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曉微 王春梅
摘要:高校智庫應瞄準國家、社會需要、服務黨和政府決策、履行智庫使命,產出品質高、影響大、聚焦準、成效好的研究成果并促進其高效的轉化。本文的研究對象是高校參與的北京公共文化資源合作共享機制及效能的發展,以北京服裝學院為例進行實證研究,在調研國內外其它時尚高校發展情況的基礎上,探索和研究時尚類高校參與北京公共文化資源合作共享機制及效能。
關鍵詞:高校智庫;公共文化服務;高效轉化
公共文化服務是現代政府的重要職能之一。我國政府正努力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通過有效、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惠及民生,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北京服裝學院1959年2月建校,原名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是由原紡織工業部建設的、以化學纖維高等教育為主的重點院校。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為我國第一所服裝高校。北京服裝學院秉承文化創新精神和依據自身獨有的文化資源優勢,積極開展共享工程的建設;依托現有文化設施網點,以學校服裝設計專業為主體,利用多種形式為北京廣大市民提供共享工程資源服務,并逐步實現本地優秀時尚文化信息資源的整合,力爭全面建成和開通北京時尚、服裝、設計、文化史數字資源庫,為廣大市民提供便捷的文化體驗。
一、建設國家級服飾時尚設計創新平臺---北服創新園
創新園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與北京服裝學院共建的"中關村科學城第四批簽約項目--北京服裝學院服飾時尚設計產業創新園(簡稱中關村時尚產業創新園BIFTPARK)"。北服創新園是目前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唯一的服飾時尚設計產業項目,也是北京服裝學院下屬的集創新人才培養、創意項目孵化、時尚創意企業聚集、國際國內時尚創意文化交流合作等為一體的創意園區。以實現時尚產品設計與開發、時尚產業公共服務、原創設計師創作創業和企業孵化、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傳承與設計創新為主要工作內容,將成為全球服飾時尚創意設計中心、國際時尚品牌研發集聚中心、世界時尚高端定制特色街區相融合的文創產業項目,助力北京市乃至全國時尚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發展5年來,園區以聚集一批知名服裝和時尚企業研發中心及營銷總部,實現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孵化一批有競爭力的原創設計師創作及創業,帶動周邊區域發展,彰顯“時尚、高端、創意產業特色”為核心目標。同時,以建設國家級服飾時尚設計創新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和開放性創新團隊為支撐,大力推動教育、科學、藝術、時尚與產業的結合。立足學校發展,整合校內外資源,面向國內外市場,促進首都時尚產業整體結構優化升級。
二、組織多場全國范圍內的高水平時尚展示活動
北京服裝學院時尚傳播學院的表演系,從1993年成立至今,北京服裝學院表演專業已成為業內大量優秀人才的供給地。從2013年到2017年本專業共參加了290余場的表演秀,涉及的單位有90余家,累計參與人次已達數十萬之多,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并且自2010年以來,北京服裝學院已經連續舉辦了八屆北服時裝周的活動。每年3-4月,恰逢國際時裝周發布季,在與國際同步的時間段內,北服率先推出學院所培養的新銳設計師畢業秀。北服時裝周是對于學院服裝教育成果的綜合展現,是讓社會、讓國際了解到中國服裝教育的窗口與契機。在產學研相結合的教育模式下,讓中外各界人士更全面深入地體會到北服的教學科研成果,看到北服的設計創新實力,同時也成為服飾文化和時尚元素的重要“風向標”。
三、創新科研體制,激勵教師科研活力
經過多年的積累,北京服裝學院教師的科研項目涉及到各個方面。如:服裝服飾藝術學理論、設計學理論研究;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斷代史研究;中外首飾史研究;民族服飾考據學研究;中國傳統服飾藝術觀念研究;中國傳統服飾藝術體系研究;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研究;敦煌服飾文化研究;民族服飾文化生態研究;節慶禮儀服裝服飾的設計開發研究;學位服的設計開發研究;各種職業服運動服的設計開發研究;其它傳統工藝的創新設計與應用研究;基于傳統技藝的創新設計研究;中國傳統紋樣的當代運用研究;開展通用型或特殊行業新型智能服裝服飾與可穿戴設備的研發等。
四、學術期刊
《藝術設計研究》和《北京服裝學院學報》是由北京服裝學院主辦的學術期刊,全國優秀社科學報, 《藝術設計研究》2014年進入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目錄,2017年正式入選CSSCI(2017-2018)來源期刊目錄,是此目錄中全國唯一一家設計藝術類期刊。擁有科學?藝術?時尚、理論前沿、服飾研究、藝術家與設計師、設計與文脈、學術立場和教學園地等欄目。是國內藝術設計領域的重要學術期刊,主要刊登藝術學領域最新的教學和科研成果,推出國內外著名的藝術家和設計師。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術專題研討,及時反映最前沿的學術動態,對藝術設計的理論及實踐、藝術創作和教學科研都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學校堅持“求是創新、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建設了中關村服飾時尚設計產業創新園,在我國時尚、設計產業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了示范性、開拓性進展。學校獨特的辦學優勢和鮮明的辦學特色,有力彰顯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文化傳承、文化傳播,引領了人民的生活時尚、文明傳承和文化創新,對我國服裝、設計、時尚和文化創意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做出了獨特的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