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逗逗 孫紅
【摘 要】公私合伙的本質決定其發展必然依賴于與之配套的頂層設計的完善。目前,公私合伙監督體系存在諸多欠缺之處,其中具有重要獨立監督作用的公私合伙審計角色缺位。本文通過對國內外公私合伙項目跟蹤審計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找出了我國公私合伙項目存在的相關問題,汲取國外先進實踐經驗提出了解決方案,補充和完善我國公私合伙項目跟蹤審計模式,為我國政府審計機關進行公私合伙審計提供切實可行的依據,以真正實現公私合伙項目的全過程跟蹤審計模式。
【關鍵詞】公私合伙;跟蹤審計;全過程
一、公私合伙項目跟蹤審計模式理論基礎
1.公私合伙的概念
公私合伙英文全稱為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簡稱為PPP,可以進行廣義和狹義的劃分,從廣義上來講公私合伙是私人部門與公共部門進行合作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過程,而從狹義上來講可以把公私合伙理解成是一系列項目進行融資的模式的總稱,強調的是項目的資金價值和風險的承擔。
2.跟蹤審計模式的概念
審計模式分為:事前審計、跟蹤審計、事后審計三種模式。項目開展前的準備工作是事前審計,顧名思義,項目結束后的收尾審核是事后審計,而跟蹤審計是伴隨在項目進程中展開的。跟蹤審計一般按照時間節點來進行更加細致的區分,可以分為:階段性跟蹤審計、重點環節跟蹤審計、全過程跟蹤審計等三種類型。
二、公私合伙項目進行跟蹤審計的必要性
1.對公私合伙項目進行跟蹤審計是維護法律和社會秩序的需求
公私合伙項目是由政府投入的資金或者讓渡的特許經營權等而形成的公共資源,是法定審計對象,具有法制性和公共性的顯著特征。公私合伙項目還會涉及到工程建設、政府融資投資、財政補貼、稅收政策等諸多方面的內容,而各個方面都有嚴格的法律法規進行約束。近些年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法律法規中有很多是針對公私合伙項目的,所以國家審計理應對公私合伙項目是否遵守法律法規進行跟蹤審計,以圖確保公私合伙項目是在法律框架內運營。
2.對公私合伙項目開展跟蹤審計是提供公共服務、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公私合伙項目以提升公共服務的服務質量為目標,對其進行跟蹤審計是事關民生保障的大事。公私合伙作為一種新型的供給服務機制,對公共服務的質量、數量和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為了改善公共服務供給質量,提升項目管理和運營的效率,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相互促進的良好局勢,國家審計機關需要對公私合伙項目的運營進行跟蹤審計以便關注各方利益。
公私合伙項目涉及財政補貼和投資、融資制度體制的完善,對其進行跟蹤審計是深化改革的需求。在公私合伙項目中,政府傾向于關注宏觀方面,而把項目職能轉移到民營部門的手中;與此同時,如果能將其納入財政范圍內并進行績效評估,是能有效防范債務危機,進而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對公私合伙模式下轉變政府職能、完善金融財政體制等進行跟蹤審計直接關系著改革目標是否能順利實現。
3.對公私合伙項目進行跟蹤審計是維護社會經濟動態平衡發展的重要舉措
公私合伙模式目前在中國仍是探索發展階段,在我國經濟社會生化改革的進程中,出現各種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健全完善。如果審計能夠發現我國公私合伙模式中可能的情況,那就可以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采取預防措施;匯總分析已經顯現的現象,并查找產生原因,提出建議,對系統性風險進行預防;跟蹤審計有關政策落實情況,保證政策能夠落實。目前可見的問題主要是“兩低一高”:一是有些項目吸引力不夠,參與的社會資本不足。二是有些地方存在“重融資、輕管理”的問題,項目成功率低。在經濟下行存在壓力的情況下,公私合伙項目的融資功能可以有效促進政府穩增長,“重融資,輕管理”導致短視、低效甚至風險。三是體制機制不健全,項目交易的成本偏高。目前難以開展評估分析及決策,是因為還沒有相關評價指引;尚未推進配套財稅體制改革,財政中期預算約束力度不夠;未形成第三方監督評估制度和評估機構。
