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董云影
摘 要: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App的迅速發展,手機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使用設備。對于現今的在校大學生來說,手機更是他們寸不離身的工具。智能手機App已經深入到各行各業中,對于高校的課堂教學其運用形式也是相當顯著的,本文從智能手機在課堂教學中的影響入手進行深入分析,通過對手機App在高校專業課堂教學中的優勢和弊端進行簡要的分析和闡述,最后提出了手機App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手機App;課堂教學;應用形式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智能手機的產生和普及獲得了學生們的追捧,學生獲得知識不在僅限于傳統的紙媒模式,通過手機聯入互聯網成為大學生交流與學習的重要途徑,智能手機教育App的出現豐富了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同時為學生提供了智能化的學習條件與前提。然而這種新型教學形式的出現,對教師也有了新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不僅要熟悉教學內容,同時還能熟練操作手機App,并有效的結合到課堂教學中,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 智能手機在高校學生中的應用現狀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出于對手機功能的好奇,以及網絡娛樂等方面的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利用課堂時間“探索”手機,導致課堂上出現了大量的“低頭族”和“拇指族”。調查顯示,22.79%的學生在課堂上經常玩手機,47.91%的學生邊玩邊聽,63%的學生課堂上偶爾會玩手機。對此,很多學校也制定了相應的措施如各種手機收納袋,倡議書等讓智能手機遠離課堂。然而“無手機課堂”在移動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很難實現,單純的禁止手機在課堂上的使用不切實際,我們必須合理有效的將手機和課堂結合起來,將手機有利的一部分充分利用起來,使學生接觸到更寬廣的知識領域。
2 手機App在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第一,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智能手機App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通過手機App教學平臺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學生可以課前自主觀看App,針對所學內容進行梳理,將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課堂上由老師引導學生,進行面對面教學,通過翻轉課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充分享受這種被動變主動學習的樂趣,從而課堂學習中更能集中注意力。
第二,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網絡新媒體被稱為知識的“百寶箱”,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得海量的信息。教師可以通過手機App教育平臺發布課程相關的數字教材、授課計劃、學習要求以及課件、微視頻、圖片等教學資料,學生可以通過語音、文本、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學習,真正實現了多媒體教學。
第三,建立良好的師生交流渠道。利用手機App教學平臺,教師可以建立班級管理、發起課堂討論、投票或問卷、課堂測試以及課后作業等來豐富教學形式;學生可以通過私信和老師或其他同學進行溝通,直接交流學習中的疑難問題,讓學習變得快樂容易。
3 用手機App學習的負面效應
首先,減少了學生思考的時間。手機App教學平臺提供給學生大量的資源,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部分學生不經過思考就直接搜索答案,甚至同學之間互相發送答案,腦中的知識與日俱增,思考能力卻在下降。
其次,增加了學生玩手機的幾率。在教學中利用智能手機App的教育平臺,雖然能夠加強師生和生生交流,但由于學生較多,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存在利用手機互相交流的情況,不但自身在課堂上無法集中注意力,還會導致周邊學生無法正常聽講。
4 提升手機App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合理建議
手機App教育平臺帶來了正效應和負效應,發揚積極功能,抑制消極功能勢在必行。教師在利用手機App教育平臺時應當強化正效應,加強手機App教學平臺的學習和引導教育,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講解正確使用App的主要形式,避免學生受到網絡負面效應的影響,對學習產生阻礙性。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也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制定合理的學習規劃,通過智能手機App教育平臺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達到良好的App學習效果。
5 結束語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對當前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將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新的科技手段,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課堂外拉進課堂內,是教師們面臨的巨大挑戰。手機App以一種新的教學方式運用在高等教育的教學中,可以很好的利用學生的零碎時間進行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然而智能手機App在教育教學的領域中的推廣和普及還有漫長的路要走,需要教師進行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參考文獻
[1]金鑫鑫.淺談智能手機App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5):234.
[2]魏德才,程倩.智能手機與高校課堂教學之間關系的調查研究[J].遼寧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8):54-57.
[3]朱煥生.智能手機App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應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