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露晶
【摘 要】采購招議標管理是降低企業采購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既可規范采購行為、使采購業務的全部過程公開、透明化,亦可利用投標人之間的競角逐,找到最利于企業的采購價格。本文旨在剖析建筑企業實施采購招議標管理的優越性及實施對策,實現從細節上無縫對接,最大程度地將招議標管理制度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關鍵詞】采購;招議標;優越性;實施對策
一、引言
目前,由于國內市場競爭的日新月異、知識更新的瞬息萬變,建筑企業的盈利空間越來越小,若想提高利潤,就必須降低運營成本。建筑企業在資產處置、工程分包、船舶修理、物資采購方面,實施招議標管理制度,是其從源頭及過程進行成本控制的有效機制,與工程造價、施工進度、施工質量、安全管理息息相關,直接影響了建筑企業成本的高低及其可持續發展。
二、實施采購招議標管理的優越性
1.消除采購中不健康的現象,改善建筑企業內部風氣
實施招議標采購管理前,建筑企業內部存在許多不健康的采購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經常發生零星采購的需求部門,平時習慣了“隨用隨買”,沒有長遠計劃,突如其來的約束,打破了其懶散的工作模式,覺得招議標管理程序繁雜、耗費時間長,是徒增工作量的無意義行為;第二,多數采購需求部門都有穩定合作的供應商提供物資設備或服務,招議標管理迫使其改變原先以供應商的親疏關系為導向,一切從企業利益出發,因此多少會產生一些抵觸情緒。企業實行招議標管理可以消除不良采購行為、激發職員的主人公意識,引導職員形成以企業利益為主導的價值觀,從而使對采購的監督意識無形中從主辦部門轉移到每位職員身上。
2.提高職員處理業務的計劃性和預見性,減少或杜絕事后合同
事后合同在建筑企業中屢見不鮮,容易產生合同糾紛,影響建筑企業的聲譽。除搶險、救急等突發事件容易造成事后合同外,多數事后合同是由于企業管理懶散、粗放無序造成的。事后合同是在雙方權利和義務已經履行完畢后訂立的,此時合同條款的訂立不夠詳細,沒有進行公開透明的招議標過程,不能有效的控制項目成本。實施招議標管理可促使職員快速掌握招議標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的流程,提高其處理業務的計劃性與預見性,以減少甚至杜絕事后合同的產生。
3.引導建筑企業既重視審核采購需求計劃,也重視隱性資產流失
為控制成本,建筑企業通常非常重視資產由貨幣資金轉變為存貨的流失,因此其對需求部門報送的采購計劃的審核較為慎重,比如對采購范圍、價格、質量的控制嚴格把關,但卻容易忽視隱形資產的流失。比如,有的建筑企業購進的備件因施工工藝的改進而不適用,就擱置在倉庫內不予處理,有的建筑企業購進的大額裝備因種種原因閑置,雖然賬面價值未少,但實際使用價值卻因年久擱置或日曬雨淋而在不斷的流失。實施采購招議標管理后,職能部門在周而復始的審核采購計劃時,會逐漸關注到隱性資產的流失,因而會衡量采購與存貨管理之間內在關聯,降低隱性資產的損失。
4.促使建筑企業改變單一的招標方式與中標辦法,關注長期效益
目前建筑企業常選用的招標方式是邀請招標,采用低價中標法。而邀請招標的方式容易引起被邀請的投標人串標哄抬標價,低價中標法則過于關注短期效益及單筆采購的價格,對采購的綜合成本考慮不足,這在備件的采購中尤為突出。對于不在總部辦公的使用部門而言,參加開標會的是其主管部門,確定中標單位時并沒有征求使用部門的意見,以致每次采購中標的廠家不同,造成原本是配套關系的零星配件與新購大型備件之間出現斷節,備件之間并非全部通用,已存零星配件無法與新購大型備件相匹配,因此不得不重新購買新的零星配件。這不但提高了采購的綜合成本,還造成供應商頻繁的更換。這種關注短期效益的采購方式,無意中與供應商形成了一種零博弈的談判方式,無法分享供應商運營整合中的利益。在招議標管理的實施過程中,這些問題將會逐漸浮出水面,迫使建筑企業逐步完善其招標方式與中標辦法,更加關注企業的長期效益。
三、發揮采購招議標管理優越性的實施對策
1.深入貫宣,改變員工不愿招議標的思想,形成“全員監督”的局面
