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東
摘 要:開放、免費的網絡在線課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既有傳統教育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又有無法完全取代傳統教育的不足,但它的盛行也許會成為高等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給教育帶來了社會屬性、科學屬性與管理屬性上的變革,給傳統教育與傳統大學帶來的不僅僅是挑戰,也有機遇,我國高等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應該積極應對,妥善調和傳統教育與MOOC教育之間的矛盾,確保高等教育的良性發展。
當代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互聯網技術在教育上一個重大應用就是MOOC的快速發展與應用,它會給傳統教育與傳統大學帶來巨大的影響與沖擊,我們應就此進行進一步的探究。
一、MOOC的興起與發展
喬布斯曾與比爾?蓋茨這兩個IT巨人有過一次晤談,在談到IT對世界的影響時,大有英雄所見略同之感,一致認為:IT幾乎對世界的各行各業都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唯獨對學校小得驚人,甚至還不如對諸如媒體、醫藥和法律等其它社會領域所產生的影響。兩位巨人提出了“顛覆教科書產業,為iPad開發電子教材和課程資料,拯救那些背著沉重的書包蹣跚而行的學生們的脊柱”的思路與構想。雖然喬布斯還沒來得及把這些構想付諸實踐就撒手人寰,但令人欣慰的是,他的遠見卓識被同樣頗具遠見的名家巨匠、特別是一些著名大學校長們所接受并成為現實。
在喬布斯去世一年之后的2012年5月2日,麻省理工學院校長蘇珊?霍克菲爾德(susa Hockfeld)和哈佛大學校長德魯?福斯特Faust)共同宣布啟動一項重要的合作項目:雙方投入3000萬美元,向全球學生、教師和各界人士提供開放、免費的網絡在線課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美國的許多頂尖大學陸續設立網絡學習平臺,在網上提供免費課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課程提供商的興起,給更多學生提供了系統學習的可能。雖然大量公開免費線上教學課程的理論基礎可溯源至資訊時代之前,但人們普遍將2012年稱為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元年。
二、MOOC的兩重性
MOOC成功實現了一種高端的知識交換。國外的MOOC課程幾乎都是由在專業領域內頗有聲望與建樹的專家傳授、極受學生好評的課程。因此,它的發展以及影響多用“風靡”、“席卷”、“海嘯”來形容。以Coursera為例,這家公司原本已和包括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全球33所學府合作。2013年2月,又有29所知名大學宣布加盟。
MOOC的優點明顯。
1、工具資源多元化:MOOC課程整合多種社交網絡工具和多種形式的數字化資源,實際教學不局限于單純的視頻授課,而是同時橫跨博客、網站、社交網絡等多種平臺,形成多元化的學習工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
2、課程學習局限性小:全世界的學子們不需要象傳統的學習者一樣,在一個規定的時間、集中到一個規定的教室聽一個機械的課表排下來的老師的講授。隨時隨地都可以利用互聯網來學習你感興趣的國內外著名高校、著名教授的課程。
3、課程受眾面廣:能夠同時滿足巨大數量課程學習者的求學愿望,不再受一個教室能接受學生的最大容量的限制。
4、課程使用費用低廉:絕大數 MOOC 是免費的,收費的課程相比高昂的學費來說也是廣大學習者們可以接受的。例如 Udacity、Coursera 、edX 等,它們都采取谷歌的免費增值模式作為盈利的基本模式。一種明顯的增值服務就是證書或學分,一般只要付10 ~ 30 美元就可以拿到一門課程的證書或學分。
當然,MOOC 的劣勢也不容忽視。
1、開發成本較高。據了解,耶魯大學每門開放課的制作費高達三四萬美元,麻省理工學院每門開放課的制作費也需兩萬美元。
2、開發者素質要求較高。如網絡課程新潮流中崛起的“三座大山”( Coursera、Udacity、edX)之一的udacity對課程開發要求非常嚴格,采取直接與教授合作的模式,所有的教授和課程都要經過嚴格的篩選和評價。在2012年1月至11月這十一個月間,udacity已經拒絕了約500名教授網絡課程的申請,而且還因為質量不達標取消了已經有2萬名學生報名的數學課。
3、中途退課率超高。在MOOC方興未艾的同時,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就是其超高的中途退學率,這一現象在 MOOC 的早期階段表現得異常突出。在 Coursera 公司,有16萬名學生注冊參加特隆和諾維格講授的線上人工智能課,最后只有 14% 念完了課程。而在 2012 年初15.5萬名注冊參加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門電路課程的學生中,只有2.3 萬人完成了第一套習題,約7千人即5%通過了這門課程。連續幾周甚至更長時間在電腦前完成MOOC的學習需要學生有很的專注度和學習動力,而超高的中途退課率充分說明,這似乎很難。
