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解決我國國有大型體育場館運營難的問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一談到運營,很多場館就會拋出不能影響公益性開放的理由,更不能因此斷了場館的財政補貼。國有大型體育場館多屬于事業編制,在主管領導求穩思想的指導、體制機制的限制、職工鐵飯碗思想的大環境下,事業單位搞經營,如果管理不創新、不改革,基本上寸步難行,個人認為:體制機制就是生產力。本人從事奧運場館的規劃建設10余年,并不了解場館管理,自四年前新任國奧體育館館長一職以來,一直處于學習和積累的階段,長期以來場館管理的問題始終縈繞在我腦海。本文就對如何處理好大型體育場館經營與公益性開放、場館管理淺談一下自己的認識和做法。
【關鍵詞】大型體育場館;管理;經營;公益性開放
一、近幾年國家對大型體育場館運營的政策背景
第一,國辦發〔2010〕22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我國第一次提出了體育產業是朝陽產業,要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排頭兵,予以大力發展。
第二,2013年10月,八部委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大型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改革創新 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意見》。意見針對大型體育場館首次提出要融入演藝、會展等多功能設計,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其次要突出體育功能,積極引進國內外體育賽事,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競賽、表演、健身等活動。充分利用設施條件,積極提供和開展健身指導、體育培訓等服務。該文件將傳統意義上的體育場館的公益性進行了拓展和延伸,提出了打造體育服務綜合體的概念,開始向體育發達國家的場館經營學習。
第三,〔2014〕46號文件,《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文件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把體育產業作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培育扶持。文件要求創新體育場館運營機制,積極推進場館管理體制改革和運營機制創新,引入和運用現代企業制度,激發場館活力。鼓勵場館運營管理實體通過品牌輸出、管理輸出、資本輸出等形式實現規模化、專業化運營。
從以上3個國家政策,我們可以歸納為:體育事業即公益事業,大力發展體育產業是促進體育事業發展的基石,大型體育場館必須推進體制改革,增強復合經營能力,實現最佳運營效益,通過經營手段反哺體育事業,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體現大型體育場館的公益性。
二、大型體育場館經營的必要性
1.大型體育場館有經營性
經營是提高體育場館使用率的有效手段,他能有效解決大部分場館因經費短缺造成的年久失修、設施陳舊、無法提供配套服務設施等問題。除此之外,場館開放就要消耗水、電、氣,管理單位需要為此付出人財物,因此拓寬場館的經營渠道,才能更好保證場館發揮其公益性,避免發生場館建好就閑置,開業就虧本的情況。
2.大型體育場館公益性開放與經營并存
大型體育館過分強調公益性和社會性時,大量賽事功能資源會被閑置,例如各種技術系統、觀眾設施、功能用房,這會造成國有資產隱形流失,同時也沒有實現場館的規劃功能。當然,體育場館如果過于重視經濟利益的獲取時,就會出現由國家投資建設的國有資產變成某部分群體的私人財產,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我國曾經出臺過一套考核公共體育場館的指標體系,綜合對一個場館進行打分考核。這個指標體系,在當時還是發揮了很好的指導作用。但作者也承認,這個評價體系還要分區域,分性質,尤其對于大型場館群中的某個場館來講不應該量化,而應該以場館群整體為一個單位進行考核。國內各大奧體中心就屬于此類情況,可以分性質發揮各自的優勢,側重點各有所不同,以獲取最好的總體績效。
大型場館的公益屬性能否實現,并不取決經營活動本身,而取決于國家法制的健全和完善。國家可以通過法規調節,量化公益活動的數量和形式,同時從經營者手中提取利潤,再把它投資到體育的福利性方面去。
三、國奧體育館經營管理的思考
1.北京市大型體育場館的經營現狀
北京市觀眾數量超過6000人的大型體育館屈指可數,現就高校以外的大型體育館做一簡要介紹。五棵松體育館,已打造成一個綜合體,2008年至今完全企業化運營,冠名費、廣告費、門票提成是其主要收入來源,場租費只占到總收入的18%。他是CBA北京首鋼籃球隊主場,全年體育類活動占40%左右。主館不對群眾開放。國家體育館,由京演公司負責運營,奧運會后直至2013年才開始承接各類商業活動和體育賽事,主館和附屬館均不搞群眾開放。工人體育館,隸屬于全國總工會,目前為小劇場+體育館模式,長年文藝演出和商業活動,不對群眾開放,年均50場活動,收入穩定在1400萬元左右。首都體育館,作為體育總局的冬季運動項目管理中心,以舉辦冰上項目比賽為主,二層觀眾廳長年搞展銷會,該館對外承接各類商業活動和文藝演出,主館不對群眾開放。
