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解
摘 要: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教師,是影響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育事業,則是天底下最崇高的事業。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做為學校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引路者的班主任,在學生良性成長、學習的道路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是學生成長中的引路人,是學校班集體的領導者,也是溝通學校、家庭與社會教育的橋梁。
職業學校的班主任肩負著改變人生的重擔,班主任工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學生的一生,職業學校班主任工作也是學校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現就職業學校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幾種狀況,發表一下個人的意見,供大家共同分析探討。
關鍵詞:分析誤區引導關系
一、學生基本狀況分析
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數來源于初中時期的差生,他們在初中階段因為成績相對比較落后,在班上總表現得比別人差,對學習不感興趣,自暴自棄,甚至影響其他同學學習,想通過其他不好的途徑已引起老師及社會的關注。在受到長期的歧視以及斥責后,他們的自尊心遭受嚴重的挫傷,自信心早已蕩然無存。久而久之,就會發生諸如打架、抽煙、打牌、早戀、打電游、偷扒搶敲、就業困難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這無疑會加劇社會治安環境的惡化,制約教育的順利發展,影響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
中職學校的學生正是風華正茂的年齡,他們對生活充滿著希望與憧憬,對人生也抱有很高的期望,過高的期望值與他們現有素質較低的矛盾沖突,使學生的承受挫折和應對挫折的能力變差。受社會輿論的影響,覺得只有考不上高中才讀職業學校,選擇職業學校,在他們的心目中總會產生低人一等的心理,認為“上中職沒出息”。這種消極的思想與輿論偏見誤導了大眾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這種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判斷力,使他們極易掉進“中職無用論”的怪圈。
由于心理上存在有自卑的情緒,再加上家長的謾罵、班主任的訓斥,同學的嘲笑,以值青春叛逆期的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容易產生很強的逆反等心理,有一些學生明顯有一種抵觸情緒。大多數的中職生是比較頑皮的,好玩是他們共同的特征,普遍成績偏差、落后。在老師眼里,他們是落榜的差生,叛逆,厭學;在家長眼里,他們不努力、不爭氣。同學的岐視,家庭的威壓,環境的影響,使他們內心深感痛苦和壓抑,渴望能夠改變環境,渴望能夠獲得理解和尊重。
二、班級管理不應產生的誤區
1、將罰款作為加強班級管理的一種手段
教育的本質的意義是讓學生懂得自己錯在哪里,應該如何改正,如何學會做人。如果通過變相罰款等方式來達到所謂的教育目的,這是嚴重違背教育的目的,結果只能適得其反。對于變相傷害學生身心健康、合法權益的現象,我們教師應及時叫停,變相罰款只能給學生造成一種誤解:什么違紀的事都可以做,交了錢就沒事,這樣的處罰已經失去了教育的意義,也是教育工作的敗筆。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不受外界侵害,是我們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2、一有事就得請家長來校
學生在學校發生了違紀的事件,做為學校的班主任,是有權利有義務去處理這一類的事件。學生違紀,老師除了追責,還應及時的查找問題的原因,找出癥結所在,這樣才能對癥下藥。不要動不動就喊家長。在家長潛意識認為,只有不聽話的孩子,老師才會叫家長。一方面,家長從內心會覺得班主任召喚自己來學校,沒面子,不分清紅皂白,除了責罵或毆打孩子,另一方面也會不斷的埋怨班主任,認為老師沒有盡心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學生本人會不由自主的給自己貼上“熊孩子”、“壞孩子”的標簽,從而變得更加叛逆,與老師對著干,你說東,他偏往西,性格內向的學生變得越來越孤僻,頑皮的學生就會無事生非,惹出許多麻煩來。
德國著名的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這么一句話: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僅僅在于傳授本領,還在于鼓勵、喚醒和鼓舞,教育是一種引導、一種幫扶、一種影響、一種感悟。就家長而言,配合班主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也是應盡的義務,配合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果因為孩子的一點點過錯,便放下手中的工作趕來學校,家長也難免怨氣,特別是農村家庭,經濟條件差,農活多,來去一趟學校也不容易。
3、諷剌挖苦學生,進行精神虐待
學生犯錯誤,班主任批評是一種常見的教育方式,對待學生,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岸嚅W光,少曝光”,“多面談,少告狀”,“多關心,少偏心”,“多體貼,少體罰”。如果這一點掌握不好,學生往往會出現對立情緒。嚴格要求學生與尊重愛護學生相結合是教育工作的一條基本原則,諷剌挖苦實際上會對學生的心靈造成巨大的傷害,它也是摧殘學生身心健康的無形殺手,使學生有了心理障礙,變得孤僻、抑郁、冷漠甚至失去自尊心而破罐子破摔?,F如今,學生的抗壓能力變弱,跳樓、自殘現象層出不窮,教師應有效防止此種現象的發生。教育不是萬能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我所能為學生成長奠基。最低要求是不傷害學生。
三、積極引導,喚回信心
我認為,正確認識中職生的心理狀態,積極引導學生的思想動態,是教育成敗的關鍵。對于學生積極的一面,應多多加以鼓勵;對于消極的一面,要耐心的進行說服教育。在日常教育學生過程中,班主任要經常與成績落后的學生談心,了解他們內心的世界,查找問題的原因,引導學生發現其自身的潛力,有意的表揚他們的優點和長處,正確引導并指出不足,使學生能揚長避短,善表揚,善批評,溫柔的鼓勵勝于嚴厲的訶責。
學生往往比較在乎教師的客觀評價,他們時常拿自己與同學做比較,他們期待班主任在處理學生的問題上公平、公正。班主任要想真正地走近學生,還必須正確的看待和理性評價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問題,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能盲目、輕易的對事情下結論,否則極易傷害學生。設身處地的從學生的立場、所處的環境去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分析和處理問題,盡最大可能的理解、包容學生。四、及時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如果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能本著“幫著學生成功”的基本教育信念,我們就會設身處地的站在學生的角度、立場上替學生想一想,幫助他們成功走出陰影。學生都不想給老師一個差印象,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點燃他們心靈深處的希望之火,將對學生的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做一名班主任并不難,但要真正做一名好的班主任就相當不容易了。班主任工作中,主要要做到兩個字: “愛” 和“嚴”,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班主任工作要想取得了好成績,就要用行動踐行這兩個字。
班主任要想獲得學生的信任,走進學生內心世界,了解學生思想動向,就要深入學生群體,盡可能與他們打成一片,做他們學習中的嚴師,生活中的朋友,尊重和信任他們。與學生的關系,應把握好一個度,做到愛而不落俗套,嚴格而不體罰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不疏遠他們。
班主任要甘為人梯,有愛的同時又要有藝術。當有一天,我們送走班上學生的那天,我們才能無愧的說:“我善待了學生,更善待了自己”。每一個孩子都有屬于他自己的幸福。班主任和家長所要做的,只是幫助孩子成為TA自己。俗話說:“澆樹要澆根”,根系豐發,始能長成參天大樹,育人育心,始能育成棟梁之才。班級的管理,需要技術,更需要藝術,每一名學生都是一棵花的種子,只是他們的花期不同,相信孩子,靜等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