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積極推行全面預算管理,確保生產管理與經營管理實現有機結合;以經濟活動分析為載體,有效提升企業成本管理水平;以內控管理為手段、ERP為平臺,持續夯實基礎管理等措施,切實提高企業財務管控水平,為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可靠的財務工作支撐。
關鍵詞:財務管理;全面預算管理;經濟活動分析;內控管理
當前,面對經濟形勢趨緊,企業經濟效益下行風險較大、投資成本緊張、社會環境復雜等多種不利因素,財務管理要緊緊圍繞企業整體工作部署,充分發揮服務生產、引領經營的作用,不斷推動企業向精細管理、科學發展、良性循環方向邁進,為提升企業生產經營水平做出積極貢獻。
一、積極推行全面預算管理,確保生產管理與經營管理實現有機結合
結合企業當前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要在管理理念上逐步實現三個轉變,即:由注重短期投入向中長期投入轉變;由注重生產向產量與成本并重轉變;由先干后算向先算后干轉變。在企業經營管理理念指導下,要從理順體制、完善手段、強化運行等方面入手,扎實推進全面預算管理,促進預算管理向規范化、精細化方向轉變,建立一整套科學、合理、公正、透明的全面預算管理體制并使之平穩運行。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并完善運行機構和管理制度。企業要把全面預算管理確立為一把手工程,以全面預算管理委員會為統領,以全面預算管理辦公室為協調,負責編制企業全面預算方案。要分級配置產量、分類核定成本,實現生產任務、工作量、價值量的相互匹配。堅持工作量和價值量優化配比原則,要按照“所有成本費用都要納入財務預算,所有預算支出都要落實責任部門和單位”的原則,對預算安排進行優化調整。要將年度預算細化形成單位承包預算、部門單項預算、部門控制預算、部門經費預算。把該下撥給基層單位的資金全部下撥,使各單位預算指標基本可以“跳起來、摸得著”,有效傳遞了成本壓力,扭轉基層單位“等、靠、要”的思想,為嚴考核、硬兌現打下基礎。
細化預算項目,最大限度地落實和實施以業務工作量為基礎的零基預算思路。要按照預算做細的總體思路,根據單位、部門生產費用的分類和投向,逐一擬定各項費用的預算方法。要結合企業實際,編制合理有效、量價分離的業務預算、消耗標準和財務預算,實現工作量與價值量雙向管理。
優化調整和決策平衡。在分項優化確定各系統、單位的投入后,要研究成本配置與產量配置的內在規律,遵從“注重投入效果、體現效益優先”的原則,建立經濟數學模型,對預算安排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要按照成本與收入的對應關系,將成本逐項預算到各個構成部分,并依據構成部分的成本水平進行效益評價和產量配置,實現最小的成本、最大的效益。
充分發揮全面預算管理辦公室的作用,將企業的各種資源和工作目標任務整合到一個平臺上。機關職能部門要在預算分解下達與運行考核中持續對生產任務、方案設計和工作量進行優化調整,對各基層單位各項成本指標進行反復平衡優化,努力減少無功低效支出和設計決策浪費。在部門優化、預算管理辦公室優化的基礎上,由預算委員會按照“五統一”原則與持續有效發展的要求,進行決策優化、平衡并組織實施,有效壓減無效、低效支出。
二、以經濟活動分析為載體,有效提升企業成本管理水平
建章立制全面推行經濟活動分析。要通過工作例會和經濟活動分析會,及時了解、掌握和發現生產經營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制定解決辦法和措施,明確責任部門和單位進行落實整改,并把整改情況說清楚、講明白。要根據經濟分析會分析結果,對預算超支單位采取專門聽取匯報、個別談話,組織財務、經營重點解剖和專門督促等辦法,幫助基層單位制定措施、嚴格控制。
以分析促管理,不斷提高成本運行質量。要以經濟活動分析會為載體,加強財務與生產經營的結合力度,實現對業務工作量和價值量的雙重控制。要對成本費用項目細化分析,認真審查成本費用開支的合理性、必要性,及時發現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制定措施,優化改進。要強化重點費用的跟蹤分析工作,結合項目組管理、降本壓費,在企業上層和基層層面上組織對重點費用進行跟蹤分析,認真進行各項指標的縱橫向對比,剖析重點費用的變動趨勢,為企業決策提供依據。
同時,要積極拓寬投資與成本管理思路,實現由單純控制成本向有效實施成本管理的轉變。要針對成本上升、生產與成本不匹配等諸多不利因素,研究把握變化規律,拓寬投資與成本管理思路,提高成本運行質量。要將成本管理的重心向生產過程控制轉移,實現價值量與實物工作量的有機統一。要積極開展成本研究工作,尋找高成本控制的著力點,努力實現效益和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積極構建四道防線,建立成本預警機制。一是構建現金流防線。要通過加強資金預算的管理和分析,對預算超支單位,暫停相關資金的撥付,從源頭上把好資金支出關。二是構建ERP防線。要堅持月度預算審批制度,逐項設定預算限額并在TR模塊中進行設置,實行月度預算執行的適時控制。三是構建內控審批防線。要對預算超支單位,在確保正常生產性費用投入的前提下,通過內控審批,壓縮行政辦公費、維修費用、材料費等項目的審批。四是構建考核防線。要嚴格執行考核兌現政策及分析匯報制度。要通過四道防線的建立,建立成本預警機制,形成上下聯動控制非生產性支出的良好局面。
三、以內控管理為手段、ERP為平臺,持續夯實基礎管理
要結合企業生產經營實際全面加強內控管理,不斷修訂完善企業內控手冊實施細則,細化業務流程,建立健全各項配套制度,狠抓流程和控制點的執行。要針對內控流程點多面廣、管理復雜的實際,堅持以“抓管理、堵漏洞、促規范、提效益”為指導思想,以“管理受控、操作簡便”為原則,著力突出成本預算、投資決策、采購管理、現金流支付、關聯交易結算“五條主線”,努力做到關口前移、過程控制、加強管理,嚴把內控風險點和控制點,想方設法減少經營風險。
要堅持“整體規劃、完善功能、擴大應用”的工作思路,從人員和制度入手,建立ERP關鍵用戶、骨干用戶、最終用戶三級支持保障體系,形成企業經營管理信息化應用框架。要從部門業務需求入手,挖掘ERP系統功能,在合同、結算流程優化、財務稽核、投資統計、物資質檢等方面優化系統功能。要從梳理源頭數據入手,拓展ERP信息應用,更深層次地挖掘、利用系統數據,為日常管理、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初步形成了能夠適應不同層面的信息查詢體系,搭建起上下級之間溝通交流的平臺,進一步夯實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
作者簡介:
陶華(1972—),女,重慶市梁平縣人,大學本科,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