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王雪晴,武冰聰
摘 要 “反轉新聞”是網絡傳播環境下的一種新現象,自2013年至今,從城管“打死”商販事件到羅爾事件,我們的身邊上演了太多的“新聞反轉劇”。對反轉新聞現象進行研究,有利于重塑公眾對媒體的信任,更有利于規范網絡信息傳播行為。
關鍵詞 報道失實;把關人;媒介融合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9-0084-02
1 反轉新聞內涵界定
反轉新聞又被稱作“逆轉新聞”“新聞反轉劇”等,目前,學界對反轉新聞的界定還存在一些爭議。為了更好地對反轉新聞這一現象做分析,有必要先厘清反轉新聞的內涵。
反轉新聞并不等于虛假新聞。虛假新聞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故意扭曲事件真相,造成報道失實。縱觀歷年來發生的反轉新聞我們發現并不能將兩者完全對等。在反轉新聞發生之初,新聞媒體對事件進行了如實的報道,但卻在對事實的解讀過程中產生了偏差,使受眾對新聞事件產生誤解。反轉新聞與新聞羅生門也不盡相同。“新聞羅生門”指的是公眾在面對社會熱點事件的大量報道時,長時間無法看清事件真相,甚至事件最終完全沒有真相的一種新聞現象。
筆者試圖對反轉新聞定義如下:反轉新聞,即隨著新聞事件調查的深入,事件最終真相與最初報道產生很大偏差,甚至截然相反,同時公眾的立場也隨著事件的演變也產生了巨大反差的一種新聞
現象。
2 典型案件分析
本文以“羅爾事件”為例,短短幾天,“羅爾事件”由慈父賣文救女的感人事跡轉變為夾雜著利益,充斥著銅臭味的“帶血營銷”。整個事件大致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2.1 引發關注,博得同情
“羅爾事件”始于2016年11月25日羅爾在自己公眾號上發表的一篇文章《羅一笑,你給我站住》,文章中提到羅爾的女兒羅一笑因患白血病住院治療,高額的醫藥費和渺茫的治愈希望讓作為父親的羅爾難以承受,文章意外引發五萬元打賞。之后羅爾朋友劉俠風加入,劉是小銅人公司的創始人,他提出了“羅爾賣文,公司捐款,互助多贏”的方案。方案大致內容為羅爾撰文,劉俠風的小銅人公司負責整合推廣文章,讀者每轉發一次,公司支付一元錢,同時文章接受讀者打賞,打賞金用于孩子的醫藥費。
2.2 事件發酵,群體興奮
隨著小銅人公司的營銷推廣,《羅一笑,你給我站住》一文呈裂變式擴散,在11月29晚刷遍朋友圈,引起公眾關注,大家紛紛伸出援手,轉發打賞。30日零點一過,大批打賞撲面而來,善款兩小時就超過了200萬元。善款總額超出預想,隨后,羅爾和劉俠風紛紛發表聲明稱,孩子的醫藥費已經夠了,不需要大家打賞了,多余出來的善款也將用于成立一個白血病基金,給其他孩子。
2.3 第一次反轉,事件變味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深圳一名醫生的聊天截圖在30日上午開始流傳。截圖顯示羅爾一家在醫院花費每日不足5 000元。而后深圳市兒童醫院也對費用清單進行了整理公示,清單顯示,孩子住院總費用合計204 244元,自付費用占比17.72%。網友指責羅隱瞞事實,誘導大家同情打賞。劉公開道歉稱自己不懂深圳的少兒醫保報銷制度。羅也承認他看過該稿,但只是匆匆看了一眼草稿沒有看出來。更有網友根據羅爾曾發表過的文章內容指出,羅爾并不缺錢,完全有能力負擔醫藥費,羅爾在深圳東莞有三套房子,還有兩輛汽車和一個廣告公司。憤怒的網友在微信微博等多個平臺上痛斥羅爾是
騙子。
2.4 第二次反轉,回歸理性
媒體證實到羅只有一臺2007年購置的別克車,已喪失交易價值。廣告公司也并非羅爾本人的,而只是他幫朋友代持,羅爾并沒有出錢投資,也從未參與過經營,更沒有收到過分紅。在接受電視臺采訪時,羅爾表示深圳房子要給兒子,東莞房子一套是現在妻子的,另一套準備用于他和妻子養老。最后在深圳市民政局的介入下,羅爾將兩個公眾號所獲的賞金262萬元,原途徑退還給網友。12月24日,羅一笑病情惡化離世。羅爾事件畫上句號。
3 反轉新聞產生原因
3.1 自媒體時代下“把關人”職能弱化
自媒體時代下,媒體的“把關人”權威被分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傳播者,人人手里都有麥克風,因此每個人都擔負著“把關人”的責任,都有義務將接收到的信息去偽存真。但是由于缺乏專業的媒介素養,自媒體在發布新聞時常常帶有主觀傾向,不能理性地履行“把關人”職責,容易誤導受眾。同時也導致了新聞事件未經完全證實便被發出,事后出現新聞反轉也就在所難免了。