三、公私合伙項目跟蹤審計重點及政策建議
1.完善現行法律法規
縱覽國內外建設項目投融資體制和項目管理理論的發展演變,公私合伙模式主要適用于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類項目。這些項目關系到國計民生,政府審計如不涉及,則無法體現服務于國家治理的審計定位。公私合伙項目已進入六大安全領域,屬于其安全要件之一。從維護國家安全的角度,國家審計機關應開展公私合伙項目審計。公私合伙模式的出現,要求我們重新審視現有法律法規,并擇機對其進行修訂和完善。
2.完善模式以及跟蹤審計技術
多種審計方法相結合跟蹤審計方法應該與傳統的決算審計方法相結合,即跟蹤審計與決算審計相結合,造價審計與管理審計相結合。對于公私合伙項目的審計,要采取多方法結合的審計方法,審計人員應該摒棄傳統的審計思維,對于公私合伙項目的審計工作的最終目的并不只是發現公私合伙項目中的財務問題或貪污舞弊行為,還在于利用跟蹤審計的優勢,及時地就審計發現出來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整改,最終目的是提升公私合伙項目的效率和質量。對于公私合伙項目的造價審計,應該兼具管理審計的功能,及時發現資源使用低效的情況,發揮資源使用效力,使得公私合伙項目建設效果最大化。
3.采用關鍵節點切入式跟蹤審計
近年來,國家對公私合伙項目的跟蹤審計進行了大力推廣,其有效促進了對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率,遏制了項目腐敗和浪費的產生,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果,這無疑證明了跟蹤審計這一審計方法在公私合伙項目中實施的必要性。公私合伙項目歷經五個階段:項目的識別、項目的選取、項目的采購到項目的執行、項目的最終移交。這些階段時間跨度非常大,很可能達到二三十年。如果運用傳統的全過程跟蹤審計,會對資源造成大量的浪費,不利于項目績效的提升,既不經濟也不現實。在公私合伙項目建設期的財務收支情況以及相關的建設內容都不在國家的審計范圍之內,所以傳統跟蹤審計模式的優勢根本得不到體現。審計機關需要針對公私合伙項目的特點對其創新跟蹤審計方法,一方面將項目的決策階段作為審計的介入點;另一方面找準審計的重心,將審計的重心投入在項目的識別階段、準備階段以及采購的前期階段和項目運營的移交后期階段,把握好審計監控的關鍵環節如:可行性研究環節、公私合伙雙方選擇環節、合同洽談和簽訂環節、運營與維護環節等進行切入式的跟蹤審計。
四、結論
公私合伙項目建設目前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大多數項目還處于建設項目周期內或者運營期間中。目前,關于跟蹤審計的技術手段研究或者全過程跟蹤審計的相關研究還不夠深入和徹底。對于不同公私合伙項目的不同審計方法也沒有得到詳細的區分。以早期完工公私合伙項目作為案例展開研究,相對來說不夠及時。因而對于公私合伙項目的研究也應該跟隨項目進展,逐步展開。本文通過對國內外公私合伙項目跟蹤審計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找出了我國公私合伙項目存在的相關問題,汲取國外先進實踐經驗提出了解決方案,但是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胡海雪.混合經濟背景下PPP項目跟蹤審計模式研究[J].2017.
[2]賈康,孫潔.公私合作伙伴關系的概念、起源與功能[J].經濟研究參考,2014.
[3]吳微,萬超.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及其在云南的應用[J].時代金融,2015.
[4]王立國,張瑩.PPP項目跟蹤審計探討[J].2016.
作者簡介:
胡逗逗(1999—),女,漢族,安徽蕪湖人,本科在讀,金融學專業,現就讀于安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孫紅(1998—),女,漢族,安徽蕪湖人,本科在讀,金融投資專業,現就讀于安徽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