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海燕
摘要:高校圖書館是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平臺,不僅是一個獲取信息的場所,還是人們交流互動的空間,為了便于讀者從有限的空間獲取無限的信息資源,本文著重關注了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闡明了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的重要意義,明確了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
作為文獻信息中心,高校圖書館通過廣泛收集、整理資料并提供各種文獻信息,服務于學校的教學科研工作。伴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來臨,特別是中國教育網、科研網和校園網的建立,為高校圖書館更好地履行信息查詢職能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也給帶來了不斷創新與變革的巨大壓力。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以及教學科研的新需要,國內許多高校開始致力于信息共享空間(Information Commons,簡稱IC)建設。作為一種新型的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自產生以來發展迅猛,它通過對圖書館的空間、資源和服務進行優化組合,為用戶提供方便、準確、高效的一站式信息服務,為未來圖書館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信息共享空間的內涵與構成
信息共享空間已經有了十多年的發展歷史,目前大家普遍認可的是IC 理論與實踐的倡導者DonaldBeagle對IC的描述:“為整合數字環境而設計的專門組織空間與服務傳遞模式”。他認為信息共享空間是以數字化信息資源為背景,為信息供需雙方設計的一個協同工作空間,使用方便的互聯網絡、功能完善的計算機以及內容豐富的知識庫資源,在訓練有素的圖書館咨詢員,計算機專家,指導教師的共同支持下,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促進用戶學習交流和協作研究。
空間、資源和服務是信息共享空間的三個構成要素,空間可分為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物理空間是信息共享空間的物質基礎,虛擬空間指提供共享數字信息資源的虛擬場所。資源是滿足用戶需求的保證,是信息共享空間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信息資源、設備技術資源和人力資源三方面。服務是信息共享空間建設的最終目的,它以空間和資源為依托,創新服務方式,使服務更加專業化和個性化,主要包括參考咨詢服務、用戶培訓服務等。
二、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的功能分析
將IC理念引入高校圖書館,在高校圖書館構建信息共享空間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將圖書館所有資源和服務都整合在一起的“一站式”綜合服務模式,不但節省了讀者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也極大提高了圖書館信息服務效率,迎合了現代讀者的信息需求。其次,高校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大學生,將把圖書館營造成一個集聚學科專家、技術專家、圖書館員以及豐富信息資源的綜合交流空間和學習研究環境,必定會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第三,圖書館利用自身的服務和資源為大學的教學任務提供支持外,還會與學校的教育部門合作,探索圖書館培養讀者信息處理能力和信息素養提高的方法與途徑。因此,信息共享空間注重培養讀者的信息能力和館員的服務能力,凸顯了圖書館的教育職能。
三、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的策略分析
依據信息共享空間的構成,我們將從空間、資源與服務三個方面,探究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的建設策略。
(一)空間建設方面
空間建設是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的前提和基礎,為此需要本著便于讀者學習、交流和協作研究的目標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舒適的互動環境。首先,物理空間可以在原有設施的基礎上逐步擴展,主要包括硬件設備、實體空間和服務設施等部分。其次,作為讀者學習、交流和共享知識的虛擬場所,主要包括各種社會網絡空間、學習社區、興趣社區、虛擬實踐社區等虛擬環境。
(二)資源建設方面
首先,圖書館的各種信息資源,包括印刷資源和數字資源,數字資源包括本館數字資源,遠程圖書館數字資源及網絡數字資源,在圖書館數字化建設中形成的網絡數據庫、電子期刊圖書、多媒體資源、光盤數據庫等都可加入到共享空間的數字資源中。其次,還包括計算機軟硬件資源及附屬設備、網絡設備等。第三,就人力資源來說,咨詢館員不僅需要掌握傳統文獻學知識,熟悉網絡咨詢工具,而且要掌握常用軟硬件故障的處理方法,而且還要求館員要善于與讀者溝通,了解讀者的需求。這一切都對圖書館員提出了新的挑戰。
(三)服務完善方面
以讀者需求為中心,提供友好的,人性化的服務是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的最終目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服務項目:
首先,設立信息服務臺。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要充分利用網絡傳播的特點,加強信息人員與讀者之間的雙向互動和反饋交流,促進圖書館信息服務方式從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其次,提供一些具體服務。目前高校圖書館已經開始陸續采用學科化服務模式。學科化服務是高校圖書館為適應新的信息環境,以讀者需求為中心而推出的一種貼近讀者的新型服務模式。第三,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有賴于讀者綜合素質的提升,對師生員工開展培訓服務具有重要意義。針對不同的讀者進行入館培訓之外,更需要本著研究讀者、服務讀者、發展讀者的服務理念,深刻認識讀者需求的多樣性,深入開展系列培訓服務。
信息共享空間是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創新,對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目前,信息共享空間建設已成為國內高校圖書館建設的著力點,我們既要借鑒已有的成功經驗,又要立足于自身的實際情況,勇于探索,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共享空間,以便讀者有效地利用圖書館,從有限的空間,獲取無限的信息資源。
參考文獻:
[1]王曉紅.大學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實踐研究[J].情報科學, 2009,(4).
[2]李柏冬.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J].科技信息,2009,( 35).
[3]袁劍君.21世紀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模式[J].圖書館論壇, 2009,(29).
[4]鄒晨.基于高校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的思考[J].圖書館論壇, 2009,(25).
[5]孫魯敏.關于圖書館資源的淺析[J].圖書檔案管理,2010,1(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