3.2 媒體新聞專業主義的缺失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一些媒體為了追求新聞的時效性,拋棄了新聞專業主義的原則,盲目聽信微博微信平臺上發布的消息,沒有對新聞事件進行核實。為了迎合受眾“快閱讀”的需求,新聞報道求淺而不求深,求火而不求真,更有甚者故意對信息進行模糊化處理,僅僅突出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敏感點,利用各種夸張的標題,故意迎合受眾。
3.3 公眾刻板印象的帶入
人們會受自身刻板成見的影響不能夠對事件做出正確的判斷。在安徽女大學生扶老人被訛事件中受眾和媒體都是基于自身的固有成見做出的反應。因為碰瓷事件在媒體的報道中已是屢見不鮮,媒體便先入為主地帶入感情色彩妖魔化中國老人,民眾也下意識地認為是老人訛詐女大學生。
3.4 政府信息發布不暢,監管不力
近些年反轉新聞的上演與政府信息發布不及時不無關系。2015年的“僵尸肉”事就是因為兩位媒體人從不同的海關部門獲取到的信息不同,而在網上對“僵尸肉”的有無,界定,年份等問題展開了爭論。而政府監管部門并沒有在第一時間發布消息,導致信息在層層發酵后影響力越來越大,使公眾無所適從。另外,政府對于網絡的監督管理工作還有需要加強的地方。對于一些未經證實且帶有明顯偏向性的消息政府應加大管理力度,還網民一個可靠的網絡信息環境。endprint
4 反轉新聞的規避策略
4.1 媒體肩負自身責任,堅守新聞操守
媒體作為信息的傳播者理應肩負社會責任,慎重自律,應多方面采訪。失實的新聞報道不僅會誤導公眾對事實的判讀,還會對當事人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為了杜絕反轉新聞的發生,媒體應該給事件雙方平等的發聲機會,多角度再現事實真相。
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媒體應保持沉著冷靜,慎重選擇新聞線索的來源。公眾對事件的判斷并不全是理性客觀的。媒體應審慎選擇新聞線索,不輕易轉發網民的言論。當不得不采用網民新聞線索時,媒體要有一套嚴格的管理規范和嚴謹的操作流程來最大程度地保證信息的真實性。
媒體要避免情緒化地報道。記者在采訪新聞事件的過程中,只需將事實傳遞給受眾,由受眾根據事實進行自我判斷。同時,也要避免對新聞事件進行標簽化報道,不能對新聞事件進行有選擇性的報道,故意放大敏感字眼,忽視其他信息。
4.2 公眾要強化理性意識
公眾要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和理性意識,在發布信息前應審慎思考,不能只聽信只言片語,妄下結論。在參與新聞事件的討論時,應當保持冷靜清醒的態度,不能因情感共鳴而失去理性,不應該在尚未了解事實的基礎上被輕易撩撥,從而做出不當的行為,或者是產生非理性的言論。
4.3 政府主動發聲,引導監管并行
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常常是重要且權威的信息來源。奧爾伯特、波斯特曼提出的謠言傳播假設公式表明,信息的不確定性越高,謠言傳播的速度就越快。因此在熱點事件發生之初,政府如果不能在第一時間進行信息公開,不主動配合媒體報道,便會為謠言的形成提供溫床。因此,政府部門應當積極參與網絡互動,積極發布權威信息,這將有效地規避反轉新聞的發生。另外,政府應當積極引導,監督網絡言論,建立責任評價與監督體系,文本審查制度,規范媒體和公眾的新聞報道行為,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性,理性化。
參考文獻
[1]劉浩,師方媛.傳播學視域下高校網絡教育信息資源建設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24):164-165.
[2]孫海燕,萬勝.網絡謠言應急處置方法探析[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13(6):99-101.
[3]張鳳英.新聞傳播中假報道的種類及其產生的原因[J].濱州學院學報,2004,20(1):61-62.
[4]童煒來,陳海華.探究做好突發新聞報道的策略[J].中國報業,2013(16):47-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