三、MOOC給高等教育帶來的變革
2013年5月21日,清華大學與美國在線教育平臺edX同時宣布,清華大學正式加盟edX,成為edX的首批亞洲高校成員之一。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表示,在線教育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知識傳播模式和學習方式,將引發全球高等教育的一場重大變革。這場重大變革,與以往的網絡教學有著本質區別,不單是教育技術的革新,更會帶來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學方式、人才培養過程等方面的深刻變化。
(一)變革教育的社會屬性
胡錦濤同志在清華大學建校一百周年的講話中談到大學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四項職能,而MOOC將越發凸顯大學教育的社會化職能和作用。對教育的社會屬性的變革主要體現在MOOC打破了知識固囿于大學圍墻之內的界限,在只要有電源與網絡的地方就可以學習,使得大學人才培養的社會化服務職能更加強化與拓展。目前全球 MOOC課程已超過450門,平均每門課超過3萬人注冊,哈佛商學院的教授 ClaytonChristensen 在硅谷 Startup Grind 大會上的更是大膽預言:15 年后,半數美國大學將會破產。
(二)變革教育的科學屬性
MOOC的盛行使得獲得量大而且全面的教育大數據成為可能,從而改變傳統教育的以定性為主,而通過數據挖掘實現教育研究的定性與定量的有機結合,使教育發生本質性的變革,彰顯研究的系統性、針對性和科學性。
(三)變革教育的管理屬性
教育的社會屬性會隨著MOOC的興起與盛行而發生改變,這種改變具體表現為,可能發生的重組教育組織結構,再造教學管理模式及重建教育經濟模式。
1、重組教育組織結構。世界是平的,MOOC也使得大學突破了圍墻與國界,高等教育不再僅僅是為有著某某大學標簽的大學生服務的小眾教育,而蛻變為服務社會公眾乃至全世界學子的大眾教育和終身教育。從而使得大學的社會組織與社會服務的功能得以強化,社會的評價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大學的知名度和聲譽。“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后果不可避免,甚至在大學的布局上重新洗牌,一些得不到社會肯定的大學會消失在大眾的視野。因此,從大學和國家層面都要進行整體的規劃與組織,搶占世界知識資源和知識經濟的橋頭堡。
2、再造教學管理模式。傳統教育以教師、教材、教室為中心而非以學習者為中心,側重于現成結論性知識的傳授而非側重于互動和問題的解決及學習和思維方法的傳授,教學對象為小眾而非大眾,教育計劃管理是自頂向下而非自底向上和自頂向下相結合,MOOC的應用使得傳統的教育發生改變,因此,在包括教學計劃管理 教學組織管理和教學質量管理等方面都會再造。
3、重建教育經濟模式。目前最有名望的Udacity、Coursera 、edX 等慕課公司和慕課學院,其盈利的基本模式是采取谷歌的免費增值模式,勢必對大學產業化產生影響和沖擊,這對重建教育經濟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就如何實現大學、受教育者、企業三方共贏進行探索。
四、MOOC對我國高職教育的影響與應對
MOOC 的興起,會給傳統大學與大學教育帶來沖擊是無可避免的,也是巨大的。“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任何一個人,只要有電腦、有電源、有網絡都可以學習和授課,MOOC無處不存在,世上無人不能學習。MOOC給高等教育帶來的既有挑戰也有機遇。
(一)機遇
1、MOOC極大限度地提高了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人數。目前,美國的MOOC絕大多數是美國甚至是世界著名高校或是名校與世界名企合作開設,教育質量毋庸置疑。與從學生中收取高昂學費的傳統高等教育相比,MOOC大多數免費或僅收取最低的費用,這樣能使更多的人群接受優質的高等教育,對于家境貧寒的學子更是受益多多。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學家達夫妮?科勒稱它為高等教育的真正民主。
2、MOOC變革了傳統高校教學方法。在經濟飛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時代,教育研究的一個明顯趨勢就是不斷通過新技術來提升學習效率和教學過程。MOOC作為這種趨勢的典型形式,區別于傳統硬性的課程計劃,MOOC能夠規避學子由于時間、金錢、地區等原因而帶來的學習局限,自主安排時間學習。而MOOC的開發者會根據人們在線學習的習慣對課程進行優化,并通過社交網絡、郵件等形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和答疑。這種模式相比過去在線教育公司提供的單純課程錄像觀看,有了很大的改進。
