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楠
摘要:為了深化民商事案件繁簡分流,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翔安法院探索建立了“訴前六步工作法則,五種力量共同參與,一個平臺運行管控”的“651”訴前解紛模式。翔安法院成立了法官助理工作室,作為“651”訴前解紛模式的總樞紐,協調、指導各方力量參與訴前解紛,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
關鍵詞:訴前程序;民商事案件;繁簡分流
一、以法院為主導的無縫訴調對接——“651”訴前解紛模式
“651”訴前解紛模式內涵解讀
“訴前六步工作法則,五種力量共同參與,一個平臺運行管控”。
訴前六步工作法則:一是以預立案登記為開端,開啟訴前解紛程序。二是以訴前送達為樞紐,科學配置解紛資源。三是以訴前保全為手段,有效提升解紛效率。四是以訴前鑒定、評估和審計為助力,切實縮短辦案周期。五是以多元解紛為抓手,提升訴調銜接功效。六是以訴前調查為方法,促進糾紛集中審理。
五種力量共同參與解紛格局:一是加強訴訟與公證的協同創新。二是深化法院與律協的協作共贏。三是搭建行業調解一站式解紛平臺。四是積極引入人民調解資源。五是強化法院準司法調解機制。
翔安法院的調解隊伍:
(1)人民調解
邀請熟悉本地風土人的陪審員、司法局派駐人員擔任調解員,負責婚姻、家庭、繼承以及相鄰權等鄰里糾紛的訴前調解工作,運用其豐富的經驗和民間智慧,有效助力矛盾糾紛化解。
(2)公證調解
將鷺江公證處駐點的公證員納入調解隊伍,主要負責民間借貸、金融借款合同等糾紛,進一步實現糾紛訴前分流,用調解前置化解微小糾紛。
(3)律師調解
律師服務中心內設律師調解工作室,律師發揮其專業優勢、職業優勢和實踐優勢組織調解、化解矛盾,同時為前來法院立案、咨詢的群眾提供法律咨詢、訴訟引導等公共法律服務。
(4)法院調解
法官助理對其名下的案件可隨時組織調解工作,對法官事務性工作分擔作用明顯,更高效率地利用了司法資源。
(5)行業調解
在翔安區交警大隊設有交通法庭,發生事故之后交警引導當事人至交通法庭,第一時間接收資料,高效化解糾紛。交通法庭與保險行業協會開展合作,對于標的在20000元以下的案件,保險公司審核理賠信息之后,符合條件的直接進行理賠,使大量案件在未進入訴前程序前即化解。
(二)“651”訴前解紛模式的顯著特征
(1)以法院為主導,發揮法官助理工作室樞紐作用。“651”訴前解紛模式是在法院主導之下進行的,每一個民事案件原則上都進入訴前程序,并且有相應的訴前調案號,相當于把每一個訴前案件當作訴訟案件來管理,而法官助理在訴前案件中扮演著類似承辦法官的角色,對分配至名下的案件全程負責。法官助理直接參與或者指導各方力量開展調解,對團隊內的人員有管理和約束的權利。整個調解的過程,全部在法院內完成,一旦調解和速裁的結果具有司法強制力,對于當事人而言,解紛化解過程的司法性和權威性十分明顯。
(2)無縫訴前對接。
所有訴前調案件在經過訴前程序后都會移送立案,因此每一個“訴前調”案號都有相對應的正式立案后的“民初”案號,這是一種準司法矛盾調處機制與正式的審判機制無縫銜接的工作模式。在調解不成的情況下進行訴前調查,將明確訴求、證據交換、無爭議事實固定等事項前置,形成訴前調查報告,作為案件庭審筆錄組成部分,發揮訴前程序過濾案件、繁簡分流的作用。并且以“好厝邊”訴前案件管理平臺實現對訴調對接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訴調對接案件管理制度。
二、法官助理的性質、來源以及設置法官助理參與“651”訴前解紛機制的合理性
(一)法官助理的性質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部分地方人民法院開展法官助理試點工作的意見》第4條第(1)款規定:法官助理是協助法官從事審判業務的輔助人員。法官助理的設立初衷是為了幫助法官擺脫傳統“一對一”審判模式下瑣碎的雜物性事務,培養專業精英法官,從而提升司法審判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二)翔安法院法官助理的來源
翔安法院的法官助理的構成為:通過司法考試且正式在編的翔安法院干警,目前共有法官助理7名,5名專職法官助理和2名兼職法官助理,并按“1+1”的模式為每名法官助理配備輔助人員。在集中至法官助理工作室之前,法官助理在各庭室均擔任過書記員工作,已經熟練掌握審判活動記錄、裁判文書核對、卷宗整理等程序性的基本業務技能。在審判實務方面,為了更好地培養法官助理的能力,特選派6名資深員額法官成立導師團隊,為法官助理提供幫助和指導,并邀請審判業務專家定期輪流開講,解答法官助理在審判實務中遇到的問題,另外還定期舉辦法官助理沙龍,互相交流,總結工作經驗。
(三)設置法官助理參與“651”訴前解紛機制的合理性
(1)調審分離
長久以來法官“調審合一”的雙重身份遭到學界詬病,有學者認為,調解與審判是存在重大區別的兩種糾紛解決機制,將調解與審判分離才符合各自的規律,才有利于保障司法公正。為了更好地化解糾紛,很多法院引入了人民調解等外部調解力量,但是沒有在法院主導下的調解的效果往往并不好。翔安法院“651”訴前解紛模式下,由法官助理在訴前組織工作,并把控著審核調解協議這一關鍵環節,實現了調解主體與審判主體身份真正意義上的剝離。法官助理是調解工作樞紐和核心,有效促進調解率提升,同時又避免了訴前工作空轉,有效縮短案件審理周期。
(2)人才培養
首先,能有效解決法官助理、法官、書記員職責和管理交叉的問題,法官助理在訴前解紛發揮作用,法官專注于審判業務,書記員為法官提供事務性輔助,讓法官助理身份單一化、崗位職業化。其次,讓法官助理沖在“第一線”接觸案件,進行審閱卷宗、與當事人溝通等工作,法官助理的成長速度非常快。最后,有效為法院培養人才隊伍,防止“斷層”。通過司法考試的本科以上法律專業畢業生經公務員招考進入法院后,一般先當書記員,書記員的工作繁雜而瑣碎,經過幾年書記員工作,對于程序方面的事務很熟練,但是對于審判業務卻比較欠缺,要從書記員轉變為代理審判員,往往有一段壓力比較大的適應期和學習期。而在翔安法院“651”解紛模式下,法官助理在熟悉了程序性事務之后,在訴前程序提前擔任了類似承辦法官的角色,處理訴前保全、訴前鑒定、完成訴前調查、組織訴前調解、證據交換、在調查報告中歸納無爭議事實和爭議焦點等,有效地培養了業務能力。在法官助理處理完訴前調案件之后,該案件移送給法官,法官隨時對法官助理的工作進行審核、指導,雙方形成良性互動,能避免從書記員到代理審判員的“斷層”,有利于法院人才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