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易文
【摘 要】目前,原有《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背景下事業單位經濟體制改革的需求,2017年新制度的發布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帶來極大影響。本文圍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中的會計核算、預算管理、預算支出等方面展開研究,初探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開展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
【關鍵詞】財務管理;事業單位;新會計制度
2017年,財政部發布《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在繼承原會計制度合理內容的基礎上,實現了重大的創新和突破,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核算方法大幅度完善,能有效推進事業單位經濟體制改革。因此,對新會計制度開展研究,對事業單位不斷提升財務管理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和新會計制度概述
1.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概述
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是單位在開展業務活動期間,進行相關經費的籌集、投放、報銷及監督、管理等工作內容,財務管理工作內容涵蓋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預算管理、收入/支出管理等方面。
2.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概述
1997年,為加強事業單位會計管理和核算工作,財政部在原有《事業行政單位預算會計制度》基礎上,頒布了《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財預字[1997]288號)。隨著社會經濟體制的改革,為進一步提高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財政部對有關制度進行了修訂,并于2013年頒布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隨后又在2017年再次發布《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新制度將于2019年1月1日起執行,原會計制度廢止。
二、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
1.對會計核算的影響
(1)對財務報表的影響。在原會計制度下,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的包含五大會計要素,即: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支出,采用的平衡公式如下:
單位資產+單位支出=單位負債+單位凈資產+單位收入(式1)
在施行新會計制度后,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的會計要素,僅包括3個要素,即資產要素、負債要素和凈資產要素,式2為新制度下的平衡公式:
單位資產=單位負債+單位凈資產(式2)
資產負債表變動的同時,增加收入費用表、凈資產變動表、現金流量表、預算收入支出表、預算結轉結余變動表、財政撥款預算收入支出表等相關財務報表。新會計制度下的報表變動,直接體現了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同企業會計制度二者并軌的特征,讓事業單位資產和負債更加簡潔明了。同時,新財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可以將財務會計、預算會計的雙重功能在統一的會計核算系統中實現,通過對收入、費用、凈資產、資產、負債五大要素開展財務會計核算、利用預算支出、收入以及結余三個要素來開展預算會計的核算,使事業單位的財務情況具備了更高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2)對會計科目的影響,首先是資產類科目,在執行新會計制度后,事業單位資產科目更明細化,對固定資產、公共基礎設施、政府儲備物資、文物文化資產、保障性住房和無形資產等獨立核算并計提折舊或攤銷,對準確反映事業單位財務狀況和運行成本等情況具有重要意義。其次是凈資產類科目在施行新會計制度后,將事業基金、非流動資產基金、財政補助結轉、財政補助結余、非財政補助結轉、經營結余6個科目整合為累積盈余科目,通過與預算結余類資金結存科目對比差異,揭示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內在聯系。
(3)對基建核算的影響。在新會計制度中,對基建會計進行了整合,在原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需按國家基本建設會計核算規定,對基建投資進行單獨建賬、獨立核算,還需將基建賬目的相關數據,按期并入單位的“大賬”之中。在對《基本建設財務規則》《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和相關預算管理規定充分考慮的基礎上,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基建投資項目會計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事業單位無需再單獨建賬,統一會計核算。這一變革將事業單位的基建業務會計核算進行了簡化,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得到有效提高。
2.對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影響
(1)對預算編制和執行的影響。新會計制度施行后,有效梳理了事業單位財務報告的體系層次,并對財務報告的內容進行了合理的完善與補充,把預算收入支出表、預算結轉結余變動表、預算收入支出表融入單位的財務報告體系中,將公共收益經濟信息進一步凸顯,提高了信息披露的質量。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提高,不但可以在預算編制期間充分了解單位的盈利能力和單位的財務狀況,同時可以了解財政補助的收支情況,不僅可以將預算年度內的收支安排良好的完成,還能在開展年度預算執行情況考核的過程中,為預算管理工作提供預算執行報告。
(2)對預算監督的影響。新會計制度施行后,將現金收支的平衡記賬納入了事業單位的部門預算管理,不僅對預算管理中的現金收支業務進行財務會計核算,同時還進行預算會計核算,使財務報表與預算會計報表之間存在了勾稽關系。既可以滿足單位編制權責發生制財務報告要求,還兼顧了現行事業單位部門決算報告制度的要求,使事業單位的會計行為具備了規范性,為事業單位會計主體預算、財務管理打下良好基礎,使事業單位預算監督和績效管理得到強化。
3.對事業單位收入、支出的影響
新會計制度施行后,在收入管理上增加了非同級財政撥款收入、投資收益、捐贈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科目,讓資金收入內容更加明晰,利于資金的監督和管理,在支出管理上,將事業支出科目細分為業務活動費用和單位管理費用科目,同時增加資產處置費用、上繳上級費用、對附屬單位補助費用、所得稅費用等多個科目,將原本單一科目細化,讓支出會計核算更加明了。
三、新會計制度下完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建議
1.做好新舊會計科目銜接工作
根據財政部《〈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報表〉與〈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定》(財會[2018]3號)文件要求,新會計制度的執行時間為2019年1月1日。新舊賬務對接時間選在2019年度開賬時,可以無需關注收入、支出要素,重點難點在原會計科目余額轉入新賬財務會計科目,原賬科目余額登記新賬預算結余會計科目,基建“并賬”后金額轉入“在建工程”和“預付賬款-預付備料款、預付工程款”科目等。事業單位應該及時調整單位會計記賬軟件的科目信息,實現數據正確轉換,保障新舊賬套有序銜接。
2.加強預算管理水平
新會計制度實施后,對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現金收支進行“平行記賬”,能將本年財務會計、預算會計之間的差異與本年預算結余之間的差異,通過“本期預算結余與本期盈余差異調節表”體現,進而反向促進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水平的提高。首先事業單位的領導和職工需要認識到預算管理是建立在自我約束、自我控制基礎上的管理辦法,并將預算管理當做一項系統工程來完善。其次在編制預算期間,嚴格結合事業單位實際,堅持“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統籌兼顧、保證重點”的編制原則,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建立完善的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在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監督的每個過程和環節中都貫穿績效考核機制,以提高事業單位資金的效率性、經濟性,促進預算管理水平。
3.強化財務人員培訓制度
新會計制度對行政會計和事業會計制度進行整合,同時把科、教、文、衛等行業會計制度一并整合,同時取消基建賬,并入“大賬”,打破了財務人員固有的按行業會計制度開展工作的思維和習慣,對財務人的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實際操作來看,2019年新會計制度正式執行后,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將變得更加復雜,核算、報表均有兩套,一套側重財務管理,另一套側重預算管理。事業單位應高度重視財務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既要掌握成本核算知識,同時兼顧預算會計核算要點,確保會計信息準確度,為事業單位決策提供服務。
四、結語
相比原會計制度,新會計制度對許多科目進行了修訂,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更加準確、高效,提高了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可靠性。加入預算要素的“平行記賬”模式,使預算編制更加合理化,能夠加強會計核算與部門預決算管理、績效管理和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等政策的協調,全面提升事業單位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何海花.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的預算管理[J].財經界:學術版,2013(10):180-180.
[2]林揚帆.關于事業單位實際應用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思考[J].會計師,2018(02).
[3]耿杰.淺析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及其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J].財會學習,2017(01).
[4]財政部會計司有關負責人就印發《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答記者問,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