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儉
摘 要:先進科技的研究和發展,使電力自動化系統中逐步應用智能技術,這不僅對電力系統自身控制性有巨大的提升,也加快電力自動化系統由傳統模式向智能化模式轉變的腳步。
關鍵詞:電力系統自動化;智能技術;應用
一、智能化技術概述
在現代化的電氣工程領域,智能化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已經成為了一個主流趨勢,對電力系統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具體而言,智能化技術的開發內容主要包括電子信息技術、智能信息處理技術以及智能控制策略等。智能化技術的運用主要是為了使控制系統具有高度的智能性,可以擺脫對人工操作的依賴,進而自主完成那些難度較高、危險系數較大的工作,研發和應用智能化技術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同時還能顯著提升工作效率。
相對于傳統的電氣控制手段,智能化技術本身就具有較強的適用性和實用性,其實施理論包含眾多學科,綜合性相對較強。一般在正式運行前,會對運用方式進行詳細設計,并開展試運行實驗,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智能化技術在電力系統運行中可以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在電氣工程自動化運行日益普遍的今天,在其中運用智能化技術取得了顯著成效,不僅在人力和物力上起到了減負作用,同時還能降低工程的預算開支,對實現工程效益意義重大。
二、智能技術的優勢
(一)實現智能化調度
智能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智能化調度,這是智能電網的名稱由來。依據調度系統方面來說,利用精準、全面的采集數據系統和強大智能安全預警功能,是能夠滿足當前電力行業需求的重要方法。提升系統安全的重要性認識,并且重視經濟協調性是進行實際調度決策工作開展時的關鍵。一旦電力系統發出信號,必須在第一時間進行故障判斷,并且要制定出解決故障的有效策略,智能技術的應用是實現以上功能的重要途徑。
(二)智能化發電
能夠實現電力控制系統的完善與優化,是智能技術于電力系統自動化控制實際應用過程中起到的另一個關鍵作用,它能夠有效完善電源結構和電網結構。想要將光伏發電和風電等新型能源合理、科學的運用,也需要智能技術所提供的巨大幫助。智能技術在信息傳輸過程中也有重要作用,它可以達成廠網信息的雙向交互,對提高電網對各個電廠的控制水平提供有利條件,也能夠推動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三)智能化用電
電力系統中智能技術的應用在實現智能化調度、智能化發電同時,還要實現智能化用電。用電設備的智能化和信息采集交互能力下降是實際運行過程中頻繁出現的問題,智能化用電服務是出現這種情況時最有效的解決方法。為提高用戶服務質量,必須構建完善的智能化雙向互動體系,保證電網通用戶可以進行積極交互,對于用戶用電的多元化需求給予滿足。安裝智能化電表也是實現智能化用電的重要途徑,將構建這種高級測量系統作為電力企業與用戶之間聯系的渠道。在電力資源得到有效協調同時,也能夠緩解電力資源緊缺的問題【1】。
三、電力系統自動化控制中的智能技術應用探討
(一)模糊理論
模糊理論就是說電力設備與電力系統等為實現理想的模擬聯系效果,利用語言變量和邏輯推理理論的情況。在電力系統自動化中運用模糊邏輯,可以讓電力系統自身擁有十分完善和系統的邏輯推理能力,將人類的決策通過這種模擬推理的形式進行更全方位模擬,利用電力系統自動化實現指令發送和操作。技術數據在這種情況下,依據具體規則對邏輯進程的實現嚴格控制,也可以說是通過模糊理論和邏輯推理來對人的決策進行模擬操作,想要讓電力系統自動化能夠順利完成決策工作,就必須實現電力系統自動化的前期模糊輸入和直觀推理。電力系統自動化的主要目標就是把模糊理論所發送的模糊指令,轉換為人力的邏輯推理和決策,并且將模糊理論和操作人員的大腦進行同化。
(二)神經網絡控制
從20世紀40年代初期開始,神經網絡控制就出現在諸多科研人員和學者的事業與認知中,所以神經網絡控制這一說法已經由來已久。但是在之后的時間內,對這種神經網絡控制的研究和發展并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隨著人們對神經網絡需求的不斷增大,讓這種已被擱淺的研發項目又一次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在全新科技的輔助下,神經網絡控制的研發課題方面,獲得令人驕傲的研究成果,這不僅成為未來構建神經網絡控制系統的重要保證,也是推動神經網絡控制系統發展的巨大動力。利用特定的方法,連接緊密、數量巨大的神經元而形成神經網絡控制,神經網絡的信息是已經權重連接并且特殊固定的,對權重信息進行充分調整時必須依據特殊的學習算法,才能獲得從M維空間到N維空間映射的最終效果,形成非常復雜的非線性映射是此種神經網絡的特點。對于當前階段來說,當前神經網絡研究的重要課題內容就是神經網絡硬件的實現,而神經網絡的研究方向,是構建神經網絡模型以及與其相對應的神經網絡學習算法。
(三)線性控制
線性控制也被稱為線性最優控制,是將優化理論作為基礎之上而研發的研究方式,是現代控制理論構成中的重要研究方式。當前階段的現代控制理論研發中,這種線性控制形式是研發程度最深的,也是最成熟和完善的理論控制形式,所以線性控制是當前智能技術在電力系統自動化控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控制形式。通過一部分對線性最優控制進行研究的科研人員刻苦鉆研和持續努力,終于在實踐中對線性最優控制相關理論得到研究、發展和應用,利用相關依據對線性控制相關理論的應用進行明確的論述。想要加強長距離輸電線路的輸電能力就應利用最優控制中的勵磁控制,并且能夠顯著改善動態品質。在大型設備中運用最優勵磁控制的方式,能獲得最佳的效果,這是經過大量、長期、反復性試驗而得出的重要結論。想要制動電阻器利用水力發電的時間實現最優控制模式,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條件,這也普遍應用于當前的電力系統中。
(四)集成智能系統
智能控制的方法和智能系統以及與電力系統自動化進行深入交聯,都是集成智能系統的重要內容。在現階段所涉及的較為先進并且形成規模的控制形式中,這種集成智能系統是非常典型突出的。我國當前在電力自動化系統中所采用的集成職能系統研發水平還比較低,但隨著專家系統和神經網絡相融合的模式被提出,集成智能系統在研發方面向新階段又邁進一步,對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創造,多種用以參考、借鑒的集成智能系統內容提供巨大幫助。集成智能系統的研發隨著智能技術在電力系統自動化的不斷深入和應用,而提升到更高的高度。利用在電力系統自動化中應用的智能技術功能加以融合,并采取模擬人類決策意識的模糊邏輯理論作為系統的運行基礎,就是這種全新集成智能系統的內容,這大大提升集成智能系統的智能化,并且更系統和完善電力系統自動化【2】。
結語:
在電力系統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們對電力系統的要求將越來越嚴格,想要滿足人們不斷擴大的需求就必須加強智能技術在電力系統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姜瀟娜,張棟.基于人工智能的電力系統自動化控制[J].通信電源技術,2018,35(03):140-141.
[2]何曦.智能化技術在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04):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