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近幾年,“特色小鎮”這個概念炙手可熱,相關部門先后發布了第一批、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名單,一時間特色小鎮風頭無兩。但是隨著第三批特色小鎮申報工作出現重大調整、防止特色小鎮房地產化等政策的出臺,一些借著特色小鎮的名義攬資金、搶資源、變相房地產開發的做法得到遏制,特色小鎮又面臨同質化競爭、“千鎮一面”等問題,其發展面臨瓶頸。站在十字路口上,特色小鎮發展到底路在何方?《特色小鎮理論與案例》一書給出了部分答案。
一、對特色小鎮的定義有獨到之處
作者的理論基礎十分夯實。作者想讓讀者從根兒上搞清楚什么是特色小鎮,為此,作者深入剖析了特色小鎮的定義、由來、發展路徑,還羅列出各部委對特色?。ǔ牵╂偢拍畹慕缍?,總結了特色小城鎮的建設意義等。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于,作者對發源于浙江省的特色小鎮做了深入分析,并比較了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簡稱三部委)文件中的特色小鎮與浙江省特色小鎮本質上的區別,即:三部委提到的特色小鎮原則上為建制鎮(縣城關鎮除外),優先選擇全國重點鎮;而浙江省倡導的特色小鎮不是建制鎮,強調的是平臺概念,其“非鎮非區”,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一個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一個區,是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在此基礎上,本書明確提出特色小鎮的含義:特色小鎮主要指聚焦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特色小城鎮是指以傳統行政區劃為單元,特色產業鮮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經濟規模的建制鎮。
從根兒上清晰理解特色小鎮的含義,理順 “特色小鎮”這一名詞背后代表的不同含義,厘清各個含義之間的關聯,并提出自己的觀點。本書作者對特色小鎮基礎含義的把握,一氣呵成,扎實有力。
二、對相關概念的區別和聯系分析得入木三分
本書分析了特色經濟與特色小鎮建設、產業集群與特色小鎮建設等內容。特色經濟部分包括特色經濟的內涵、特色經濟的發展模式、不同區域小城鎮特色經濟的“特”、以特色經濟推動小城鎮建設等內容;產業集群部分包括產業集群概念與特征、產業集群對小城鎮建設的意義、產業集群發展以小鎮為依托、產業集群推動城鎮化進程、產業集群與小鎮建設的關聯性等內容。
作者注意到特色小鎮與特色經濟、產業集群的聯系,但是也注意到它們的區別,作者強調“特”,對相關概念的分析就能入肌理、夠透徹。以產業集群和特色小鎮的關系為例,它們有關聯但是又明顯不同,本質在于特色小鎮以“特”為命脈,無法像產業集群一樣可以復制。從經濟學的理論上看,如果某個區域沒有差異化,沒有特色,競爭的結果是經濟利潤為零,沒有利潤,沒有附加值。所以某個區域要獲得生命力,獲得附加價值,就必須要有特色。但是小城鎮要找到特色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容易習慣性地走上城鎮發展的道路,搞產業集群、搞園區建設、招商引資,然后房地產開發這一套,先讓土地增值,再以土地增值的方式來獲得資金,然后通過一些廉價的優勢招商引資,吸引產業進來。產業追求做大,比如以引進500強企業為榮耀。如果大家都是這樣一個思路,就沒有特色,最終所有的事情都回到了原點。
所以,到底特色小鎮怎么發展?落實到每一個小鎮的發展,它的特色來自于什么地方?是文化上的特色,還是歷史上的特色的延伸,還是你抓到了發展的一個機會?像烏鎮一樣,抓到互聯網算一個特色嗎?這個是本書對我們的啟發,有待思考。
三、對特色小鎮建設現狀的闡述一針見血
本書介紹了我國特色小鎮建設現狀,包括基礎條件、參與主體、創新方向、資金支持、障礙與瓶頸,還結合實際分析了新興產業培育對特色小鎮的作用等,這其中重點分析了如今備受追捧的互聯網技術、大健康產業和金融產業等對特色小鎮發展的推動作用。
以金融產業為例,作者并沒有人云亦云地吹捧金融激活小鎮建設,而是針砭時弊,指出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金融支持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金融體系在特色小鎮融資中缺乏效率;二是金融支持對特色小鎮建設融資中出現真空,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不夠;三是金融資源在特色小鎮建設中配置效率不高,大量的資金流向國有企業、大項目,造成資金的重復投入,而一些小型城市的融資需求卻得不到滿足,資金的供給與配置不均衡。為此,作者還提出解決思路,包括:正確理解城鎮化建設與資本關系、以資本引導掙脫特色小鎮以開發商主導運營困境、借助金融工具實現特色小鎮的市場化運營等。
