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瑩瑩
摘 要:文藝人才是推動文化發展和提升群眾生活水平的重要力量,也是搞好文化工作的第一要素。通過變觀念、建機制、優環境等措施培養既懂藝術又善經營的復合型藝術管理者人才隊伍。
關鍵詞:文藝;人才;機制
中圖分類號:D42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3-0270-01
一個民族的燦爛文化,需要有一批思想泰斗和藝術巨匠來創造。一個時代的精神大廈,需要有一批宏大文藝人才隊伍來支撐。筑就文藝高峰,人才是基礎,隊伍是關鍵。湖南文藝根基深厚,“文藝湘軍”是一支獨具特色的地域性力量,是一個重要的文藝人才群體,在當代中國文藝方陣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和地位。當前,湖南省委、省政府對文藝工作高度重視,為促進湖南省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以及建設文化強省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文藝人才是推動文化發展和提升群眾生活水平的重要力量,也是搞好文化工作的第一要素。
湖南文藝有過輝煌的過去,曾經涌現了不少優秀的藝術家,但也有不少困難,特別是“文藝湘軍”隊伍存在的困難。對于湖南文藝院團,人才問題是關系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問題,從生存發展的軌跡表明,一個院團的盛衰,往往取決于這個院團是否擁有一批高層次、高素質的專業突出人才。
但目前湖南文藝人才隊伍還存在的一定問題和困難:一是缺乏文藝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文藝院團專業技術人才多,但是比較單一,院團管理人才、經營人才、創意人才都難以跟上文藝發展的速度與要求,尤其是視野寬、懂策劃、善經營、會管理又熟悉藝術本體的“復合型”人才那更是鳳毛麟角。二是人才斷檔,隊伍人員青黃不接。比如雜技藝術的特殊性導致雜技藝術沒有專業學院,演員的來源全靠院團自己培養,雜技又是一門高風險的藝術門類,對演員身體素質要求很高,生源越來越少,需前往全省甚至全國各地廣泛招生;由于培養人才周期長,日常訓練負荷,沒有獎勵機制的情況下,人才流失巨大。同時雜技演員從八到十歲開始訓練,五六年才能轉為正式演員,一般到二十五六歲,最晚三十歲就要告別舞臺,舞臺生涯很短暫。文藝院團編劇、導演、舞美、好演員青黃不接。三是高精尖舞臺藝術人才奇缺,高精尖舞臺藝術人才是搶占文化高地的推手。要想推出有影響力的文藝作品,離不開一批有想法有實力的高精尖人才,然而目前各院團高精尖藝術人才嚴重缺乏。目前湖南文藝院團中具備一級職稱人才目前僅占專技人才的百分之五左右,有些人還已經退居幕后?,F在由于信息不對稱及待遇問題,高精尖人才引進也面臨重重困難。對于文藝院團來說,只有具備一個由高精尖人才組成的文藝創意團隊,才能引領創新、聚力精品,才能實現文藝作品從“高原”到“高峰”的突破。
湖南文藝人才培養一直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系統規劃。人才是文藝院團發展的關鍵,而培養一支既懂藝術又善經營的復合型藝術管理者人才隊伍尤為重要。
首先,要“變觀念”。經營者和領導者要從思想上重視人才工作。要樹立“人才就在身邊”和“外引和內用”的觀念,盤活人才資源。對文藝人才取得的成果要及時發現、表彰和獎勵,對文藝人才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要真心實意地幫助解決,決不能讓藝術人才因經費等問題開展不了工作,長期坐冷板凳。
其次,要“建機制”。具體來說,一是要制定實施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定期研究涉及人才隊伍建設的重大問題,將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引進、培養、選拔、使用文化人才年度工作報告和工作通報制度,促進人才培養選拔工作制度化,規范化;二是要建立企業化的靈活人才流動機制,切實解決文藝人才“能進、能出”和“能上、能下”的問題,打通體制內人才和體制外人才的互通渠道,對于特別優秀的人才,要有文藝人才“綠色通道”,采用特別的辦法和程序吸納到文化單位,使其有施展才藝的舞臺,這也需要政府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制定優秀文藝人才的調配、選拔、任用的特殊政策;三是要建立優秀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給予高層次人才優厚的扶持政策和待遇,高層次人才及業務骨干急需人才的引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除了文藝院團自身努力外,還需各政府各部門的大力支持配合,擴大高層次藝術人才扶持基金范圍,為文化高層次人才引進提供政策上和財政上的支持;四是要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對文化隊伍中創作上有重大成果、經營管理上實現較高經濟社會效益的人才給與重獎和激勵,對優秀創作成果進行重點表彰獎勵,建立起動態管理的長效用人機制。
最后,要“優環境”。我們要加強對舞臺藝術形式的宣傳,以形成全社會尊重舞臺藝術形式的良好氛圍。讓從事與傳統文化、舞臺藝術有關的人才體會到工作價值和社會的尊重。要加強對文藝人才隊伍領軍人物的宣傳,對名作的宣傳,全方位、各媒體聯動,加大宣傳力度,擴大他們在全國的影響,構建一個文藝宣傳的全媒體格局。同時,在文藝界也要形成共識,推領軍人物,并不僅僅是推某一個人,實際上是推介一個藝術門類、推介整個湖南文藝。
繁榮文藝,人才為先。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將對文化發展提出更高的需求,高水平的文化生活,需要更好更多的文藝人才。一方面需要政府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和文化產業引導資金的扶持力度,加強頂尖文藝人才的引進培養,持續深化文藝院團改革,探索發展新路。另一方面文藝院團則做好本職工作,繼續在出人才和出作品上下功夫,打造具有國內外影響的文藝精品,培育更多叫得響的名角大腕,推動本省文化影響力的提升,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為文化的大繁榮和大發展貢獻更多的聰明才智、提供源源不斷的后備力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