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青 付偉亮
摘 要:隨著我國制造業的蓬勃發展,產品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強,生命周期越來越短,企業知識累計不足,社會化、異地化的分工與協同等問題,促使企業管理逐步向信息化、數字化轉型智能制造被企業廣泛認知。本文分析了傳統工業企業管理現狀及智能制造在企業管理中現狀,并分析了智能制造對企業管理轉型升級帶來的有益之處。
關鍵詞:企業管理;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
引言
隨著我國制造業的蓬勃發展,智能制造被企業廣泛認知,但是具體其主要原因在于企業管理過程更加注重節能減排、降本增效,管理者如何更直觀透明的對企業的生產過程、生產數據進行管控,如何實現制造的全產品管理,如何對數據進行分析,從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顯得尤為重要,我國 “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戰略的提出[1-5],為企業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那么企業該如何突破傳統制造業面臨的管理問題。企業目前生產管理有什么樣的問題,智能制造在企業目前的現狀如何,通過智能制造對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帶來何種提升,是本文重點研究的問題。
一、傳統工業企業管理現狀
1.設備部門管理現狀
設備實時的運轉情況無法監控;無法得知設備是否需要維修保養,保養計劃和生產安排不能快速準確制定;設備的利用率不能及時統計。
2.質量部門管理現狀
生產過程無法穩定受控;無法得知產品不良率是否達標;經常出現的質量問題是哪些,如何進行優化不得而知。
3.計劃生產部門管理現狀
生產計劃如何制定,不能快速相應訂單需求;生產計劃正常執行情況不能監控,過程是否需要調整;生產進度不能進行監控;瓶頸工序在哪里,不知如何進行優化和改進。
4.倉庫部門管理現狀
庫房每個月都會產生一部分材料成了呆料、滯料;倉庫送料不及時導致停工待產,大量物料送達現場,現場都堆不下。
5.采購部門管理現狀
缺乏準確的物料需求,采購計劃無法準確可行;、各種緊急采購而增加大量采購成本。
6.銷售部門管理現狀
客戶插單,不知產能是否滿足;訂單交期不明,比合同要求滯后,產生違約風險;客戶詢問訂單生產進展狀況,無法立即回答。
二、目前智能制造在企業管理中發展現狀
1.目前我國制造業尚處于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數字化并存的階段;多數生產現場設備沒有數字化的接口,無法采集數據及進行傳遞,難以用數字化智能化的手段管理起來,即使一些設備具備一定的通信能力,但是不同生產廠商通信接口與信息接口不統一,給系統集成增加了很多難度。
2.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發展極不平衡。
3.智能制造標準、軟件、網絡、信息安全基礎比較薄弱。
智能制造是一項綜合工程,成本高、應用難,在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過程中,要實現橫向和縱向的集成以及各個子系統之間的高度融合,標準統一尤為重要。目前,在實際操作中,缺乏統一標準。
4.智能制造的共性技術和裝備受制于人
智能裝備核心部件如傳感器、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高壓液壓部件及系統,氣動系統等,主要還依賴進口,其價格、交期、服務、軟件的適用性等嚴重制約和限制了智能制造的發展與推廣。
5.企業管理中認知偏差導致智能制造實施效率降低。
企業管理觀念轉變滯后,信息化人才缺乏,很難針對本企業的實施情況和特點制定整體的規劃;企業對于智能制造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很多仍停留在概念階段,甚至有部分企業將智能制造與機器人劃等號,或簡單地將智能制造理解成信息化和無人化,導致在尋找解決方案時過于極端,增加項目風險;企業對項目認知不足,感興趣的多,實施的少,方案轉化率低導致集成商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三、智能制造對企業管理水平提升的應用
1.生產環節自動化、信息化、柔性化
以機械行業為例:下料/焊接/機加/裝配/打磨/噴涂/檢測,可以是局部也可以是全局。