四、兼具廣度和深度
在廣度方面,作者分析了我國特色小鎮建設模式,其中包括運營、建設、盈利、融資等各個環節的環節,還重點對PPP模式做了介紹;從行業分類角度分析了我國特色小鎮建設情況,包括旅游小鎮、特色農業小鎮、互聯網小鎮、體育小鎮、基金小鎮等8種我國重點類型的特色小鎮;從12個省市分析了各地的特色小鎮建設情況,包括浙江、天津、江蘇等特色小鎮發展特點鮮明的省份。
在深度方面,以PPP模式的介紹為例,作者在特色小鎮的融資模式方面重點提到了PPP模式,包括特色小鎮應用PPP融資模式的必要性、特色小鎮應用PPP融資模式的可行性、特色小鎮PPP模式運作流程設計、對特色小鎮運用PPP模式的政策建議等。再以旅游小鎮的介紹為例,因為旅游產業是特色小鎮的常見類型,作者做了詳細闡述,包括旅游小鎮的分類、旅游小鎮建設的意義、旅游小鎮開發現狀、旅游小鎮開發模式、旅游小鎮建設案例等內容。
五、兼具閱讀性和工具性
本書第二部分“國內外特色小城鎮建設案例賞析”收錄了5個國外特色小鎮、22個國內特色小鎮案例,并從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產業融合及其他4個角度來分析特色小鎮建設經驗;第三部分“我國特色小城鎮建設相關政策”收集了中央所有涉及特色小鎮的政策及20個省市涉及特色小鎮的政策。案例欣賞擴寬讀者了解世界各國特色小鎮建設的視野,政策集錦方便讀者查閱我國特色小鎮建設的相關政策文件。所以,本書可作為案頭書,亦可作為工具書。
六、為小鎮發展指明方向,值得細讀
從整體來看,本書包含了特色小鎮的戰略框架、案例解析、實戰技巧,幾乎為一套全運營手冊,兼具深度和廣度、理論性和實踐性、閱讀性和工具性。
目前,喧囂塵上的特色小鎮建設到了冷靜期,我國的城鎮化建設也進入關鍵期,特色小鎮建設得到政府的高度關注,給予各種政策支持并取得醒目成績的同時,各方參與特色小鎮建設熱情高漲,預計未來幾年將迎來快速發展期。但整體來看,大部分地區培育創建特色小鎮尚處于起步階段,不同地區的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生搬硬套、本末倒置等問題凸顯。一些地方出現簡單照搬國內外先進發展模式、房地產開發較快而配套設施建設不足等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也有些地方為了提高政績,有重蹈此前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一哄而上、只重數量不重質量的傾向。如何屏蔽亂象,理解特色小鎮的本質,厘清特色小鎮與相關概念的聯系和區別,看清特色小鎮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學習國內外特色小鎮的成功經驗,了解最新的國家和各省市頒布的特色小鎮方針政策,找出特色小鎮未來之路指向何方,本書值得你靜靜品讀。
七、若有續本,可分冊從細分處深入研究
本書洋洋大觀,若精雕細琢,可以從細分處再度著手。
一是補充新的內容,如特色小鎮政策的新變化、申報的新要求,特色小鎮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發展的新趨勢,新的特色小鎮類型,新技術在特色小鎮發展中的應用等。
二是部分細節可以單獨成冊,比如特色小鎮與園區經濟、特色小鎮與工業化發展的區別和聯系等本書尚未提及,但內容深遠,可單獨撰寫;再如特色小鎮現狀分析部分,可以增加特色小鎮與大數據開發、特色小鎮與區塊鏈等內容,細化互聯網技術應用。又如特色小鎮建設模式分析部分,隨著越來越多的學者分析特色小鎮建設,對特色小鎮的運營模式和盈利模式提出很多新理論和新觀點,本部分可以單獨成冊,獨立撰寫。
三是案例賞析部分也可以列出一些失敗的案例?!笆∧顺晒χ浮?,成功的經驗或許無法模仿,但是失敗的經驗卻可以吸取,防范于未然。當前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選取典型案例做分析,更能警醒小鎮建設者。
四是可多增加數據分析,比如現狀分析部分可多引用數據,數據比文字更有說服力,也更直觀,也便于分析。
(注:《特色小鎮理論與案例》2017年12月由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文丹楓、朱建良、眭文娟著,ISBN978-7-5096-5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