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鯤鵬
摘要:公共體育設施的建立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目前,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公共體育設施建設不完善的影響,積極的拓展我國公共體育設施的供給途徑,實現多元化的供給模式,另外要加強管理制度的完善,例如逐步建立政府財政部門的投資機制、體育公共設施的捐贈制度、稅收優惠制度的建設,實現公共體育設施采購的公開化。本文主要對我國公共體育設施的供給以及相關的制度保障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公共體育設施;供給途徑;保障制度;政府采購
引言
目前積極的開展全民性的體育活動,不斷提升國民體質已經被寫進了我國的《憲法》。從國家層面發布的關于全民健身的相關法律、條例、文件數量非常多,由此可見我國對全民健身運動的重視程度。但是我國目前仍然面臨著公共體育設施資源比較緊缺的現象,這對我國體育事業的整體發展極為不利。因此,我們要對國內公共體育設施的供給途徑進行重新的審視,逐步完善體育公共設施的保障制度。
1 我國公共體育設施供給現狀
早在2014年我國就已經從國家的發展戰略層面提出了全面健身事業的發展意見。國家體育部門的領導人也明確的指出國民身體健康發展是實現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前提。只有人民的身體素質水平整體實現提升才能促進全面發展,實現和諧社會的全方位建設。
公共體育設施是我國全面健身事業發展的基礎,是全面健身運動開展的是需求。國家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經過多年的努力在2015年實現了國民人均體育場地占地面積超過1.5平方米的目標,而在國務院的相關文件中支出,我國要在2020年實現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8平方米的目標。雖然目前我國已經達到了人均體育場地1.5平方木的目標,但這與西方國家相比較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由此可見,我國在體育設施資源的供給方面還存在嚴重的不足,其中體育場地數量僅僅達到了歐美國家的1/10,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增長以及公共體育資源的緊缺,使得國民的超重以及肥胖的比率分別達到了34.2%和11.8%。城鄉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也不能滿足國民實際的健身需求[1]。
2 我國公共體育設施供給的多元路徑
2.1 充分利用各類閑置資源,努力增加公共體育設施
公共體育設施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其公共性,是向全體社會公共開放的體育設施資源,而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單位的公共體育設施并沒有向外界開放,導致大量公共體育資源長時間處在閑置的狀態,造成了公共體育資源的極大浪費。鑒于此,國家也出臺了相關的文件來促進企業以及學校等體育資源面向社會開放,但是這些保障制度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因為地域的差異也會存在效果的不同,很多閑置的公共體育資源仍然沒有實現開放。在后續的工作中我們應該加強工作總結,為實現公共體育限制資源的全面整合開放而努力。
2.2 政府主導,多方參與,保障公共體育設施供給
加強對現有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的挖掘,實現閑置公共體育資源的有效利用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公共體育資源緊缺的現狀,要想徹底解決這一問題,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由政府進行主導,組織多方力量參與,在現有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基礎上不斷擴大規模,以此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體育鍛煉活動的實際需求。
2.2.1 政府主導
政府主導主要是要求各級地方政府要在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方面承擔其主體責任。為了充分保證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質量,各級政府部門要建立起相應的追責機制,并主動承擔起主要的責任,這樣才能將政府在公共體育設施建設過程中的主導的地位體現出來。
2.2.2 多方參與
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僅僅依靠地方政府部門主導是不能實現的快速發展的,因此要加強對社會資源的利用,對社會主體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其參與到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過程中來,在過去的體育設施建設過程中政府起到了絕對的作用,但是其實際的建設效率卻非常低,隨著現代經濟的進步,社會主體不管是在數量還是實力上都有了較大的提升,因此要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參與,逐步形成多方參與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局面。
3 我國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保障制度
3.1 資金保障制度
沒有資金的的支持,公共體育建設只能是“望梅止渴”,資金保障是進行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基礎。在我國的《體育法》中將體育事業發展納入了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中,體育法規定,凡是縣級以上的各級人民制政府在進行政府財政預算以及基建投資的過程中要將體育建設資金列入其中。 到目前為止,我國在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方面除了政府部門的投資外,體育彩票等公益金也積極的進行了投資。
3.2 社會捐贈制度
在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過程中社會各界的捐贈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途徑。美國的公共體育設施多數是由社會團體來完成建設的,政府部門僅僅承擔了管理者以及監督者的責任,而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資金也多數依靠社會捐贈,我國也在逐步完善社會捐贈制度,為此出臺了《公益事業捐贈法》來及鼓勵社會各界對社會公益事業進行捐贈[2]。
3.3 稅收優惠政策
由于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要極大的依靠社會各界力量來完成,因此國家也出臺了相應的的稅收法律法規,對于一些主要從事體育公共事業的企業給與稅收制度上的優惠,同時也對該類企業的發展進行扶植,以此來刺激社會力量參與體育等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
4 結束語
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關系著我國人民全面健身活動開展的效果,也是提升我國人民體質的有效途徑,因此要加強相關制度的建設,逐步形成由政府部門主導,多方社會力量參與的多元化公共體育設施供給環境,實現我國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邱建國,任保國,杜春龍,任玉勇.山東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4,50(04):136-145.
[2]楊風華,劉潔,肖楠楠.我國公共體育場館政策法規演變研究——基于有效供給理論視角[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40(02):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