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敬猛 陳作超
摘要:叉車創新設計是指充分利用設計者的知識和經驗,設計出具有新穎性和實用性的叉車型號的實踐活動。由于設計意圖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系統的設計意圖捕捉方法成為創新設計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知識重用的叉車設計意圖捕捉方法,就其關鍵技術進行了研究。該方法對提升叉車設計效率和質量,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關鍵詞:設計意圖捕捉;知識重用;叉車創新設計
創新設計是指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發揮設計者的創造性思維的設計活動。系統的設計意圖捕捉方法是創新設計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通過對設計意圖捕捉,可以快速的幫助設計者做出相應決策,調用已有的設計知識,提高設計的效率和質量。設計意圖捕捉過程可分為引導設計者對設計問題產生意圖,進而生成設計意圖模型,然后以實體模型作為設計意圖求解的結果[1]。設計意圖捕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工作[2][4]:
(1)對已有知識和經驗進行提取、綜合,充分利用已有的設計經驗和知識。
(2)記錄設計者的設計步驟,合理高效的利用已有知識輔助設計者進行創新設計。
(3)設計方案的生成,即對設計方案快速求解,生成實體模型。
叉車是對貨物進行裝卸、堆垛和短距離運輸作業的工業搬運車輛,廣泛應用于港口、車站、機場、貨場、工廠車間、倉庫、流通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在企業的物流系統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3]。叉車的技術參數是用來表明叉車的結構特征和工作性能的。叉車包括如下基本參數:額定起重量;載荷中心距;最大起升高度;自由提升高度;滿載最大起升速度;門架前、后傾角;滿載行駛速度;最大爬坡度;最小外側轉彎半徑;最小離地間隙。以上基本參數體現了叉車的基本性能。額定起重量決定了叉車的載重性能;最大起升高度、自由提升高度和門架前、后傾角反映叉車的起升性能;最大起升速度、滿載行駛速度和最大爬坡度反映叉車的動力性能;最大外側轉彎半徑和最小離地間隙則反映叉車的機動性能。[3]
叉車的設計是根據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具體映射到叉車的基本參數上。根據叉車設計需求,設計者把設計意圖映射到載重性能、起升性能、動力性能和機動性能四個子意圖,再依據已有知識和經驗對子意圖進行分解,例如把載重性能可以映射到載荷質量和載荷體積。
根據已有的叉車設計知識和經驗,設計意圖的分解過程和載體域建立相應映射機制,以確定是否繼續分解下一級子意圖,如有匹配結構單元則停止分解,如無則繼續[7]。設計意圖分解級數達到設定的最低層級后,如依然匹配不到對應的結構,則表明此設計意圖需要產品定制[5]。以叉車載重性能為例,利用設計知識和經驗對此載重性能進行分解,尋找匹配的結構單元。其分解過程產生了三個意圖單元,載荷質量、載荷長度和載荷體積。載重性能是叉車的主要性能參數,關系到叉車各系統的設計。載重性能映射到載體域,尋找其匹配的結構單元,整個過程形成對應的映射表。具體到載重性能,將其映射到起升系統、行駛系統、轉向系統等,有相關性則在表1中關系都表示為“1”;載荷中心距和起升系統具有映射關系,進一步向下分解,則和貨叉單元產生映射關系;按此方法,結合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順著結構樹尋找,意圖單元載荷寬度和起身系統中叉架和叉架側向滾輪具有映射關系。直到分解到系統中最基本的結構單元或者分解到設定的層級。利用匹配到的結果,調用其結構單元,對其進行適用性修改即形成設計方案[6][8]。
表1 叉車設計映射表
針對意圖捕捉包含的方法內容,本文提出了一種設計意圖捕捉方法實現框架,并應用到叉車創新設計中。設計者通過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將設計需求轉化成設計意圖,進而對設計意圖進行分解和映射。設計意圖的實現是意圖單元映射到對應的物理結構單元集合,即載體域。最后,設計者利用匹配到的結構單元形成設計方案。實例證明,該方法滿足了設計意圖捕捉的三方面要求,對提升叉車設計效率和質量,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孫兆洋, 劉繼紅. 設計思考過程模型中設計意圖的表達[J]. 機械工程學報. 2009.45(8):182-189
[2]姜少飛, 陳帥, 魯聰達, 黃敬猛. 設計意圖捕捉與參數化設計集成研究[J]. 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 2011.17(4):726-731.
[3]陸植. 叉車設計[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4.
[4]張偉, 李佳. 基于構造過程的參數化特征造型方法[J]. 計算機輔助工程, 2001 (2): 31-33.
[5]羅國富, 丁立家, 劉小娟, 段瑞. 基于設計意圖的產品參數化變型設計研究及應用[J]. 制造業自動化. 2012.34(12):108-111.
[6]Lee W, Kara L B, Stahovich T F. An efficient graph based recognize for hand-drawn symbols[J]. Computer & Graphics, 2007, 31(4):554-567.
[7]汪旭. 基于設計意圖捕捉的概念建模技術研究[D]. 北京:清華大學, 2010.
[8]張范良,陳玉全, 瞿元盛等. 基于知識的模具智能裝配[J] . 農機化研究,2009(4):155-157.
作者簡介:黃敬猛(1985年11月生),男,工學碩士,檢驗師,工程師, 主要研究領域:機械設計、特種設備安全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