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薔+劉瑜
摘 要:直播自2016年“井噴”式發展以來,已經成為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現象級應用,并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但是國內大多數學術論文僅在對國內直播平臺的研究,對國外直播平臺的的研究存在空缺,本文先對國內外直播平臺的演進與發展進行分析,再對二者的發展狀況進行對比,旨在通過系統性的梳理為國內直播平臺未來的發展提供一些方向和建議。
關鍵詞:直播平臺;社交應用;商業模式;互聯網巨頭
中圖分類號:G899;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3-0277-01
一、國內直播平臺的演進及發展
(一)發展歷程
國內直播平臺的發展經歷從秀場直播到游戲直播再到泛娛樂直播的過程,這個更新的過程反映了國內經濟的發展,也折射了互聯網消費人群的變遷。2005年,國內互聯網行業快速發展,各種社交產品紛紛問世,視頻網站也風生水起,2005—2013年是秀場直播的黃金時期。2013—2015年,當時的秀場直播市場已經飽和,商業模式需要更新,加之政策的約束,整體在走下坡路,而電競市場的滿血復活對游戲直播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是游戲直播占據市場的時期。2015年至今,泛娛樂直播自2015年至今一直保持著迅猛的發展勢頭,滿足了大眾對直播的多樣化需求,也滿足了大眾自己當主播的愿望,由于其門檻低,全民都能參與其中,又被稱為全民直播。
(二)直播主題的變遷
最早的秀場直播是以“軟色”擦邊起家,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觸碰紅線,后來朝著泛娛樂方向轉型發展,綜藝節目,娛樂性的主播及小品相聲類的表演成為秀場直播的新的內容類型,秀場直播的主流平臺有YY語音、9185、六間房等。
2013年以后,游戲直播占據市場。是游戲的垂直領域,以電競比賽為主,電競直播可以分為三大類,即賽事直播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即專業生產內容),個人直播UGC(User-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戶生產內容)和游戲節目。直播平臺主要集中斗魚、熊貓、虎牙、戰旗、龍珠和火貓六大平臺。
如今,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直播的內容也從美女秀場和游戲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購物、旅游、美食。映客、花椒、一直播等平臺快速發展成為高人氣的陣地。老牌的秀場視頻直播龍頭老大—YY也表示出希望加入這一行業的強烈意愿,2016年初,YY以10億預算啟動了移動端的直播—ME直播的市場計劃。
二、國外直播平臺的演進及發展
(一)發展歷程
國外直播平臺發展經歷了一段更新換代的歷程,BlogTV、Meerkat、Justin.tv等直播平臺在創立初期都受到市場青睞,可其中有些在大量用戶涌入后出現了運營問題,有些則因為惡性競爭拖累了自身業務的發展,有些隨著老牌廠商進入直播領域,它們宣布關閉或被收購更名,一時間紛紛面臨淘汰。隨著國內眾多直播平臺模仿對象的MeerKat在2016年5月份宣布關閉直播服務,國外直播平臺“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漸形成,分別是Facebook Live、Twitter的Periscope以及谷歌Youtube移動直播服務。
(二)直播應用概況
Periscope是一款獨立的直播應用,它的使用方法簡單,用戶通過自己的Twitter帳戶登錄Periscope,并可以將直播內容直接在Twitter上進行分享,Twitter和Periscope的用戶都可以觀看直播,視頻直播結束后,平臺會自動生成一條回顧視頻,并保留24小時。直播過程中,觀眾可以選擇留言或者送“愛心”的方式進行交流。
Facebook Live不是獨立的應用,只能在Facebook應用中作為一個信息流呈現。在直播期間,只有關注用戶和自己的好友可以進行觀看,觀眾也可以進行彈幕評論、點贊,視頻結束后也會生成一條回顧視頻留在播主的個人主頁。除了個人用戶外,眾多的新聞媒體開始通過Facebook Live進行新聞事件的直播,BBC以及BuzzFeed等知名媒體名列其中。
2011年,谷歌就在Youtube上推出了直播功能Youtube Live,在6月份Youtube又宣布將直播功能加入到手機應用上,自此用戶在Youtube的應用上就可一鍵開啟直播。Youtube本身就已經聚集了一群好的原創視頻創造者,因此這個平臺上的直播內容質量更精良,吸引的粉絲會更多。
三、國內外直播平臺現狀的對比
(一)發展程度差異
國外直播行業的目前發展主要依靠互聯網巨頭,以Facebook、Twitter,Youtube為主,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國內的直播平臺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近兩年來,網絡直播迅速發展成為一種新的互聯網文化業態。與此同時,中國的直播業務還拓展到了海外,據統計,今年以來,由中國公司推出的海外直播平臺頻獲融資,總額超過十億人民幣。
相比而言,國外的直播平臺相對比較單一,還未能充分開拓,直播市場未能被完全打開;而國內的直播市場已經接近“飽和”,從秀場到游戲再到電商、旅游、教育等各個領域,直播的潛能已被無限拓展。
(二)直播內容差異
國內的直播涉及范圍廣,以秀場直播、游戲直播和社交直播為主。目前UGC秀場模式已進入紅海階段,各平臺內容同質化過高,優質網紅資源競爭激烈,根據秀場內容進行用戶爭奪難以體現出差異化優勢。為了實現內容升級,保證用戶規模、用戶付費的健康增長,各直播平臺均發力PGC內容,依靠原有平臺優勢,打造精品化、差異化的直播內容。
國外更熱衷于生活化的直播,再加上國外的直播平臺都是通過社交平臺衍生而來,他們更強調視頻直播是用來分享的。在facebook live所推出的直播中,其內容也傾向于立于社交傳播的娛樂風格。有美國家政女王瑪莎.斯圖爾特和脫口秀主持人賽斯.梅耶斯的做飯直播,有大熱音樂劇Aron Burr的主演的直播,有八卦媒體Buzzfeed的直播,以及官方橄欖球準備室的直播等。
(三)盈利模式差異
在國外,盈利模式主要靠會員訂閱和廣告贊助植入,國內平臺側重平臺虛擬道具收益分成和平臺廣告上。以Twitter旗下的Periscope為例,作為獨立的直播應用,他們為Adobe、美國大型商場Target、雀巢等大型品牌進行廣告營銷,通過這些廣告費用就已經為Twitter帶來盈利,沒有過于復雜的收益鏈,盈利模式簡單直接。國內直播平臺除了廣告收入以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收入來源于打賞費用的分成。網絡直播平臺為主播和粉絲提供平臺,主播在直播平臺上提供經驗分享,或者才藝表演等內容,依靠粉絲的紅包打賞或虛擬禮物來獲得收入。
四、結語
跳過直播行業本身的火爆,反思直播這種媒介形態,縱觀國內外直播平臺,不難發現,從本質上來看直播和文字、圖片都是內容的一種表達形式。社交網絡里,社交關系的維護有賴于個體自我表達,這種表達在文字、視頻等媒介的輔助下構成了內容,而當這種媒介變為直播,其邏輯依然是一致的——用戶在通過效率更高、互動更強的形式進行內容的輸出。從這個角度來看,直播的出現,對社交網絡下一階段的發展具有關鍵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趙夢媛.網絡直播在我國的傳播現狀及其特征分析[J].西部學刊,2016(08).
[2]陳潔.網絡直播平臺:內容與資本的較量[J].視聽界,2016(05).
[3]金俠飛.我國網絡直播平臺可持續發展方式探究[J].科技傳播,2016(03).
[4]黃藝.泛娛樂化時代網絡直播平臺熱潮下的冷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