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
摘 要:音樂學科和美術學科都是人類社會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們之間存在許多的聯系。對兩者的有效性進行了研究,并探討了兩者之間的互通性。
關鍵詞:新課程;音樂;美術;互通性;有效性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音樂學科和美術學科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兩者的教學模式也較以往有了很大的進步,并且開始相互融合和互通。
一、新課程背景下音樂學科的有效性研究
目前中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存在學生情緒不穩定和學生對古典音樂缺乏興趣等兩方面的問題,所以許多學生在音樂課程結束后很少進行相關的音樂交流和討論,沒有切身去感受和學習相關音樂課程的內容。
可以采取兩種有效性教學的策略。第一種引導學生正確欣賞音樂作品。在音樂課堂上教授一些比較經典的音樂作品時,音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進行作品演唱,讓學生在演唱的同時對該作品進行一定的了解,并加深對作品的記憶。如,對《歌唱祖國》的賞析,這是一首節奏雄壯的歌曲,音樂教師要向學生交代清楚作品背景,讓學生了解背后的故事,并根據自己對故事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來演唱該作品,讓學生真實感受到音樂的魅力。第二種是通過賞析不同的作品來引導學生。例如《百鳥朝鳳》和《誰說女子享清閑》,兩者屬于不同種類的曲目,可以通過兩首不同種類的歌曲,讓學生去進行演唱和理解,進而感受不同的音樂魅力。這兩種方法都能有效地改善學生的課堂情緒和學習興趣。
二、新課程背景下美術學科的有效性研究
可以采取兩種有效性教學策略。第一種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美術教師可以給予學生適當的幫助,讓學生自主去進行學習目標的確定、學習計劃的制訂和學習評價的設定,讓學生也成為課堂教學的參與者、設計者和組織者。例如在“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這一節課中,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不同的道具來進行展示,并讓學生設計相關的描述標準,最后在上課時讓參與選擇和設計的學生進行描述標準設計的理由闡述。讓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第二種是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美術教師可以根據班上學生的日常表現和自身條件,進行適當的分組,組成一個學習小組。這個學習小組的成員是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和合作,來共同完成一個學習任務。例如在“探索與實踐”這一節課中,可讓小組的成員在課后分別針對陶文化進行學習,有的學生在課后收集陶文化相關的歷史資料,有的學生在課后收集陶瓷的制作技藝。通過相互的幫助和交流,最終完成陶文化的學習。這兩種方法都能有效地改善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相關作業的積極性。
三、音樂學科和美術學科的互通性
首先音樂和美術都是十分流行的藝術,但是音樂屬于動態藝術,美術屬于靜態藝術。在日常的教學當中,兩者可以動靜結合,完美地呈現藝術對象的時空優美感。其次音樂學科和美術學科的藝術感染力都十分強,美術學科是通過畫面和色彩來表達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是一種視覺上的學習;音樂學科則是通過旋律和節奏來表達作者的情緒,是一種聽覺上的感受。在日常教學當中,兩者是可以相互結合的,例如在欣賞《父親》(羅中立)這幅著作時,可以播放與父親相關的歌曲,來加深學生對于父親的感恩,進而得到情感的升華。最后音樂學科和美術學科的功能是共通的,兩者都可以感化人心。對于社會上的不足,音樂可以通過歌曲去表達不滿和傾訴,例如《C小調練習曲》這首曲目,就表達了肖邦對當時沙俄軍隊的不滿和憤恨,以及對華沙革命失敗的悲痛和憤怒。美術則可以通過畫筆記錄下這些現象,引發人們的思考,例如,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就表達對當時人們對戰爭的厭惡和痛恨。對于社會上的美好,音樂可以通過歡快明朗的歌曲去歌頌和贊揚,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社會的美好,例如《舉杯祝福》就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友好,美術則可以通過畫筆記錄下這些美好的瞬間,讓更多的人去感受和學習,例如《在激流中前進》,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一種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可以通過看得見的色彩和聽得見的音符來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可以通過優美的舞曲和多彩的畫面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感受力,可以通過多變的節奏和奇幻的圖畫來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通過音樂與美術奇妙的結合來激發學生多方面的興趣。
音樂學科和美術學科像是一對雙胞胎姐妹,它們可以相互滲透和融合,都能夠憑借相應的工具來表達相應的情感,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在藝術的氛圍下,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并提高學生的情感內涵,凈化學生煩躁的心靈,使得學生擁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審美,擁有一個豐富和健康的精神世界。
音樂學科和美術學科,都屬于一種精神財富,能夠有效地指導學生的素質進步和精神升華。
參考文獻:
[1]徐玥.聯合教研模式的實踐策略研究:基于小學音樂、美術學科有效教研的實踐經驗[J].求知導刊,2015(6):118-119.
[2]丁昕春.論音樂與美術學科的交跨:關于“音樂課程標準”中藝術融合觀念的探索[J].藝術百家,2013,29(3):24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