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宏
汝窯考古發現三十年
□趙 宏
“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首。”南宋人葉在《坦齋筆衡》中記載了汝窯興起的緣由。“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柚,為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這樣記載了汝窯(汝瓷)的珍貴。“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的說法更是說明了汝窯清新脫俗的釉色。

◇ 素燒出戟瓶
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檔》在雍正七年(1729年)讓太監劉希文、王太平整理汝窯,統計數字為31件(還包括鈞汝不分部分)。2013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撰寫《寶豐清涼寺汝窯報告》時的統計表明有記錄可查的全世界汝瓷傳世量67件。2015年故宮博物院統計全世界汝瓷傳世不足百件(含私人收藏)。由此可見汝瓷傳世的確稀少。
汝瓷以其自然典雅的造型,溫潤如玉的氣質,夢幻般的釉色,特殊的燒造工藝,達到了歷史上青瓷制作的頂峰,扭轉了我國“南青北白”的制瓷局面。明代以后文獻記載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汝窯始終位居首位,在當時為北宋皇室所壟斷,史有“名瓷之首,汝窯為魁”之美譽。北宋晚期,汝窯青瓷燒造工藝達到極致,但終因宋室內憂外患,燒造天青釉汝瓷的汝窯僅僅20余年便消失,不僅工藝失傳,窯址也塵封于歷史之中。
廣義的汝窯是指北宋時期汝州所轄之窯口,狹義的汝窯是指燒造天青釉官用瓷器的窯口,歷史上記載的汝窯應該是狹義的汝窯。汝瓷如此珍貴,燒制汝瓷的汝窯到底在哪里?答案一直困惑著歷代熱愛汝瓷的人們,成為我國陶瓷史上的一大懸案。自20世紀30年代始,中外考古學者進行了長達80的探索和研究。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河南的文博工作者數次在今汝州、臨汝等地實地考察,雖發現古窯址50多處,但終無正果。

◇ 汝釉蓮瓣紋鴛鴦熏爐
1986年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年會在西安召開,會上來自河南寶豐縣陶瓷工藝廠的王留獻帶來一件青灰釉憋足洗,與會專家喜出望外,認為這是汝窯瓷器。上海博物館立即派人到位于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的清涼寺村進行實地調查。采集到幾片天青釉瓷片和一些窯具,專家研究認為汝窯有可能就在清涼寺村附近的可貴線索,寶豐清涼寺窯址此時已知,但不知是汝窯窯址。(汪慶正等:《汝窯的發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根據各種線索,1987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報請國家文物局批準,在清涼寺村南響浪河邊的臺地上進行了為期2個多月的調查試掘,在僅200平方米的試掘范圍內,出土了大批窯具、瓷片和各類較完整瓷器300余件,其中發現典型御用汝瓷17余件,初步認為汝窯遺址就在清涼寺,取得了重要收獲。(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寶豐清涼寺汝窯址的調查與試掘》,《文物》1989年11期)這次試掘雖然發現了汝瓷,但其燒造地仍然是個謎。
1987年初次試掘,使河南的陶瓷考古者嘗到了甜頭,繼而于1988、1989年連續兩年在試掘區北,緊挨村子的村南進行正式考古發掘,發掘面積達1150平方米,發現制瓷作坊和房基5座、水井4眼和澄泥池1處,出土各類完整或可復原的瓷器和窯具2100余件,瓷片上千包,但出土瓷器多為民窯瓷器,只有少量的天青釉汝瓷殘片。盡管如此,這兩次發掘對清涼寺窯址的創燒、發展和各個階段的文化面貌有了初步的了解。

◇ 天青釉蓮口溫碗

◇ 天青釉盤口折肩瓶
天青汝瓷的燒造地沒發現,沒有形成完整的證據鏈,就沒有說服力,怎讓人甘心。在9年后的1998年末,河南的陶瓷考古工作者再次踏上這片土地,繼續在村南發掘,發掘面積500平方米。發掘進行中,在考古工地工作的當地村民提供線索——村中有人挖地窖時發現大量的瓷片,像是要找的東西。考古人員立即前去查看,果然采集到100余片天青釉汝瓷片,有洗、碗、瓶等器形,這些發現令考古人員喜出望外,隨即上報考古隊和省文物局,寶豐縣人民政府也立即斥資4萬余元,拆遷4戶居民,為考古發掘掃清障礙。隨后的2000年至2002年,考古隊在此地進行了四次發掘,發掘面積900平方米,清理出窯爐20座,作坊3座,陶甕17個,過濾池、澄泥池、燒灰池各1個,灰溝3條,水井3眼,墓葬2座,灰坑44個、瓷片堆積層等多處重要遺跡,尤其是窯爐、作坊、陶甕、過濾池、澄泥池等遺跡布局排列有序,疊壓關系清楚。燒造汝瓷的工藝如小型橢圓形窯爐、燃料用柴、模制、滿釉裹足支燒、瑪瑙入釉等工藝盡顯。還出土了大量的汝窯瓷器,其中囊括了所有傳世汝瓷器形和釉色,同出土大量傳世品未見器形,破解了汝窯千年之謎。由于汝窯發現的重要性,清涼寺的考古發掘分別于1989年和2001年兩次獲得“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全國田野考古發掘質量三等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寶豐清涼寺汝窯址第二、三次發掘演示文稿》,《華夏考古》1992年)

