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智
【摘 要】邵陽藍印花布源自遠古時代苗族、瑤族人的“闌干斑布”和“蠟擷”,是一種既實用又具有審美價值的布料。這一傳統民間技藝作為大中專院校的一門地方特色課程,如何開展教學、拓展邵陽藍印花布的校園化之路,使之得以更好地傳承與創新發展,突出自我辦學特色,成為我們關注的課題。
【關鍵詞】邵陽藍印花布;校園化;特色課程;教學;發展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32-0155-02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邵陽藍印花布基本上是湘西南地區各家各戶的必備之物。但在外來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造成巨大沖擊的時代背景下,邵陽藍印花布這一民間工藝已在我們的現代生活中處于瀕臨消亡的邊沿,因此,這一傳統民間藝術如何得以傳承與發展,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在黨和政府的重視下,邵陽藍印花布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已陸續展開,本地區已有大中專學校開始針對于邵陽藍印花布這一民間工藝實施專業課堂教學,這為我們探索藍印花布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一種可資借鑒的視角。
一、邵陽藍印花布在湘西南民間美術特色課程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緣由
在湘西南的部分大中專院校中,現已專門開設了灘頭年畫、寶慶竹刻和邵陽藍印花布等一系列湘西南民間美術特色課程。而邵陽藍印花布之所以能成為特色課程走進校園、走進課堂,一是由于它曾在湘西南地區流傳甚廣,使用者眾多,只是隨著時代變遷而退出了現代湘西南人民的消費市場,其實它精美的圖案、吉祥的寓意及環保舒適的面料仍是老一輩湘西南人深刻的回憶;二是由于它帶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和湘西鳳凰、江蘇南通、桐鄉的藍印花布相比,邵陽藍印花布在紋樣造型和題材內容上都體現了邵陽多民族、多種文化交融的特點。
當然,邵陽藍印花布自身的特色是其成為湘西南民間美術特色課程的重要原因,但不容忽視的是,邵陽藍印花布課程在開設過程中通常會吸引大批學生,特別是其獨特的制作過程會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藝術與設計體驗,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兩點:
首先是圖案設計體驗。對于具備一定圖案設計專業知識的學生來說,在藍印花布圖案設計過程中,可以大膽運用自身所學對傳統藍印花布的各種圖案進行創新,開啟他們的設計創新思維;而對于沒有圖案設計專業知識的學生,藍印花布的圖案設計將是一次培養他們動手設計的機會。
其次是獨特的雕版制版體驗。在紙版上鏤刻各種紋樣,這比各種理論學習更有趣,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制作。
總之,邵陽藍印花布自身特色鮮明,制作過程雖然復雜但能為學習者帶來豐富的體驗,開設這樣的課程既能顯示它的獨特性又能吸引學生,讓學生學到相關傳統技藝,因此,邵陽藍印花布成為湘西南民間美術特色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二、如何進行邵陽藍印花布特色課程教學
傳統民間工藝的傳承都是以師父帶徒弟的口耳相傳方式進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普及面相對較窄,傳承速度慢,弟子素質的優良性沒有保障,繼承與發展受到限制,而在大中專院校開設邵陽藍印花布特色課程,使之校園化、專業化,能更好、更快地發展邵陽藍印花布。但面對如何教學這一問題,現階段開設此門課程的學校還未達成一致意見,基本上都是各行其是,本文以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聘請藍印花布傳承人進入大中專院校為學生授課傳授技藝。藍印花布傳承人可以為學生傳授藍印花布的傳統技藝,讓傳統的藍印花布藝術融入學生的專業學習中,把藍印花布的圖案設計與圖形創意、平面構成等基礎課程相結合,以民間藝術促教學,通過專業教學讓學生深入了解傳統的藍印花布藝術,讓學生積極參與藍印花布的繼承和學習。