3、MOOC彰顯高等教育的國際化。MOOC 的興起,有助于擴大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從下列一組數據不難得出這個結論。據統計,至2012 年8 月10 日,上線不過才四個月的 Coursera 就已有超過100 萬的注冊學生,遍及全球119 個國家,美國占比38.5%,巴西5.9%, 印度5.2%,中國4.2%,也就是說,熱衷在Coursera求學的中國人已超四萬。
(二)挑戰
1、更易形成大學強弱兩極分化。在市場經濟原則下的MOOC 的運行原則,更能使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由著名高校和著名教授開設MOOC更能在生源爭奪戰中取得優勢,因為追求名校、崇拜名師是人之常情。另一方面,名校則可以通過不斷增長的學生人數提高他們的全球影響力,從而從新市場中獲取更好的信譽和知名度,分取更大的蛋糕,從而出現贏家通吃的局面。因此,美、英等高等教育強國則成為MOOC盛行年代最大的受益者,而非高等教育強國的大學則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2、如何調和MOOC教育與傳統教育的矛盾仍是一個難題。如一直以來困擾在線教育的一個難題就是就是學生作弊的問題,這個在MOOC教育中同樣不可回避。另外,在這各教育模式下優秀學生難以脫穎而出的問題。因為傳統的教育模式下老師和同學都對優秀學生為什么優秀都有一個非常清楚的了解,老師還能根據學生的一些特點因材施教。再有就是,高等教育遠遠不止于專業或課程本身,還有更多需要傳授融入社會的社交體驗、人生哲學以及幫助學生成長與學會如何學習和工作的道理。當然,甚至一些技能性的操作還需要傳統的大學教育來解決、學習自主能力較差的學生的學習問題,等等。
(三)應對
MOOC的盛行既不是靈丹妙藥,更不是洪水猛獸,但不可否認的事實就是它將是高等教育的一種趨勢,我國高等教育特別是高職教育應積極應對。
1、正確認識。毋庸置疑,MOOC一方面提供了一個更為優質的教育資源,也使得接受教育不受時間、空間及其它諸多因素的限制,但同時也會給傳統的教育,特別是高職教育產生巨大的沖擊,所以要有一種正確的認識,既要充分利用它所提供的機遇,也要積極應對它帶來的挑戰。
2、開發適合本地特色的高職MOOC。高職院校教學硬件與軟件較本科院校而言,不僅先天性基礎不足,而且后天性營養不良。隨著未來MOOC在我國的逐步盛行,教學實力強的本科院校可能會愈來愈強,而高職院校如果不溶入這個大潮中就會有出局的危險。因此,高職院校要積極探索開發具高職特色的MOOC,畢竟我國教育的分類還是給高職院校留有很大的生存空間,特別是中央更是明確了高職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更是對加強高職教育有長遠的規劃與政策扶持。當然,高職教育不能靠等,要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特色的生存與成長之路。MOOC教學方法的實施需要持續穩定的資金與技術支持,而目前也只有“中國大學資源共享課”由教育部出資建設,其它則需自籌解決,而對于“身單體薄”的高職院校來說,全靠自身的投入肯定會難以為繼,因此,要探索一條“政府扶持、學校主導、企業參與、開放競爭”的在線教育平臺建設之路,保證高職MOOC教育的穩定發展。
3、妥善調和傳統教育和MOOC之間的矛盾。傳統教育與MOOC教育在教育的方式方法、培養學生能力等方面,客觀地說各有優缺點,這就需要妥善調和兩者之間的矛盾。高等教育特別是高職教育不能采取一刀切來實現所有課程的MOOC教育,高職教育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就能力的培養這方面而言,傳統教育能通過與崗位能力需求無縫對接的實習實訓、工學一體的培養模式來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因此,這個法寶還是不能丟。高職院校因此應該將現有的課程體系進行系統的梳理與歸類,對適宜也應該采取MOOC教學的課程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再加以開發與應用。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和傳統教育和MOOC教育之間的矛盾,各取所長,而不偏廢。
五、結語
MOOC 在全球的迅猛發展,是否會對傳統教育與傳統產生顛覆性的影響,見智見仁,尚無定論,但MOOC的發展必將對高等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是高等教育一個里程碑式的發展,這已成共識,它對傳統大學產生的沖擊幾乎鼻息可聞,因此,我國高等教育與傳統大學應該做的就是積極應對,別無他法。
參考文獻:
[1]王文禮.MOOC的發展及其對高等教育的影響[J].江蘇高教,2013(2):53-57
[2]李青,王濤. MOOC:一種基于連通主義的巨型開放課程模式[J].中國遠程教育,2012 (03)
[3]李志民.MOOC的挑戰與大學的未來[C].2013(8)
[4]李立勛.MOOC是不沖擊傳統高等教育[C].北京商報,201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