。農村現存59所學校(其中初中17所),初中校均學生433人,小學校均學生299人。
(二)進城家庭的教育支出增加,經濟負擔加重
購房落戶對大多數家庭而言,是一次嚴重的透支行為,成為新的“房奴”在所難免。無房的“二類生”和“四類生”大都租房而居,50平米一室一廳的年租金大概在10000-15000元之間。到民辦學校就讀的,還需要交10000-30000元不等的借讀費。到城區陪讀的,按人均生活費50元/人.天計,兩個人的費用每年需36000元。而2016年嵊州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4521元。
(三)教育管理遇到新問題,需尋求新出路
從學校管理角度看,師生活動空間等受到擠壓。市區學校因擴班需要,專用教室和公共教育學房被擠占較多,生均面積嚴重足。
從家庭教育角度看,缺位和缺失較為普遍。親屬托管模式下,監護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較少關注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父母則因負疚感,大多采取“物質+放任”的方式來補償。在陪讀模式下,部分家長心有余而力不足,教育方法上簡單粗暴,給孩子帶來成長的陰影。
從學生成長角度看,心理及行為習慣等問題相對突出。由于城鄉文化背景各異, 農村孩子無法在短時間內融入城市生活,極易產生自卑、寂寞孤僻等不良心理。因缺失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學生紀律散慢,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存在遲到、曠課、逃學等行為。受經濟實力限制,租房一般老、小、遠,生活設施簡單落后,租房環境不容樂觀。
三、對策思考
(一)合理布局優質教育資源
當前,優質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城區學校,為了讓自家孩子不輸在“教育起跑線上”,農村家長擠尖腦袋把孩子往城區學校送。要改變此種現狀,需要“軟”“硬”兼顧。“硬”就是要加快提升農村學校硬件水平,持續加大經費投入,改善辦學設施。“軟”就是要加快提升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采取結對幫扶、定期支教、掛職學習等措施,健全城鄉教師交流長效機制;探索“城區名校+”辦學模式,以名校集團化辦學促進城鄉諧調發展。
(二)加快城區寄宿制學校建設
現今城區寄宿制學校數量較少,初中和小學各2所,容量不足。建議政府加大對寄宿制學校的投入,增加寄宿制學校數量,為寄宿生提供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管理科學、收費合理的食宿條件,通過市場機制自然淘汰校外租房,方便學校對所有學生實行封閉式管理。
(三)主動干預隨房落戶學生與城區學生大融合
要切實加強家校聯系干預,開設多形式的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素質,形成家校合力,消除對學生管理的真空地帶。要切實加強集體活動干預,通過組織班隊活動、第二課堂、興趣小組等,促進城區學生與進城學生消除隔閡。要切實加強課堂教學干預,適當調整教學計劃法,將班上同學根據學習基礎和理解、接受能力分成若干個組,因材施教,使進城的孩子實際學習水平與城區學生的響應水平相適應。
四、結語
隨房落戶政策催生了城區新一輪“入學難”和管理難問題,政府有形之手加強對教育市場的有效調控勢在必行。只有加大投入,優化布局,主動干預,才能讓關愛的陽光普照學生,讓同在城市屋檐下的孩子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607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