(二)激勵學校相關專業教師積極參與藍印花布研究,讓教學與研究相結合。邵陽藍印花布進入校園,搬進課堂,單靠傳承人的作用是絕對不夠的,還必須建立激勵機制,鼓勵、發動大中專院校相關專業教師積極參與研究,把藍印花布傳統藝術融入教學中,讓教學與研究結合起來。專業教師也可在藍印花布傳承人的幫助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民間傳統技術上升為理論研究,再把這種理論研究成果運用于教學,讓更多的青年學生參與藍印花布傳承和發展研究。
(三)與現代教育相結合,開設藍印花布制作相關輔助課程。傳統藍印花布制作流程復雜,包含圖案設計、制版、印花、漿布、蒸布、染布、曬布、刮花、洗布九個步驟。其實,我們可根據傳統藍印花布制作的各個環節來開設相關課程進行學習與研究。如在大中專院校開設藍印花布圖案設計課程、藍印花布圖案制版課程,以及藍印花布的印染實踐課程。這樣,讓藍印花布的圖案設計更加豐富多樣,制版技術得到新的提高,改變傳統藍印花布受雕版限制而花樣不多的局限,使藍印花布的傳承和發展系統化、科學化。
(四)引導學生積極使用藍印花布設計個性化、時尚化的產品。傳統藍印花布圖案紋樣的設計善于運用比喻、象征、諧音和特定符號等手段,紋樣自然樸實,鄉土氣息較濃,但對于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說,卻少了一些個性化與時尚化,導致許多藍印花布產品沒有多少市場,不能走入人們的生活。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積極使用藍印花布設計個性化、時尚化的產品,如用藍印花布設計現代感十足的服裝、背包等,以此來與傳統藍印花布的“鄉土氣息”相調和,以滿足現代人們生活的需要。
三、邵陽藍印花布特色課程教學的意義
(一)邵陽藍印花布特色課程的開設,將進一步提高大中專院校學生的審美素養和動手能力。在開設該門課程的過程中,一般會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且實踐教學的學時偏多,讓學生對制作工藝有深入的了解并能自己動手創作作品,這將是一個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過程,同時在圖案設計環節也考驗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審美能力,因此,當學生單獨完成一幅作品后,他的動手能力和審美素養相應會有所提高。
(二)邵陽藍印花布特色課程的開設,可以帶動一批年輕學子積極參與藍印花布制作,讓年輕一代挑起傳承和發展傳統民間技藝的重擔。翻開非遺傳承人名冊會發現,現如今這些傳承人大多已趨中老年,而年輕一代沒有多少人愿意去學這些民間技藝,長此以往,很多民間技藝將會失傳。其實邵陽藍印花布也即將面臨這種情況,傳承人蔣振西、蔣良壽等都已步入老年,如何讓年輕人去學這項技藝已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在大中專院校開設這門特色課程,就會吸引很多年輕學子主動參與學習,傳承與發展的重擔將會順利地交接到他們的肩上。
(三)邵陽藍印花布特色課程的開設,可以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并弘揚湘西南民間藝術與文化。湘西南民間藝術與文化燦爛多姿,但隨著西方文化的涌入,還有娛樂文化與網絡文化的泛濫,現如今主動去了解和學習湘西南民間藝術和文化的人可能微乎其微,邵陽藍印花布特色課程的開設,可以讓學生利用學習藍印花的契機來進一步了解湘西南民間藝術和文化。
四、結語
現階段,大多數學校開設邵陽藍印花布特色課程的時間還不長,對于如何教、教什么內容、學生能學到哪些東西等問題還沒有統一的標準。未來幾年,開設邵陽藍印花布特色課程的學校之間還需加強聯系,這樣才能使該門課程的教學越來越規范,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左漢中.湖湘印染[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12
[2]蔣瀚海.邵陽藍印花布的制作與傳承[J].教師,2014.8
[3]顏新元.湖湘文庫風物·湖湘民間繪畫[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8.11
[4]吳元新,吳靈姝.藍布花布[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6
[5]宋俊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