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平
隨著我區(qū)大力推動教學課堂改革,我校已經(jīng)完成了課堂改革,并形成了一套適合本校學生的教學課堂模式。
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把知識的掌握作為教學目的,把教學過程看作是知識的積累過程,所以填鴨式的知識傳授很普遍。而這種方式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而我們學校針對這些情況逐步摸索出適合學生的一個教學模式——自主性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
在我校的教學模式中首先就是目標展示,教學目標有著很好的引導作用,它能夠概括學習的重點,細化教學的難點,并將當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方法都明確地展示出來,這樣就有利于幫助學生全面地把握當堂課教學的重難點,更有利于學生能夠加深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和接受,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構成高效課堂。比如在仁愛英語九年級四單元的topic 2 section A中的教學目標,其中就有:
1.Learn some new words: metal, toothbrush, ink, recorder
2.Learn some useful sentences:
—Whats it made of/from?—Its made of/from...
—Whats it used for?—Its used for...
3.Learn the simple past passive voice:
(1)—When was it developed?—Around 1998.
(2)—Where was it developed?—It was developed in Korea.
4.Learn how to express hopes and wishes:
(1)I wish I could go into space some day.
(2)I hope your dream will come true.
這樣的教學目標簡單明了,并且全面反映了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向,學生很容易地明確當堂科的學習任務。而且在英語課堂中它的重點,就是學生學習的重點,也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jù)。
隨著時代的進步“教師教,學生學”“教師占主體”“填鴨式教學”等這些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將不再適應現(xiàn)代教學了。不斷進步的社會要求人們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并不斷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所以現(xiàn)代教育最為迫切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能夠“學會學習”,即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積極自主地進行學習。在課堂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增強自主學習意識,掌握靈活的學習方法。
在過去的英語教學中,我們一直以來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全堂課都由教師包辦,這樣下來學生已經(jīng)習慣了當啞巴。教師在黑板上寫了一板又一板,而學生在本上記了一篇又一篇,下來一問,學生云里霧里。之所以現(xiàn)在的“啞巴英語”在中學生中是如此普遍,這一現(xiàn)象從根本上反映了傳統(tǒng)英語課堂中只重視英語語法知識的“滿堂灌”,而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就這樣學生被迫當上了“啞巴”,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一種思維的惰性。
在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只要學生仔細看書,書上的很多知識都能夠通過自學解決,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鑒于以上情況,在我的英語教學中給時間讓學生自學是教學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了以上明確的學習目標,然后提出自學要求,這樣學生就能夠帶著疑問在一定時間有目的地自學,能夠很清楚地知道在本堂課中什么是必須掌握的。
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教學過程被看作孤立、簡單的知識傳授過程,而忽視了小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首先我們需要培養(yǎng)適應社會的人才,而小組合作交流則有利于學生社會適應性的培養(yǎng);小組合作交流還有利于學生獨立自主性的培養(yǎng),因為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學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還有思考能力以及他們的膽量。通過小組交流活動,能夠讓學生在與小組成員交流的同時,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并且能夠形成一種對待不同事情的不同見解和獨特的思維,進而用英語將他們的見解以及看法大膽地表述出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訓練了他們的膽量;小組學習可以形成小組之間的合作,小組之間的競爭這種教學方法改變了成員之間只爭輸贏的觀念,使他們對競爭的失敗不再感到害怕,并且可以糾正學生原本不正確的思考結果,為了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不愛動腦筋的學生都不得不主動地去思考,從而和小組內(nèi)的成員展開討論,而且形成一種集體榮譽感,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小組學習,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并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英語教學中,我一直堅持課前選擇大量的例句知識點,然后篩選出比較精的例句、題型。在知識點的講解過后為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讓學生鞏固這些知識點,出示這些篩選出的題型讓學生練習,先讓學生自己練題,然后組間交流,糾正錯誤,最后教師再講解,這樣一來,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加深了他們對這些知識點的掌握。
最后一環(huán)節(jié)就是總結拓展與延伸,好的開始要有好的結尾,因此總結拓展延伸在一堂課中同樣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在課堂總結的時候,要根據(jù)教學的知識系統(tǒng),提出承上啟下的新問題,這樣就能使新舊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同時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在不斷摸索、不斷修改中,這一模式已逐步完善,并且學習效果也相當不錯。但是我們不能只滿足眼前的一點點進步,我們應該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地學習,提高自身素質(zhì),嚴格要求自己,完善自我,并以飽滿的熱情和信心來迎接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