這些生產工藝環節適合大量導入工業機器人應用,通過機器人換人,提升自動化水平,提高制造的柔性,實現企業的降本增效。
2.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利用條形碼、射頻識別、傳感器和全球定位系統等先進的物聯網技術通過信息處理和網絡通信技術平臺廣泛應用于物流運輸、倉儲、配送、包裝、裝卸和分揀等基本活動環節,實現貨物運輸過程的自動化運作和高效率優化管理,提高物流的服務水平,降低成本。
3. 智能倉儲
智能倉儲的應用,保證了貨物倉庫管理各個環節數據輸入的速度和準確性,確保企業及時準確地掌握庫存的真實數據,合理保持和控制企業庫存。通過科學的編碼,還可方便地對庫存貨物的批次、保質期等進行管理,還可以及時掌握所有庫存貨物當前所在位置,有利于提高倉庫管理的工作效率。
4.制造執行系統MES
作為智能制造的重要實現手段,以實時協同思想為主導,以生產計劃的執行及車間動態調度為核心,功能模塊包括制造數據管理、計劃排程管理、生產調度管理、庫存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心/設備管理、工具工裝管理、采購管理、成本管理、項目看板管理、生產過程控制、底層數據集成分析和上層數據集成分解等。
5.物聯網(工業IOT技術)
物聯網是MES實現閉環管理的基礎,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實時采集需要監控的數據信息,實現設備與設備,設備與人的實時有效連接。
四、智能制造在企業管理中的提升效果
1.數字化
借助覆蓋全公司的網路平臺實現生產數據的實時采集,快速掌握生產運行情況,實現生產環境與信息系統的無縫對接,提升了管理人員對生產現場的感知和監控能力。
2.可視化
根據提供的設計圖紙搭建了三維可視化工廠,并與生產工藝、設備信息、作業票、應急演練等功能進行集成,為生產操作和管理人員提供直接的業務場景展示。
3.集成化
建設了企業信息集成平臺,以MES為核心,向上支撐企業經營管理,向下與生產過程的實時數據高度集成,將各自獨立的信息系統連接成為一個完整可靠和有效的整體。
4.管理智能化
通過縱向集成、橫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的不斷深入,企業數據的及時性、完整性、準確性得到保證,企業管理更加準確、高效、科學。
5.服務智能化
有了平臺數據的支撐企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型,企業實現了數字銷售、產品定位和跟蹤、遠程監控和運維、客戶關系維護等智能化服務管理。
6.決策科學化
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各應用系統的數據進行集中存儲和分析,協助公司領導層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原因、進行風險預警,實現決策的科學化。
總結
隨著工業企業產品的個性化需求變強,產品生命周期縮短,產品的易用性變高,產品的結構越來越復雜,使得企業需要通過智能制造系統來滿足市場需求變化。而企業在生產組織上異地化的分工與協同,又促使企業通過智能制造的手段來實現企業管理升級,從而有效實現節能減排、降本增效、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引用
[1]中國制造業發展與“中國制造2025”規劃[J]. 郭朝先,王宏霞.經濟研究參考 . 2015 (31) 79.
[2]“中國制造2025”深入推進的路徑設計研究——基于德國工業4.0和美國工業互聯網的啟示[J]. 紀成君,陳迪.當代經濟管理 . 2016 (02).
[3]智能制造——“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J]. 周濟.中國機械工程. 2015(17)
[4]基于互聯網及大數據的智能制造體系與中國制造企業轉型升級[J]. 肖靜華,毛蘊詩,謝康. 產業經濟評論. 2016(02)
[5]“中國制造2025”如何破繭解題?[J]. 陳淵源,吳勇毅.企業管理 . 2015(03)
作者簡介:
于青(1986-)女,天津人,工學碩士,管理學碩士,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智能制造、企業管理、工業互聯網.
付偉亮(1983―)男,河北省保定人,機械電子工程師,研究方向智能工廠解決方案及實施,焊接自動化,車間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