2.國奧體育館的經營現狀
承接各類體育比賽、商業活動為主,空閑期對群眾開放。隨著體育產業的不斷發展,體育館的大型賽事和活動越來越多,近4年體育館年均舉辦大型賽事和活動60場以上,其中基于引入CBA、NBL比賽和各種運動會,體育活動場次提高到了65%以上,應收收入1400萬元左右,對群眾開放時間平均不足100天,日均收入不足3000元。
3.國奧體育館經營管理的思考
(1)堅持以體為本的體育公益屬性。國奧體育館要準確把握公益性與經營性的關系,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近幾年國奧體育館體育類活動已經有很大的提升,體育館將長期堅持扶植體育賽事活動,以公益價格承接更多的體育賽事、體育活動、企事業單位和學校的運動會等。隨著北京北控和北京國安雄鹿兩支職業籃球隊的長期駐場,籃球項目將作為國奧體育館的一張名片,吸引更多的籃球業余賽事來到國奧體育館。
(2)弱化對散客開放,強化團體類全民健身活動新理念。國奧羽毛球俱樂部是北京第一家專門搞羽毛球開放的場館,一直以專業的場館、低廉的價格享譽京城,但隨著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大型體育場館對散客開放的模式已將完成使命退出歷史舞臺。我們過去10年的經營模式是附房出租辦公+場地開放打羽毛球,現在的模式是清退所有租戶,恢復配套用房原設計功能,承接各類大型活動和賽事,閑暇時間對散客開放。場館的全民健身活動也由傳統意義上的散客開放轉變為:各種團體類的體育活動為主+散客健身為輔的多元模式。
(3)開展多功能體育項目的經營。國奧體育館在大型活動的間歇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健身活動,提高場館的公共服務能力。例如在主館打造自主品牌的全民健身賽事、在觀眾大廳開展輪滑、瑜伽等項目培訓、在地下訓練廳常年開展籃球、藝術體操培訓、非保障用房租賃給籃球俱樂部、運動康復、文體公司等與體育館業態吻合的公司,打造體育生態圈。
(4)全力打造大型賽事和文化活動中心。從北京市大型體育館的介紹中,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大型體育館沒有對群眾開放搞全民健身,而是充分利用其位置優勢,巨大的觀眾看臺容量,以及完善的配套附屬設施,大力搞產業開發。近幾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引導,越來越多的人都意識到大型體育館搞群眾開放是高射炮打蚊子,是對資源極大的浪費。專業化服務已普及到各行各業,體育服務也是如此,并不是全部都面面俱到。場館地理位置不同、規模不同,就會呈現不同的特征,有的側重專業隊訓練、有的側重群眾健身、有的側重大型賽事和活動。國奧體育館可以集中經營優勢力量承接高規格的商業活動和體育競賽,提高的經濟收入用于奧體中心舉辦更多的公益比賽或免費開放,也可以用于興建或改善更多的健身設施免費提供給百姓使用,這樣整個奧體中心協同發展,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形成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的良性循環。
(5)物業服務社會化規范化。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模式下,人員臃腫,缺少激勵機制和獎懲措施,人人大鍋飯,這是造成大型體育場館成為地方政府包袱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管理落后,服務無法標準化的癥結所在。自我管理場館以來,開始逐步推行服務社會化。目前,中控室保安、保潔人員兩塊業務共計20余人已委托社會公司。接下來,隨著在編職工的退休,還會將物業保障、服務接待兩塊業務,約10個崗位納入社會化的范疇。場館只保留約10人左右的管理人員,涉及綜合、經營、技術和安全管理,這部分人盡量做到人盡其才,量化考核。
(6)場館管理標準化流程化。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模式下,由于缺少對權力的監督,普遍存在有規定沒人執行的情況,人管大于制度管,權力集中在少數干部手中。現代企業制度的最大區別就在于有沒有制度和細化的工作流程,對于體育場館日常管理、大型活動管理也是如此。檢驗一項工作是否做到規范化流程化最好的辦法就是看一個新員工能否通過學習崗位手冊,迅速的承擔起工作任務。
任何一個運行良好的企業都應該遵循有規可循、層層監督、違規必究、獎懲得當的原則。隨著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推進,絕大多數事業性質的大型體育場館都將轉為企業,大家短期會有不適應和陣痛,但體育產業的繁榮離不開轉企這一步。我相信對全國近千個大型國有體育場館來講,一定有信心迎接挑戰,抓住機遇。
作者簡介:
馮華彬(1978—),籍貫:貴州省赤水市,研究方向:企業管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管理學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