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孝順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中小企業如同雨后春筍,在我國的經濟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嚴重的融資難困境。認真分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給出建議解決中小企業的資金難題,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目標。中小企業從內部做起,解決融資難問題,才能提高競爭力。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原因;風險
0 引言
中小企業是我國最活躍的企業群體,是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重要力量,是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涌現了一批又一批得中小企業,但其壽命都不長,有的陷入困境,奮力掙扎,有的則銷聲匿跡。毫無疑問,中小企業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始終面臨著融資難的生存危機,因此,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提出相應的對策,有利于突破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瓶頸,促進我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1.1 中小企業融資的基本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獲得了良好的發展,并對我國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然而,與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中作出的貢獻極為不相匹配的是,在整個金融資源的配置中,中小企業所占甚微,不能享受與國有企業同等的金融資源支持。
1.2 中小企業融資方式呈現多元化趨勢
隨著我國中小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其融資需求日益增大,與此相適應,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方式呈現出多樣化趨勢。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主要包括銀行貸款、發行股票或債券、金融租賃、典當融資、民間借貸以及近年來興起的風險投資等多種形式。
1.3 自我積累意識匱乏
企業只靠自我積累進行融資將影響自身的發展規模,缺乏自我積累機制,高度依賴銀行信貸,將會出現嚴重的資金不足,對利率、價格等經濟參數反應不敏感,企業也不可能健康發展。目前,我國部分中小企業仍存在產權不明晰、缺乏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思想觀念仍停留在“用別人的錢辦企業”的階段等問題,缺乏自負盈虧、自我積累的意識,部分企業仍存在“重分配,輕積累”的思想。
2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2.1 抗風險能力低,經營風險高
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經營上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具有較高的失敗率,據國家經貿委中小企業司的統計,有70%-80%的中小企業的生存期不過3-5年,10%-20%的中小企業在5-10年內就要倒閉,能堅持15年以上的中小企業僅占5%左右。大多數中小企業是進行家族式經營,管理人員都是老板的親戚,這就導致了經營管理水平低,人員素質差,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導致了較高的破產率,致使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不高。因此,對中小企業貸款存在著高風險,這不符合銀行穩健經營的原則。同時,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一次性量小,但是頻率高,加大了融資的復雜性,同時增加了融資的成本。
2.2 銀行風險管理加強,中小企業貸款難度加大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中國人民銀行意識到過高的不良貸款率給金融和國民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近幾年,人民銀行加大了對于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管理與考核。各銀行紛紛采取更為嚴格的措施防止不良貸款的發生。其中,國有四大銀行普遍采取了收緊貸款權力的辦法,即將貸款的權力上收,基層銀行擁有的貸款審批權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不僅如此,貸款的手續也變得更加繁雜,等待的周期也更長。對于各大銀行貸款管理制度的改革,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便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具有較高的經營風險,而且對于貸款審批則是希望簡單快捷。因此銀行貸款收緊后,中小企業的外源性融資也變得更加困難。
2.3 中小金融機構發育不健全,難以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要
近幾年,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村鎮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些小型的金融機構以其條件寬松、審批簡單等優勢迅速開遍了大中城市。但是這些中小金融機構普遍存在資金量少、資金成本高的特點。因此,中小金融機構本身的特點就決定了它們無法為大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而廣大的中小企業則是它們服務的主要對象。但是實施情況卻并非完全如此,目前,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籌集資金的方式主要是靠較高的利率以及眾多的理財服務來吸收居民的存款,這就決定了中小金融機構資金成本高的特點。此外,由于資金成本較高,中小金融機構發放貸款時對于擔保或者抵押的要求就會更高。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提供足夠的擔保或者抵押往往比較困難。因此,當前我國的中小金融機構也無法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要。
3 中小企業融資難對策
3.1 規范企業管理
中小企業在內部管理中存在很大的缺陷,企業領導人要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體制,規范企業的操作環節。在經營中,強調務實,減少不必要的開支,給資金融資機構留下良好的印象。在管理中,要強化管理,優化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配置,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要加強財務管理,完善會計制度,提升會計人員的素質,禁止偷稅漏稅現象,嚴禁做假賬,嚴禁虛假信息。要加強財務人員業務和法律知識培訓,保證會計人員認真工作,確保會計賬簿的合法性和真實性。中小企業要引進優秀的管理型人才,規劃企業的發展規模,進行科學有效的發展規劃。只有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強化制度管理、規范管理,中小企業才能得到各方支持,解決融資問題。
3.2 注重科技含量
我國中小企業大部分屬于密集型產業,科技含量太低、污染嚴重、生產規模小,在勞動力市場中,沒有競爭優勢,只能依靠廉價的勞動力進行競爭。這類中小企業在市場上沒有發言權和主動權,只能被動的接受價格。若是世界經濟蕭條,很容易造成嚴重的損失。所以這類密集型中小企業要加強科技含量,爭取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科技創新,調整產業結構。只有中小企業掌握了科技創新,才能夠在市場中掌握主動權,才能夠吸引到資金的進入。
3.3 建立多種融資渠道
中小企業要加強和各個融資機構之間的交流,主動向資金機構介紹自己企業的優勢和發展現狀,爭取通過創新和發展,贏的融資機構的青睞。中小企業要經常和融資機構交流經驗,掌握金融機構的發展方向,展示自己企業的實力。要加強和銀行的業務往來,建立良好的應用擔保,讓銀行打消投資失利的念頭,爭取獲得銀行的融資。
3.4 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
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程度直接關系到融資現狀,因此政府要加強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建設,建立專門的機構負責中小企業的擔保問題。政府要通過建立規范中小企業管理機構,幫助中小企業了解市場發展規律,增強融資的方法,掌握融資的手段。政府還要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給中小企業明確的定位,保證中小企業能夠享受良好的信用擔保。
4 結語
我國中小企業應在不同發展的時期,分析自身條件,選擇最有利于企業融資的渠道和融資方式。降低成本,規避風險,確定融資的目的,使融資不具有盲目性。并結合國內外優秀企業的成功案例,在最適合企業自身的條件下順利籌集到資金,獲得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葉倩.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融資體系的構建[J].商場現代化.2006(10):145-146.
[2]劉淑華.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對策研究[J]會計之友.2006(5):42-43.
[3]余劍梅.以供應鏈金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J].經濟縱橫,2011,(3):34-35.
[4]李東艷.關于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探討[J].北方經濟.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