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宗保
摘要:伴隨安康市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專業大戶為骨干,其他組織形式為補充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在安康市農業發展以及脫貧攻堅工作中所能夠發揮的作用越發突顯了來。為了進一步推進安康市脫貧攻堅工作,文章將對安康市當前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展開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完善建議。
關鍵詞:安康市;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脫貧攻堅;完善建議
安康市,位于陜西省東南部,北依秦嶺,南靠巴山,漢水橫貫東西,河谷盆地居中,下轄漢濱區、旬陽縣、白河縣、石泉縣、平利縣、紫陽縣、嵐皋縣、寧陜縣、鎮坪縣、漢陰縣1區9縣。長久以來,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的特殊性,安康市一直存在貧困程度深、貧困面積廣、脫貧難度大、反貧率較高等問題。因此本文試圖基于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角度,探究如何通過對安康市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完善,從而實現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更好推進。
一、安康市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經營人員素質不高,技術人員緊缺
目前,安康市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專業大戶為骨干,其他組織形式為補充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但受農業經營主體經營人員普遍綜合素質不高,文化程度偏低影響,在面對紛雜多變的市場的時候,普遍表現出了應變能力不足、缺乏品牌意識等問題。比如瓜菜產業,目前就還停留在傳統的種植與銷售模式上,沒有注冊商標,導致瓜菜產品缺乏商品性,商品附加值較低。此外,受農業經濟發展落后影響,大量高技術人員都不愿意前往各個農業經營主體就職,先進農業技術的缺乏無疑制約了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建設與發展。
(二)發展資金嚴重不足,融資較為困難
對于安康市的一些大型龍頭企業而言,由于企業規模大,因此在融資方面并不會存在較大問題,由于償債率高,許多商業銀行也非常樂意向這些大型龍頭企業提供貸款服務,而且這些企業借款的時候還能夠享受銀行基準利率。但對于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主體而言,由于經營規模小,因此如果想要向商業銀行借款就非常困難,即使成功借到通常利率都不低。融資較為困難,直接導致這些農業經營主體缺乏發展資金,無法做大做強。比如許多通過土地流轉進行規模果樹種植的農戶而言,由于果樹種植這一方面目前國家并沒有明確的補貼,但前期資金投入又比較大,一旦后續資金沒有跟上,那么勢必導致這些經營戶運轉困難。
(三)土地流轉存在障礙,制約農業發展
農村經濟要發展,土地流轉是必然趨勢,同時也是進行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進行土地流轉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變農村產業結構,實現土地資源的最佳配置,進而為農民創造更大的收入。但受土地流轉市場機制不健全,與土地流轉相關政策制度的不確定性,以及農民傳統思想觀念的存在等方面因素影響,許多農民普遍存在不愿意長期土地流轉的情況,從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中的農業經營主體們實現對農地經營規模的擴大。不論是龍頭企業、合作社,還是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無論是進行農產品加工,還是延伸農業產業鏈,對生產性建設用地普遍存在需求,一旦缺乏生產性建設用地,那么其發展受到制約是必然的。
二、完善安康市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建議
(一)加強人員素質培養,輸送技術人員
針對農業經營主體經營人員普遍綜合素質不高,文化程度偏低以及技術人員缺乏問題,安康市政府相關部門應在培養渠道方面加以開拓,讓農業經營主體經營人員參與培訓及獲得培訓資源變得更加容易。在培養農業經營主體經營人員的過程中,要做到全面覆蓋、重點突出,比如可以在貧困地區建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人員培訓班的方式,重視對種植大戶、家庭農場主、科技農戶示范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等的培養力度,以便讓這些農業經營主體經營人員將自身的帶頭模范的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安康市政府還應當出臺相關激勵政策,鼓勵、支持以及吸引更多專業技術人員前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工作,讓這些技術人員為安康市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以及鼓勵、支持大學生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工作。在對大學生村官、大學生創辦、領辦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安康市政府應當在金融支持、貸款補貼、資金扶持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以達到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輸送更多人才的目的,更好地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
(二)強化融資服務功能,破解融資問題
為更好地解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中農業經營主體存在的發展資金嚴重不足,融資較為困難問題。建議安康市政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將競爭機制引入到現有農村金融體系中,降低金融機構設立門檻,鼓勵其他商業銀行,特別是地區性商業銀行前往農村貧困地區為當地農村金融發展以及脫貧攻堅工作作出應有的貢獻。同時,確保來自農村的存款主要用于扶持農業小企業和支持當地農業生產建設。二是大力推行信貸與保險捆綁發展模式。農業的高風險性是影響信貸機構偏好和農業小企業稟賦的主要因素,而提供農業生產風險保障就成為了降低農業風險的最有效途徑。在信貸與保險捆綁發展模式下,發揮保險企業展業工作深入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信貸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的困難,又可以提高農業小企業的信譽度。這樣既可提高農業生產者的稟賦,又能增強農村信貸機構對農業信貸的偏好。三是加強農村金融體系風險控制。基于農業產業的弱質性,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中的農業經營主體們其實都面臨著極大的風險。所以大力發展農業保險,開發更多適合農業經營主體的險種,對于保障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建設與發展具有尤為重要的意義。
(三)加強土地流轉服務,推動農業發展
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多樣化的適度規模經營,而多樣化適度規模經營的基礎在于土地。針對土地流轉存在障礙問題,為實現對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完善,推動安康市農村貧困地區農業發展,加強土地流轉服務勢在必行。一方面,創新農村土地經營制度,特別是繼續深化創新土地的所有權、經營權及承包權的流轉與歸屬,對土地承包權的流轉力度要進一步加大,為適度規模土地經營的開展奠定基礎。此外,還應注意保障具有承包權的農民利益,盡可能確保其在新型土地經營模式中能夠有所收益。對土地經營權的流轉范圍適當擴大,實現土地經營的規模化、組織化,助力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適應陜速發展的社會化生產和不斷變化的市場風險。另一方面,建議安康市政府應對現有的土地流轉服務體系予以健全。比如可以在土地流轉服務過程中充當信息流轉的中介角色,向土地流轉的需求方提供土地價格的評估、政策咨詢、土地流轉合同指導、土地流轉信息發布等服務,并監督土地流轉的過程。
三、結語
總而言之,相對于常規農業體系,新型農業體系具有的多元化、知本化、人本化、環境友好、可持續性等特點,使得其能夠在脫貧攻堅中發揮極大的促進作用。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夠給予其他相關人員一定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吳小梅.新常態下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研究[J].中國市場,2017(35):68+72.
[2]孟風玲,孫長山,馬艷.扶持和發展農業經營主體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J].農村科學實驗,2018(06):31.
[3]傅穎,宗鈺,王帥.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的問題研究[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31(04):19-23.
[4]董智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知識,2018(20):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