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會穩步發展的今天,科學技術的進步顯得尤為重要,其在多種領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土壤污染問題值得關注,應該積極的采用土壤修復技術,保證更好的改良現階段的土壤情況,確保更好的推進國家土壤修復產業的進步。
關鍵詞:土壤污染;修復技術;產業現狀
土壤屬于重要的自然資源,作為泱泱大國,中國擁有著較為龐大的土壤資源,但是現階段的問題是土壤承受著較大程度的破壞和污染,分析主要的原因是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規模的擴大,最為關鍵的是對礦產資源的無休止開發,在冶煉過程中出現了較多的污染源,嚴重的影響到土壤環境。
一、結合丹東市土壤污染情況加以概述
丹東位于遼寧省東南部,鴨綠江下游右岸,在這個地區的主要地帶性土壤就是棕壤,多種類型的土壤還有草甸土、水稻土、鹽土等等。在丘陵山地,主要的土壤類型是棕壤,在河谷平原地區,主要的土壤類型是草甸土,沿海平原和江河沿岸平地,多是以水稻土為主,海拔較高的區域則是林地,退海灘涂則是以鹽土為主。
二、丹東地區土壤污染現狀及原因分析
(一)現狀
在調查的16項無機物指標中,發現存在著集中無機物超標的情況,如鋅、鉛等,這種超標的情況就是使得土壤備受污染的原因。在調查的四類有機物中,苯并芘超標[1]。
(二)原因
1.無機物污染原因
丹東地區本身就屬于無機物鉛、鋅等集中地帶,采礦區較多,周邊多是特殊的土壤結構,常見于鳳城市和寬甸縣北部山區。鳳城青城子鉛礦重點是鉛鋅礦的采選,砷常伴有生礦。寬甸大金坑狂則是金礦采選,砷伴生礦。在礦區的周邊無機物污染出現的根本原因是開采階段出現的廢礦渣及尾礦廢水等不斷的亂排,選礦和加工的時候,出現了粉塵沉降的問題。
2.有機物污染原因
苯并芘重點源自于農業廢棄物和木材等多種材料的不充分燃燒,比如說石油精制、煙草燃燒等等。某造紙廠在鍋爐煤進行燃燒的時候,苯并芘伴隨著鍋爐煙塵排放至大氣之中,在逐步沉積至周邊土壤的時候,便造成了較為嚴重的污染。根據相關的研究發現,這個造紙廠的原料是蘆葦,廠區蘆葦場倉庫曾經失火,致使蘆葦出現了不完全燃燒的情況,這種問題的存在也是導致苯并芘污染較為嚴重的原因。
三、我國污染土壤修復技術及產業現狀
(一)工程修復技術
這種技術涵蓋著多種的操作,比如客土法,這種方式就是操作的過程較為簡便,通過在被污染土壤中加入干凈土壤,促使干凈的土壤能夠更好的附著表面,在不斷的混合過程中,使得土壤整體狀況得以改善,減少污染物與植物根系接觸的概率。此外還有翻土法,這種方式就是將土壤進行深翻,通過將深部未被污染的土壤翻出來,使得被污染土壤到達地表深處,污染物便能因此逐步的稀釋。
(二)熱處理技術
這種技術能夠彰顯出現代化特征,其融合了化學和物理等多種學科的原理,通過將土壤適時的加熱,保證更好的反映出熱交換。這種技術在實際運用的時候,可以保證污染介質和含有有機污染物的土壤得以改善,在逐步的揮發之后,起到良好的效果。這種技術手段重點有兩種,首先是高溫熱處理技術,其次是低溫熱處理技術,這項技術應用的重點是農藥和有機物污染方面,針對于重金屬污染和腐蝕性污染的問題,可以發揮出積極的作用[2]。
(三)植物修復技術
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這種技術原理凸顯出植物本身的優勢,保證其可以積極的吸收污染,同時又能進一步的修復土壤。植物本身具有較多的功能,比如可以適當的美化環境,及時的吸收二氧化碳,借助于自身具有的代謝功能和轉化功能等,完成對土壤中污染物的過濾及修復。這種技術并不存在較高的技術標準,同時也無需投入較多成本,但是其存在著的缺點就是應用范圍狹窄,為保證這種技術的應用效果更加優質,需要工作人員展開對土壤污染情況的分析,依照植物本身的特征選擇適宜的植物種類。
(四)電動力學修復技術
這種技術重點是借助于電化學、電動力學等學科,在綜合作用的影響之下,使得污染物能夠及時的聚集到電極區,從而穩步的落實集中化的處理和分離。這種技術在我國的應用時間并不長,所以能夠看出很多的地方還需要逐步的改善,近些年,經過了不斷地努力,技術開始被合理的進入至現場修復應用中,依照重金屬展開了合理的研究,效果十分明顯[3]。這種技術的優勢之處就是擁有著較快的處理速度,同時又不會產生較為沉重的成本,可以將應用的范圍加以明確。
土壤修復產業備受重視,國家在十二五期間開始積極的拓展發展的空間,雖然這是一種長遠的設想,但是因為起步較晚,不管是技術還是資金上,都存在著較大的缺口。面對城市化發展進程,需要積極的關注土壤資源的維護意義,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只有在國家發展階段注重土壤修復產業的進一步規劃,才能促使國家相關產業的發展擁有可靠保障。
四、結語
現階段,國家污染土壤修復技術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本文結合著丹東地區特殊的土壤結構組成,分析有機物污染和無機物污染的原因,在明確不同情況之下,落實針對性的修復方案,最終的目的都是確保國家的土壤可以得到有效維護,更好的為人類、植物的生存生長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池道杰.我國污染土壤修復技術及產業現狀研究[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8,36(05):126-128.
[2]何歡,肖強.基于Orbit專利分析系統的我國污染土壤修復技術與產業發展分析[J].情報探索,2015(01):60-65+74.
[3]趙金艷,李瑩,李珊珊,張爽.我國污染土壤修復技術及產業現狀[J].中國環保產業,2013(03):53-57.
[4]鄭存德.丹東地區土壤污染現狀、原因與趨勢[J].遼東學院學報,2017(03):28-31
作者簡介:鄭博陽,女,遼寧莊河,本科,就讀于遼東學院城市建設學院B1501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學號1416150107,研究方向:土壤污染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