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壯 陳虹地 張凱
摘 要:21世紀以來,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農機農藝融合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如果做到農機設計與發展能夠滿足目前農藝的要求,農藝的開發與研究能夠考慮到農機狀況的局限性,已經成為農業產業的重要問題之一,本文通過對長春市農業科學院的水稻示范基地的調查與分析,探索吉林地區水稻生產農機與農藝協調發展思路,以此推進東北地區農機與農藝的和諧發展,提高水稻產業的綜合效益。
關鍵詞:水稻;農機;農藝;結合;對策
1 發展現狀
1.1 吉林省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吉林省作為我國的主要產糧地區,經過了60多年的變更發展,由原來的傳統農業耕作模式向現在的集約型耕作模式轉變,與此同時,農業機械化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06年水稻的種植與收獲環節農業機械的開發取得了重大突破,直至今日,機械化水稻種植與收獲技術已經相對成熟。截止到2017年,吉林省水稻插秧機共計6718臺(其中包括手扶式插秧機5408臺,乘坐式插秧機1310臺);水稻收獲機2386臺(其中全喂入式水稻收獲機1208臺,半喂入式水稻收獲機1178臺)但是在整地、育苗、田間管理的過程中,仍有大部分農戶采取人工作業,機械化設備使用率較低。
1.2 吉林省農藝發展現狀
按照國家提倡發展的集約型、持續性的生態農業方針,近年來,吉林省為做好這一步,農作物栽培技術也在大力發展,經歷了漫長悠久的發展過程,農戶已經總結出了一套包含輪作間套、因地種植等方面的農藝技術,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傳統農藝已經逐漸落伍,靠經驗種田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的需要,新型的農藝措施在農村推廣程度較低,廣大農戶已經習慣了傳統種植模式,滿足生產現狀,如何能夠將現代農藝技術融入到傳統技術中,將是我省目前農藝發展需要克服的首要困難。
1.3 農機農藝結合現狀
農機與農藝的結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人們在長期的農業工作中總結經驗,分析結果的過程,是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進步,不斷更新發展的過程。為實現現代農業化生產,農機農藝的結合是重中之重,目前,農機的研制與生產的基本原則就是適應目前農藝的技術要求。吉林省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逐漸研究農機與農藝的結合,在省內各地區的中小型農場都形成了不同的結合方式。但由于目前對農機農藝結合的研究推廣還不夠,省內目前的結合情況還遠不能適應新時代農業現代化生產的要求。
2 我省農機農藝結合存在的問題
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農機農藝的結合問題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在理論推廣實踐的過程中還有以下幾個問題亟待解決:
(1)配套設施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農業機械化是需要農業、工業兩大行業相互協作,共同發展,工業部門在研發、生產農機的過程中具有較大的盲目性,不能根據市場動態與農民需求及時的進行調整。而農業部門沒有根據目前農機的情況開發、推廣響應的農業技術措施。因此導致目前農機農藝結合過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現象。
(2)推廣力度不足
主要表現在新型農機的推廣力度不足,農戶對新型農藝的技術還存在一定的懷疑。導致目前農業生產過程中還存在很大一部分需要人力完成,其次是推廣力度較小,在推廣的過程中投入資金較低,第三,農民普遍的文化程度較低,對新型農業機械設備和新型農藝接受緩慢,目前還以小型機械為主進行農業生產。因此在實際推廣過程中困難重重。
(3)農機農藝復合型人才培養不足
例如我省吉林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化專業與農學專業屬于兩個學科,兩個學科相互之間交流機會較少。因此導致目前我省的復合型人才的貧瘠。
(4)管理部門相互之間協調性不足
推進農機農藝結合發展的過程中,涉及到許多相關部門,需要各部門相互配合,協調發展,但目前農、林、牧、副、漁等部門均各自為政,各自部門發展,獨善其身,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在相互制約,因此也會造成農機農藝發展的停滯不前。
3 解決對策
為適應新時代農業發展的快節奏,吉林省農業相關部門應構建一套適應新時代農業發展的農機農藝結合規劃。做好農機農藝結合的合理規劃,大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依靠政府政策,打造良好的農機農藝結合物質條件
我省農業目前正處于由分散型農業向集約型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大型農業機具的采購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農民收入較低,購買大型農業機具較為困難,因此,政府的扶持是不可或缺的。
(2)提高農業人員綜合素質
近年來,吉林省大力著手培養農業復合型人才,提高基層農業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但這與高速發展的農業相比還遠遠不夠,如何能夠培養大量的農業復合型人才將是我省農業發展必須攻克的壁壘,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交流,促進省內農業各部門之間的互相學習,引進高素質人才,逐漸完善農業技術教育的培訓體系,從整體上提高農業人員隊伍的綜合素質。
4 結論
我省目前正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發展,農業技術的科學化,農業機械的現代化是發展的重點內容,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要條件,農業機械作為農機農藝結合中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應該時時了解農業現狀,緊跟時代的發展,力求以發展的角度對農業機械進行研究與生產。農業技術的開發與推廣應符合廣大農戶的需求,切實的做到為農民增產增效。農機農藝的持續協調發展,將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快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