招議標采購程序降低了建筑企業的運營成本,打破了舊有采購模式下形成的利益格局,勢必存在一些落實障礙,實施時應做好如下工作:第一,加強對招議標采購程序的貫宣與講解,盡量最大范圍的將其公開化,可把采購程序制作成音頻或視頻課件,放在企業辦公軟件的公告欄內,讓每位員工自行下載查閱學習,讓員工熟悉制度、認知制度。第二,從招議標采購的目的、原則入手,進行深入貫宣,明確招議標采購是企業創新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提高員工對招議標采購的認識,消除其對招議標采購的抵制情緒。第三,建立積極健康的企業文化,關愛員工、尊重員工,讓員工對企業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認同感,員工就不會認為對采購的監督是領導的事,容易形成“全員監督”的局面。
2.夯實管理基礎,建立完善的招議標及合同管理辦法,杜絕事后合同
完善制度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第一,制定《招議標管理辦法》,對項目招標條件、標前管理、招議標程序、標后管理、招議標紀律、特殊情況不宜招議標項目的管理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定,規范招標行為;制定《合同管理辦法》,對合同管理部門、承辦部門、合同的訂立和審批、合同的履行及變更、解除、合同的爭議處理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定,權責分明。第二,夯實管理基礎,提高建筑企業的管理水平,各部門應根據工作進度有計劃的進行采購招議標,盡量避免和減少過于緊張的采購招議標行為。第三,在管理過程中,有些搶險、應急類時間,由于時間緊迫,一般較難實施全套的采購招議標流程,為避免因死板的固守制度而造成更大的損失,此時可采取不宜招議標模式。
3.嚴審采購需求計劃的同時,加強存貨管理,及時處理呆滯物資設備,降低損失
對于因采購計劃與實際采購相左而購進的物資設備,或是因技術進步而被淘汰的、工程現場遺留物資等種種原因造成的呆滯物資設備,應及時出售或調往有需要的部門使用,使其在運動中增加價值,而不是在呆滯中不斷貶值,降低損失,有效避免隱形資產的流失。
4.建立評標專家庫,并定期維護
讓各相關部門從部內推薦2至3名人員,經審核合格后入庫,建立評標專家庫,入庫的專家應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知識。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庫內專家參加內、外部自我提升培訓,并及時維護專家庫。組建評標委員會時,要確保使用部門是其中一員。評標時,評標委員會組長不講帶有主觀色彩的誘導性建議,盡量客觀的闡述相關情況,定標時,要多考慮使用部門的意見,不但做到公平公正,還做到貨符所需。
5.建立價格信息庫,科學評標、定標;建立合格供應商庫,對供應商實行動態管理
建立價格信息庫,避免不合理低價中標,提高供應商履約能力。第一,以國家價格主管部門公布的指導價為基礎,結合企業自身及同行企業的實際采購價格,成立適用于本企業的價格信息庫,及時對庫內價格進行更新、調整,實行動態管理。第二,認真組織市場調研,采用各種方式多方詢價,把握市場行情,確定市場現價。第三,對市場現價進行地區差價調整,確定標底價,結合標底價科學的評標、定標。
建立合格供應商庫,對供應商資格實行年審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對供應商的履約能力、運營狀況進行評價打分,并分成不同等級,建立供應商黑名單庫。企業可以根據供應商的等級,進行不同的供貨安排,避免與供應商形成競爭狀態,與供應商的運營整合,可讓企業實現技術、成本、質量、速度等方面總體價值最大化,實現雙贏。
綜上所述,建筑企業實施采購招議標管理改變了以往單一部門簡單比價,由個別人決定供應商的操作模式,不但為企業降低了成本,還有效防止了供應商重構建人情關系網、輕貨物質量的行為。企業從此邁入“制度管人”的良好運行軌道,公正、公平的原則增強了企業采購各環節的廉政建設,企業的管理人員、采購人員的素質均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