◇ 素燒花口水仙盆

◇ 荷葉板巖盞托

◇ 汝釉龍形蓋
轟轟烈烈的發現后,轟轟烈烈的后續工作開始了。隨著汝瓷燒造中心區的發現,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隨即成為第五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十二五”全國100項大遺址保護項目。汝窯博物館,遺址展示廳和汝窯遺址公園等工作逐漸開展起來。關于汝窯、汝瓷的世界性研究也爭先恐后的進行。汝窯的后續考古發掘工作自然也有更新,但其發掘的目的、方法等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一是配合汝窯博物館遺址展示館建設的發掘;二是以解決前期發掘中尚未解決問題為目的的發掘,主要是學術性或主動性發掘。發掘中講究多學科、多手段、重保護的展示型發掘。
2011年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三代汝窯考古工作者踏上這片古陶瓷圣地,開始了清涼寺瓷窯址汝窯中心燒造區的第五次發掘,其目的是為汝窯展示館提供展示內容,于中心燒造區四周,布探方11個,探溝3個,發掘面積約1100平方米,揭露出窯爐、作坊、瓷片堆積、疑似祭祀建筑、灰坑等遺跡,出土汝瓷、青瓷、白瓷等瓷器和大量窯具,特別是大型瑪瑙石的發現,充分證實了歷史記載汝窯瑪瑙入釉的史實。

◇ 汝釉盆

◇ 汝釉敞口碗

◇ 汝釉洗
2012~2016年的發掘,主要是配合汝窯博物館遺址展示館建設,對展館墻基、門廳地基、道路基礎、2號展示館的發掘,同時也對展示館南,清涼寺大殿西的部分區域進行了主動性發掘,發掘面積共計3200平方米,清理出北宋至明代房4處、窯爐11座、灶3個、井2眼、灰坑百余個等遺跡,出土遺物數千袋。新發現和新收獲層出不窮。素燒器堆積和大量素燒器的出土,充分證明汝釉瓷兩次燒成的工藝,有的素燒器如仿青銅器出戟瓶、長方倭角方盤等在汝瓷成品其中不見;明代窯爐及瓷器的發現,說明此窯址明代仍在燒造瓷器,豐富了窯址的燒造內涵;素燒窯爐的揭露和“類汝瓷”的出土,說明北宋末或金初,汝窯的燒造發生了變化;生活用房的發現,豐富了窯址的功能區劃分,對窯場范圍的確定有重要意義(趙宏、郭木森、王團樂:《河南寶豐清涼寺汝窯發掘再獲重要發現》《中國文物報》2014年11月25日);后又在北門廳附近中心燒造區北新發現一批(7座)窯爐,也是小橢圓形窯爐,有單體和連體兩種,地層年代比中心燒造區稍晚,出土的標本除天青釉汝瓷外,另有釉色青中泛祿網格紋開片的標本,與浙江上林湖越窯“低嶺頭類型”近似,對研究這一時期越窯、北宋官窯、南宋官窯、張公巷窯等窯址提供了重要資料。

◇ 汝釉洗

◇ 汝釉器蓋

◇ 汝釉盞
自1987年初次試掘至今,汝窯考古三十年經歷了十四次發掘,對當地的經濟、文化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經營仿、復制工藝品的汝瓷產業蓬勃發展。2017年初開館的遺址展示館和10月開館的寶豐汝窯博物館,給全世界的古陶瓷愛好者提供了參觀研究平臺,也極大地豐富了當地百姓文化生活。
三十年來汝窯、汝瓷研究同樣取得了豐碩成果,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召開關于汝窯、汝瓷國際性會議2次,館藏的汝瓷在國內外展出10余次,出版報告等專著3部,簡報及研究性文章20余篇,社會各界都為弘揚汝窯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