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內部控制成為建筑企業的重要管理手段。我國建筑企業普遍建立了企業層面的內部控制制度和項目層面的內部控制制度,但是這些內部控制制度比較粗放,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內部控制放松,導致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力。為此提出建筑企業內部控制優化策略:優化內部環境,強化風險管理,健全控制制度,注重信息溝通,加強內部監督。
關鍵詞:建筑企業;內部控制;控制優化
一、引言
建筑企業內部控制能夠對其內部的各個部門、各個業務流程、環節都能有效的進行監督和控制,確保在這些部門和流程、環節上,能夠有效實行關鍵點監控和風險應對措施。對建筑企業內部控制進行經營的規范,能夠有效的促進建筑企業在施工過程中安全順利的完成,能夠逐漸的加強建筑施工企業對風險控制的薄弱環節,并將有可能在建筑施工企業之中出現的風險問題都處理掉。為此,本文主要探討建筑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及優化策略。
二、文獻回顧
新常態下內部控制已經成為建筑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有效地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與經濟效益(楊勁鋒,2016)。目前,建筑企業內部控制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內部控制監督力度不夠,內部控制效率低下(劉梅,2016),還存在內部控制意識薄弱,員工管理素質不高,企業制度不合理等問題(申玉紅,2016)。為此,學者提出的改善策略包括完善內部管理體系、改變粗放的管理模式、轉向集約型和精細化管理(吉梅,2016)。
三、建筑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及問題
1、建筑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
建筑企業年輕人較多,部分年輕人學歷較低,例如水泥工、磚工、木工等,在項目現場的管理主要靠工長或班組長的監督,要求這些員工在施工現場自行執行項目部的內部控制制度,較難落實;同時這些員工風險管理意識薄弱,容易出現意想不到的風險或事故。建筑企業雖然普遍建立了企業層面的內部控制制度和項目層面的內部控制制度,但是這些內部控制制度比較粗放,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內部控制放松,導致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力。而且建筑企業比較重視制度制定和執行,輕視內部控制制度的監督和評價。這些內部控制制度制定完后,掛在項目部的墻上,但是在實際執行中,主要的項目經理的個人判斷在起作用。特別是缺少內部控制的評估和審計,在建筑企業內部,很難知道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操作的可行性,也不清楚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和關鍵控制點,導致內部控制發揮的作用不明顯。
2、建筑施工企業內部控制的問題分析
1)建筑施工企業對內部控制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建筑施工企業在進行內部管理時很少使用現代的科技手段,而是還在應用傳統的手法,以項目管理為主,按照這種管理的實際特點,往往出現在建筑施工中有了問題,就會進行各個部門人員的抽調,魚龍混雜的組合到一起,根本發揮不出來企業內部控制的作用。
2)建筑施工企業對風險防范機制認識不到位 。建筑施工企業在招投標之后,要對項目信息進行及時的調查和研究,需要對所有的相關內容了解透徹,對任何能夠存在的風險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但絕大多數的施工企業項目風險評估機制不完善,個別的施工企業根本就沒有項目風險評估。
3)建筑施工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建筑企業未形成一個完整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在一般情況下,其內部控制都是由各個分支部門獨自制定,導致部門的不同所考慮的問題角度也不相同,發揮不出內部控制的真正效果。
四、建筑企業內部控制優化分析
(一)優化內部環境。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主導著對內部控制的內部需求,賦予審計委員會監督內部控制有效實施和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情況、協調內部控制審計等方面的職能。建筑施工企業要完善激勵和約束機制,強化責任追究制度,界定其關鍵區域的權、責以及恰當的溝通渠道。
(二)強化風險管理。建筑企業施工環節多、周期長,需要多工種交叉作業,面臨著更多的質量、安全、經營等不確定性,屬于較高風險的行業。有效的風險管理制度首先要求提高建筑工程企業負責人和成員的風險意識,組建專門的團隊、專業技術人員進行風險分析和管理,并落實風險管理責任;其次,重視基礎性的管理工作,在建筑工程立項、建設的開始,就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資料以進行風險識別,并在建設的過程中豎立信息反饋機制,保障對風險因素的控制,并在發生風險情況時能有效制定應對措施;此外,將風險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這樣就能減少和避免在工程建設中出現的不確定因素,有效防范各種類型的風險。
(三)健全控制制度。遵循《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應用指引的要求,首先要對企業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并對一級流程進行層層分解,細化到二、三級流程。在此基礎上,在每一業務流程中找到關鍵風險控制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控制措施。建筑企業應根據業務不相容原理設置相關部門和崗位,明確各自的職責權限。施工方案的編、審、批應該別離由不同人員或部門完成;工程技術部門應及時掌握工程投資、質量、安全等情況,財務部應審核各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以保證工程項目資金的合法性、可靠性;建筑公司應會同勘察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嚴格按照設計與合同的要求對竣工資料的完整性、真實性進行審查,并組織竣工預驗收。所有的控制措施或辦法均應形成文件,并下發到所有部門,并于執行記錄。
(四)注重信息溝通。建筑施工企業應建立收集、處理和傳遞的信息溝通程序,建立自己的信息數據庫。應該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完善的辦公自動化系統、財務信息系統、人力資本管理信息系統和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保證信息網絡安全、便捷、有效的運作。企業內部員工、各部門能夠通過辦公網絡、信息系統、會議等方式進行溝通,能夠及時、順暢交流、溝通公司內外部信息。
(五)加強內部監督。建筑施工企業可以通過工作人員日常自查、內部審計部門開展內控稽核、管理層開展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等方式對內部控制進行監督和評價。建筑企業審計人員的遴選要注重吸收既懂管理又懂審計的復合型人才,以便內審工作能夠真正融入到經營管理、風險管理等領域。對于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管理層應該根據建筑施工企業自身的主要業務循環,結合內部控制要素,建立起診斷、缺陷判定的具體標準,構建內部控制自我診斷機制。
五、結論
內部控制成為建筑企業的重要管理手段。我國建筑企業普遍建立了企業層面的內部控制制度和項目層面的內部控制制度,但是這些內部控制制度比較粗放,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內部控制放松,導致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力。為此提出建筑企業內部控制優化策略:優化內部環境,強化風險管理,健全控制制度,注重信息溝通,加強內部監督。
參考文獻:
[1]楊勁鋒,新常態下建筑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經濟,2016年5期
[2]劉梅,關于建筑企業如何完善內部控制的思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年3期
[3]申玉紅,建筑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究[J],當代經濟,2016年30期
[4]吉梅,論建筑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J],財會通訊,2016年23期
作者簡介:
石恒貴(1976-),男,漢,四川煒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