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楊剛
“極限跑者”白斌:跑遍全球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楊剛
用“滿世界跑”來形容白斌似乎再合適不過了。白斌的目標是未來五年“跑遍全球”,并同時將中國文化和體育精神帶向世界。
2000年決定全身心投入到“跑步”之前,白斌并未意識到“跑”會給他帶來什么。
一跑17年,白斌把愛好堅持到了一種高度:2000年,用時50天,從貴陽跑步到拉薩;2006年至2008年,全國所有戶外運動挑戰賽的國內第一盡收囊中;2011年,用時150天,沿古絲綢之路從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跑步到中國西安;2016年,用時92小時26分15秒,斬獲中國首個超長距離越野賽“第二屆八百流沙極限賽”冠軍......這位來自貴州思南的“跑將”,已成為中國耐力跑的領軍人物。
白斌用“極限跑者”來定義自己的職業。休整了近6年,47歲的他即將啟動另一件更酷的事——從南極起跑,經南北美洲到達北極點。“開跑時間已經定了,2018年2月14日。”
白斌從小癡迷武術。“說不清緣由,那時看到電視里的武打畫面,就會模仿里面的一招一式,常常練習到凌晨。”
上學后,白斌一直是學校的體育骨干,足球、籃球、跑步......什么項目他都喜歡,而且“玩”得出色。
以白斌的體育成績,考入體育大學接受專業化的體育訓練并不難,但他卻沒有走這條路。“因為身高不夠,我大學選擇了計算機專業。”
大學畢業后,白斌開了一家計算機服務公司,收入還算可觀。
白斌“而立之年”,正值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風起云涌的社會浪潮讓白斌有些“呆不住”,運動的自由和經商的枯燥在他心里“烈戰”,到底何去何從?

白斌(右)和跑友林義杰沿古絲綢之路跑步回國途中。(受訪者供圖)
“為了提高心肺功能,我慢慢迷上了跑步,30歲之前從沒間斷過。”在一次跑步練習途中,白斌作了一個決定:放下生意,全身心投入到“跑步”上。
突發奇想的白斌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參加2004年雅典奧運會。“‘跑’什么呢?我想到的項目是馬拉松。”回想當時的決定,白斌依然感到熱血沸騰,為了出成績,他決定到最艱苦的地方訓練——西藏。一個沖動,他便獨自一人帶著背包和一張銀行卡,從貴陽一路跑到遵義,又跑到重慶,最后取道青藏公路到達拉薩。
拉薩的訓練,近乎“自虐”。白斌每天穿著背心短打沿公路來回跑,連續運動10小時以上,一直持續到拉薩最冷的冬季。2001年元旦,聽說大雪封了山,白斌又有了“不要命”的行動——獨自穿越雪山去墨脫,差點沒能回來。
“因為霧和風,在雪山困了兩天兩夜,拼命掙扎,直至放棄生命,坦然睡去。”白斌沒有想到自己還能醒來,但他全身已凍腫并起了水泡。“兩條胳膊只有肘以上有知覺,為了求生,我用雙肘戳著雪地爬行200米,連滾帶滑地折騰到山下,一頭倒在荒無人跡的路上。”
當他再次醒來時,已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當地的百姓救了他。“第一反應是‘我居然還活著!’,但醫生卻告訴我‘已經凍黑的雙腿可能面臨截肢’,我是跑者,怎么能沒有腿啊,我堅決不同意截肢。”
“也許是天意吧!”在休養了一年后,白斌的身體奇跡般地康復了,只是腳趾和腳后跟留下了終身殘疾。
出院后正值北京申奧,白斌又有了新的行動,從拉薩騎自行車到珠峰,為北京申奧助威,之后又用了40天,從拉薩騎行到北京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申辦委員會……這位“半路出家”的業余跑者,正跨步邁向他的專業之路。
從雪山“死里逃生”留下的殘疾,讓白斌失去了參加雅典奧運會馬拉松競賽的競爭力。
2005年,國家體育總局把戶外極限挑戰賽定為正式比賽項目,獲知消息后的白斌激動不已。“上網查了資料,感覺終于找到了‘歸宿’。”
于是,白斌開始走馬燈似的頻繁參賽、拿名次:2006年10月浙江安吉全國首屆戶外運動錦標賽第一名,12月廣州增城全國首屆登高比賽團體第一名;2007年9月重慶武隆國際戶外公開賽亞洲第一名,10月山東泰山全國山地戶外運動挑戰賽第一名;2008年5月浙江寧海全國山地戶外運動挑戰賽第一名,10月貴州全國首屆山地運動會多項混合組第一名;2010年,北京昌平100公里國際戶外耐力挑戰賽國內第一名。

突出的表現讓白斌進入國家體育總局的視線。2011年,白斌作為大陸唯一一名非專業訓練的運動員,被選入由中國臺灣發起的“擁抱絲路”計劃,與首次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臺灣青年林義杰一起,用時150天,跑完了從伊斯坦布爾到西安10000公里的“旅程”。
在經歷了戰亂區、集體食物中毒、冰雹、暴雨、沙塵暴等“摧殘”后,2011年9月16日,白斌和林義杰兩人終于到達西安。
2016年9月,“第二屆八百流沙極限賽”開賽,賽場上又出現了白斌的身影。
“八百流沙極限賽”號稱中國首個超長距離越野賽,全長400公里,80%的賽段處于荒漠無人區;賽道途中有70℃極限溫差挑戰,12級強風阻擋。要求參賽者自導航、自負重、24小時不間斷,限時150小時關門。
在這場耐力較量中,白斌以92小時26分15秒的成績奪得冠軍。在“跑圈”,大家都稱他為“冠軍大將軍”“跑神”。
記者聯系白斌時,他正在基地訓練,在他看來,此次南北極穿越跑的訓練其實從自己開始跑步那天就啟動了。
白斌的狀態很好,他的妻子也是專業的運動員,他們組建了專業的團隊,“后方”的保障使他更專注于運動事業。
“從南極到北極有將近兩萬五千公里,也就是相當于六百個馬拉松。”白斌說,這個想法是在他從土耳其跑步回中國的途中產生的。
白斌給自己定了穿越(跑)的目標:平均每天跑兩個馬拉松。“此次穿越南北極將途徑14個國家,60多個城市,計劃時間是10個月。”
作為“跑在前面的大神”,白斌也會在途中征集陪跑者。“每個國家和每個節點,肯定會有一些跑步愛好者參與陪跑,他們每天跑一個馬拉松,跑半個馬拉松,甚至連續跑兩三天或者跑一個禮拜,這些都是可以的。主要看大家的興趣,我們也會組織。如果遇到無法起跑的海域,我會在陸上把距離補回來。”
用“滿世界跑”來形容白斌似乎再合適不過了。白斌的目標是未來五年“跑遍全球”,并同時將中國文化和體育精神帶向世界。“此次南北極穿越(跑)將在各大網絡平臺全程直播,在跑道上會有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植入,比如《西游記》中的人物扮演等,我們有專門的人員在策劃。”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戶外大軍,他們或許和白斌一樣,將戶外當作“身與心的詩意棲居地,靈魂的歸宿與寄托”。
白斌南北極穿越開跑時間剛好是中國的春節,想象他“領跑”在國外的土地上,身后跟著來自世界各地陪跑的運動愛好者,耳邊不由地響起一首歌:“隨風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閃電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裝進我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遠航......”對白斌來說,跑步是簡單而幸福的,這已成為他生活的重要部分。“今生是與跑‘杠上了’,要問我何時停下來,我想,除非我跑不動了。”
(責任編輯 /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