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折紙是學前專業學生學習手工制作中重要的學習內容,也是學前專業學生今后工作中常常會用到的技能。學生對折紙有一定的興趣,但是在完成折紙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單一的模仿。本文旨在在于以談談教學后的感受來探討運用什么方法讓學前專業的學生在折紙教習過程中更有效的學習折紙、學會折紙。
關鍵詞:折紙;教學方法
折紙是學前專業學生學習手工課程中重要的學習內容,也是學前專業學生今后工作中常常會用到的技能,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是促進幼兒智慧發展的一項有意義的活動。它的材簡單易得、變化多樣、造型簡潔夸張,富有情趣,因此作為學前專業的學生更應該扎實掌握其相關知識,作為學前專業的手工課教師更應該思考如何更有效的讓學生掌握折紙技能。
讀懂折紙符號、看懂折紙步驟示意圖。
高職學生已經有折紙的經驗,具備了一些折紙的技能并且對折紙有著很濃厚的興趣。但從教學過程中調查來看,學生學習的折紙多數來源于網絡視頻、相互模仿等,一但脫離這些就不知如何學習,有些學生跟著視頻教學也會產生疑問,特別是對出示的多步驟折紙示意圖更是無從完成。
因此,首先要教學給學生們常見的基本折紙符號,這是讀懂折紙步驟示意圖的前提條件。高職學生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之前,給予基本折紙符號的資料(如圖1)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對折紙符號有些基礎印象同時也讓學生能主動的學習找出自己的知識不足。在課堂上對于簡單的符號及其折法由學生自主示范講解,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而且也對學生的教師素養進行了鍛煉。對于相對難理解的符號教師給以指導與演示,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和掌握,并且及時強化訓練,學生在掌握了折紙符號后再去解讀折紙步驟示意圖就容易了,但能快速讀出圖解還需要長期的練習。
二、掌握基本形折法,熟悉折紙規律。
如果只是讀懂了折紙符號是不夠的,想要在快速讀懂步驟圖,還要掌握一些基本形的折法,因為在折紙過程中有很多形象都是在基本形的基礎上變化而來的。特別是有些折紙步驟示意圖中會直接從基本形開始,交不出示基本形前的折法。所以對于學生來說就先要掌握基本形的折法。學生在已掌握了基本折紙符號的基礎上再來折出基本形已經比較容易了,在遇到有不理解的地方只需要同學間相互討論就可以得到解決,這樣更讓學生復習鞏固對折紙符號的認識和理解。并且在學習基本形的折法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快速找出步驟示意圖中的基本形從而可以快速折到基本形的那一步,為折紙節省時間,也讓學生學會總結方法,找出折紙的規律。例如:學會了雙正方形以及雙棱形,就從中去找去它們兩都之間的規律,從雙正方形變第一種雙棱形是向中心折雙正方形開口的角,而從雙正方形變第二種雙棱形是向中心折雙正方形不開口的角。(如圖2)
三、反復練習,掌握方法。
在學生已掌握基本的折紙符號以及基本形同時,更多的出示不同的折紙步驟示意圖,讓學生自己制作,在制作中從去發現問題,并嘗試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啄木鳥的折紙示意圖,圖中第一幅圖中畫出的是前面幾步所有的要制作的步驟;而接下來又略了如何變出啄木鳥翅膀的步驟。(如圖3)。所有的這些被省略的步驟都需要在制作過程中自己補充出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反向思維,把省略的步驟先一步步畫出來,標注上折紙符號,然后再來一步步完成折紙造型,讓學生對折紙符和折紙步驟有更清晰和深刻的理解。
在折紙過程中還發現學生會一個步驟中止步無法往下折,總結其出現的原因是,學生看圖習慣性的一步一步折看,做步驟略或圖示不明顯時就無法前行。因此提示學生在制作過程中一定要聯系前后步驟圖一步或者多步,拿出自己的折紙和折紙示意圖多做對比。
通過學生反反復復練習過程中體會總結折紙學習方法①學會識圖:讀符號;前后對照圖進行對比,補充會省略的步驟。②掌握規律,便于記憶。讓學生從淺入深的學習方法、掌握方法,以自主學習探討為主,拓寬學生的思維,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得好更的學習效果。
四、學習致用、強化技能
學會折紙、學會折紙方法都是為了更好的提升學生的素質和與崗位對接的能力。教育部在2012年頒布出臺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2012]1號文件,教師專業技能里的環境創設與利用中明確指出:合理利用資源,為幼兒提供和制作適合的玩教具和學習材料,引發和支持幼兒的主動活動。而折紙作為幼兒園深受幼兒喜歡的一項手工活動,也是學生到崗位后必備的教學和環境創設內容。
作為教學內容:學生要熟練掌握折紙的符號和基本形的折法;能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實際發展水平和興趣為幼兒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能運用幼兒語言把專業的表達方法轉化為孩子們容易理解的語言。例如:正方形對角折,我們可以說:“上邊的角和下邊的角(或者左邊的角和右邊的角)他們是好朋友,現在兩個好朋友在一起出去玩,他們先見面”等。在教學時為了吸引幼兒的興趣,可以讓幼兒選擇不同顏色的紙進行;或者用白色的紙完成讓幼兒在紙上進行各種創意。例如:折好一只小鳥,可以在鳥的身上為小鳥穿上你喜歡的衣服等等。在給幼兒教學過程中多鼓勵幼兒,折出形象不是目的,而是激發幼兒的興趣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幼兒的作品。
作為幼兒園環境創設能力的體現:首先作為教師可以折出具有可欣賞和有裝飾性的折紙形象,為幼兒布置一個合適的環境,讓幼兒從中能感受到折紙藝術的魅力。也就為教師的折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要會創設出一個與折紙內容進行互動的環境,讓幼兒體驗到折紙的成就感,增加幼兒的學習興趣。例如:折了小花、小樹,作為外墻的裝飾;折了小動物的頭像,作為游戲或者角色扮演的頭飾等。
折紙活動是一種老少皆宜的手工制作活動,是一項培養學前專業學生們動手又動腦的活動,是有為學前專業學生打下紙工制作基礎的活動,也對學生自身的發展和將來進行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都會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要多思考如何更好的進行折紙教學,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和發展,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
金艷(1980.06-),女,彝族,四川越西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學前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