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鋒
圍繞“五大引領”提升組織力
文_李鋒
對仁懷市而言,提升組織力,就是以提升領導力、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戰斗力為落腳點,通過政治引領、組織引領、服務引領、先鋒引領、行動引領,確保基層黨組織“說話有人聽、干事有人跟、工作有落實、發展有實效”。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對仁懷市而言,提升組織力,就是要以提升領導力、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戰斗力為落腳點,在黨內有力有效地組織黨員,在黨外有力有效地組織群眾,通過政治引領、組織引領、服務引領、先鋒引領、行動引領,確保基層黨組織“說話有人聽、干事有人跟、工作有落實、發展有實效”。
黨的基層組織是政治組織,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就是要發揮黨的政治優勢,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神經末梢”。
始終強化政治建設,持續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引導黨員干部學習黨章、遵循黨章,著力強化“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
把政治建設貫穿到基層黨建的各項具體工作中,強化對領導班子的政治、思想建設。堅持和健全農村重大事項、重要問題、重要工作黨組織討論決定機制,著力解決一些機關黨員、干部在政治、思想、組織、作風和紀律建設方面存在的“燈下黑”問題。
抓住關鍵少數,堅持政治上帶頭、思想上帶路、工作上帶領、作風上帶頭,發揮領導干部的示范引領作用,做到黨委“不松手”、一把手“不甩手”、班子成員“齊上手”。
引導樹立感恩情懷,以基層支部為單位,依托“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通過設立“感恩教育室”,采取“月學月評月考”(一月一學習、一討論、一考核)方式,廣泛組織開展“感恩總書記、感恩黨中央、感恩好政策”主題活動,在農村和社區提倡運用“三法”(算賬法、對比法、踐諾法)、在機關和國企提倡運用“三帶”(帶頭學習強信念、帶頭執行強作風、帶頭示范強攻堅)、在學校提倡運用“三課”(上黨課、上感恩教育課、上革命傳統課)、在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提倡運用“三比”(比奉獻精神、比工匠精神、比奮斗精神)等方法開展感恩教育,引導黨員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李鋒(左二)檢查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仁懷市委組織部供圖)
嚴格執行群眾紀律,堅決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細則》,嚴格遵守《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持續反對“四風”,嚴查可能產生的“微腐敗”,讓群眾明顯感受到黨風政風的可喜變化。
擴大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面,是新時代基層黨建工作的重點任務。
擴大有效覆蓋,牢固樹立全面從嚴治黨意識,按照“兩面、兩新”領域黨建要求,整體推進農村、城市、企業、社會組織各領域的黨建工作,對符合組建黨組織條件的,做到應建盡建;對暫不具備組建條件的,加強黨的工作,切實做到“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有黨組織”,實現黨組織的“無縫隙覆蓋”。
創新設置方式,打破地域、單位、行業、身份限制,探索把支部建在網格、把黨群服務站點設在網格,建好聯村黨委、產業支部,整合區域內黨建資源、社會資源,破解“兩新”組織黨建“盲區”問題。
激發支部活力,牢固樹立加強支部建設鮮明導向,堅持以“亮身份、強服務、作表率、促發展”為載體,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利用紅色教育基地、“黨員活動日”等探索開放式的組織生活,創新黨組織活動形式,讓組織生活真正活起來、嚴起來、實起來。
黨組織作為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只有服務好群眾才能將群眾凝聚起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大力提升服務水平,依托“黨群之家”,采取基層黨建項目申報評審制,持續推進實體化黨建陣地建設,因地制宜建立活動場所,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完善“支部結對、干部結親”機制,組織機關干部、駐村干部結對幫扶。采取上門服務和集中代辦等方式,為群眾辦理民生業務,讓群眾少跑腿、不跑腿。
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健全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機制、民主協商機制、群團帶動機制、社會參與機制。
有效實施基層治理,創新推進黨建“一帶四”載體,著力抓好群團組織,引導殘聯、科協、文聯及其他社會組織積極發揮黨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凝聚起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
積極推進基層民主,運用“智慧黨建”資源,擴寬、暢通黨員參與黨內事務、向黨組織提出意見和建議的渠道。以“雙建雙強”為載體,高標準建設一批“黨代表工作室”,著力搭建交流互動平臺。
提升組織力,需要通過強化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
強化典型選樹,以“做合格黨員·當酒都先鋒”為載體,分領域、分層級培育一批先進典型,市級每兩年表彰100名優秀共產黨員、20名優秀村支部書記、30個先進黨組織,每村培育5名“酒都先鋒”,每個領域建設10個示范點。
注重隊伍培育,通過“新時代干部大講堂”“新時代脫貧攻堅講習所”歷練干部能說能寫能干的本領。持續開展農村黨員“大輪訓、全覆蓋”培訓,全面錘煉農村黨員的黨性修養。通過把優秀黨員選拔到支部書記崗位和建立健全黨支部書記定期培訓制度,實現支部書記能力提升。
強化從嚴管理,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推進“六定一化”從嚴管理干部體系落實落地,為敢于擔當、不謀私利的干部撐腰鼓勁。持續完善村干部報酬、村級組織辦公運轉經費、村民組長補貼等機制,把基層黨員干部的精氣神引導到改革發展上來。對深度貧困村所在鄉鎮領導班子和“兩委一隊三個人”進行動態分析研判,深入開展述職評議考核,構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黨員干部要在行動中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達到示范帶動的效果。
主動亮身份,通過佩戴黨徽、設置黨員先鋒崗、攜帶“小康挎包”、劃分黨建責任區等方式,引導黨員干部在群眾中主動亮身份、作表率。通過統一規劃、統一標識、統一風格,讓群眾能隨時隨地找到基層黨組織。通過黨建目標責任墻等形式,公開黨建工作目標和任務,接受黨員群眾監督,推動黨建責任落實。
展現新作為,積極深入社區、農村、機關、學校、社會組織,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帶領干部群眾戰斗在脫貧攻堅、項目建設、基層一線,以新作風迎接新時代、新作為展現新氣象。
以“黨建興村”為載體,實施組織強村、群團聯村、產業富村、部門助村、黨員帶村“五大行動”,有效組織廣大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一起”,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作者系仁懷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 責任編輯 / 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