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超
摘 要:地鐵給排水接口設計工作的有效落實,一方面能夠避免對地鐵功能空間造成影響,通過補償措施與轉接元件,提供更加適宜的給排水系統;另一方面根據不同專業的要求,更能夠有效保證給排水管道的整體性,由此降低使用故障發生的概率。
關鍵詞:地鐵工程;給排水系統;接口設計;要點分析
1 車站室外給排水接口設計
1.1 與既有市政給排水管網分界點
為了讓設計上解說更加規范且詳細,以下相關內容以某市地鐵6號線為例。在給水分界點設計上,車站內的給水系統與市政應得到市政確認,并將車站水表安裝在井線側。將管道引到市政接管的位置上后,將水表井、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等納入到工程數量表,并進行概算編制;將市政協調組織后的排水消能井作為廢水排水系統的室外設計界面,同時將污水管室外的化糞池的第一個檢查井為設計界面,沒有市政污水管區段進行參照的話,那么經過處理后的污水管應與最近的市政雨污混合管進行連接,就近排到自然水體中,但是車站給排水設計應將污水、廢水排水管引到市政排水管道之外,包括消能井、檢查井、監測井、化糞池等組成設備,并將這部分項目組成直接納入到總工程量中,編入概算中。
1.2 室外給排水接駁
保證管線作用發揮,設計人員應在設計的初始階段就對車站管線的相關資料信息進行掌握,熟悉車站位置與地下管線分布,市政給水管、市政雨水管、污水管的分布與走向,明確市政給水、排水接駁點,方便后期施工圖階段車站給排水與市政給排水管線之間的接口對接。整個施工工作難免需要對既有管線進行遷移,這其中有兩種遷移方式,非永久遷移與永久遷移,這些方式上的選擇給排水對外接駁帶來了較大的施工難度,但是也是工程運作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組成,直接關系到整個車站的消防工作水平與質量,故在對給水接駁點進行消防水池位置上的確定時,應依據車站不同排水點的屬性進行組織,讓市政廢水、污水管等基礎設置的設計方案更為完善,此處的設計不夠合理,可能導致二次破路整修,接入市政管網,不僅會增加任務量,還會讓車站的整體施工進度受到影響,因此車站室外給排水接口設計應在國家設計規范下結合實際,讓整個設計與施工對接工作更加流暢。
2 地鐵給排水接口設計分析
2.1 建筑設計分析
從建筑設計專業角度來看,給排水設計工作必須根據功能分區進行敷設,避免對建筑通行與功能造成影響的同時,還應該考慮到建筑美觀性的要求,才能確保地鐵功能使用質量得以保障。在此期間,建筑設計者需提供廢水泵房、污水泵房與消防泵房,根據地鐵功能空間的尺寸判斷適宜的給排水量,同時還應該設置專業的檢修房間,以便給排水系統故障時,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提供補償元件。其次,給排水管道設計過程中,必須根據建筑功能設計給排水坡度,并在給排數需求位置提供相應器具與管道接口,才能確保給排水系統構建具備其實際意義。另外,在給排水系統設計期間,應積極避開有衛生、安全等方面需求的房間,并提供相應防水措施,避免對建筑功能空間內部造成干擾,才能確定建筑設計滿足工程質量要求。
2.2 結構設計分析
結構工程是確保地鐵功能空間正常使用的前提,更是內部員工與旅客生命財產安全最基礎的保障。在地鐵給排水接口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必須根據結構工程圖紙判斷給排水管道的敷設形式,避免對建筑結構造成影響的同時,還應該在適當的位置設置管道檢修口,才能確保地鐵給排水系統功能能夠正常使用。其次,給排水設計期間,除非必要部位設置預留洞口,方便給排水管道敷設,應盡量避免破壞地下結構系統。在此期間,設計者必須根據孔洞位置提供預埋套管,并根據不同結構位置,選擇剛性與柔性防水套管,由此避免地下結構沉降對給排水管道的整體性造成影響。最后,在給排水管道設計期間,相關設計者必須在圖紙內詳細標注管道尺寸、材料、位置、標高等數據,以便其他專業敷設線纜與通風管道,避免設備及管線發生沖突,才能為后續地鐵工程的正常使用奠定堅實基礎。
2.3 軌道設計分析
在設計地鐵軌道期間,應根據軌道基土環境判斷適宜的排水坡度,并在適宜的范圍內設計集水坑,由此避免外界雨水等環境對地鐵車輛行駛造成影響。期間,在地鐵車站內應設置廢水泵房,并將集水坑與排水溝接入,轉而通過水泵等設備將軌道廢水排出地表,同樣能夠有效降低廢水對軌道材料與基礎土壤的侵蝕。另外,軌道排水溝與集水坑必須交由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設計,以此避免對地鐵軌道的正常使用造成影響。
2.4 通風空調設計
地鐵工程需要著重構建通風系統,確保地下空氣供應充足,避免對人體造成傷害,才能確保地鐵工程能夠正常利用。在此期間,給排水工程需根據通風線路設計要求敷設管道,避免二者相互交叉或影響。另外,通風空調出于功能性需求,通常需要提供設備冷卻用水,在此期間設計這應將設備用水與給排水管道隔離,并提供不同的管控閥門,才能避免二者相互干擾。另外,給排水管道設計期間,必須避開通風空調檢修等部位,以便為雙方管道檢修工作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2.5 人防設計分析
在人防設計過程中,必須明確人防工程構建的原理。期間,給排水設計者必須根據消防系統、防毒系統、生活需求、隔離措施等多方面功能性要求判斷管線埋深與行走路線,確保能夠滿足戰時庇護的基本要求,且能夠隔離外界環境污染,避免外界環境對地下給排水環境造成影響,才能為地鐵功能的使用提供良好保障。期間,進出人防地下室的管道必須設置隔離防護閥門,確保閥門安裝在明顯位置,且具備完善的保護措施。相應消防裝置更需要根據防火分區進行配置,由此避免對人防工程內部環境帶來損害。
2.6 配電設計分析
給排水專業提供給排水設備供電及給排水用房照明要求。在提供資料時,給排水專業應提供詳細的用電設備參數、臺數、相數及電壓等級、用電負荷等級、運行工況以及安裝位置,同時提供給排水及水消防平面圖,以便低壓配電專業對各設備房間進行供電設計。
2.7 消防設計分析
給排水專業提供給排水及消防設施報警及環境監控要求,例如消火栓泵組、電動蝶閥的控制要求、方式,及車站消火栓的位置,向消防專業提供車站廢水泵房、區間廢水泵房、雨水泵等的控制要求及方式。
3 結束語
地鐵給排水接口設計工作的有效落實,能夠有效保障地鐵建筑中的管道整體性,由此為工程空間的正常使用奠定扎實基礎,同時根據不同部位的要求,更可以憑借不同元件降低外界環境對工程質量的影響。故而,在論述地鐵給排水設計中的接口設計體會期間,必須明確地鐵給排水的目標與作用,并提供完善的技術維護措施,才能為地鐵工程的構建提供更全面的技術保障。
參考文獻
[1]王賽月.地鐵給排水設計中的接口設計體會分析[J].建設科技,2018(8).
[2]李斯寧.地鐵給排水接口設計與管理[J].民營科技,2016(4):184-184.
[3]周威.地鐵車站在給排水設計中的幾個細節分析[J].科技展望,2017,27(21).
[4]楊舒奕,周超.試析地鐵給排水接口設計與管理[J].工業b,2016(8):00011-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