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伊朗、德國、埃及、加拿大記者 晉燕 青木黃培昭 陶短房 ●本報記者 李司坤 ●陳一 柳玉鵬


已經持續了一周的伊朗反政府示威愈演愈烈,正進入危險時刻。伊朗國家電視臺2日稱,在前一晚全國多地的示威游行中,示威者與安全部隊發生沖突,已經至少造成9人死亡。這是伊朗此次爆發反政府示威以來,沖突最激烈和最動蕩的一天。截至2日,這場示威已經造成至少22人死亡,其中包括3名安全部隊人員。面對持續動蕩的局勢,伊朗領導層的表態也越來越強硬。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2日打破沉默,在國家電視臺指責動蕩是“敵人通過滲透制造陰謀造成的,目標針對國家體制”。美國副總統彭斯1日宣稱,伊朗連日來的示威游行給了美國人對伊朗將要改變的希望和信心,他稱,“美國不會重復忽視伊朗人民抵抗的可恥的錯誤”。美國總統特朗普2日也第七次發推文,高調推動伊朗局勢升級。俄新網稱,“美國和西方顯然試圖在伊朗發動新的‘阿拉伯之春”。英國《衛報》文章警告稱,如果伊朗當局真的如一些人所愿讓局勢失控,中東地區的緊張可能有惡化的危險。
“暴力之夜”
“危險的升級”。土耳其《耶尼薩法克日報》網站2日這樣描述近幾天來在伊朗各地愈演愈烈的反政府示威。伊朗國家電視臺2日稱,包括1名兒童在內的9人在前一晚的“暴力之夜”中死亡。當晚,在伊朗伊斯法罕等地區,示威者與安全人員爆發激烈沖突。在電視臺播出的畫面中,多個市鎮街道上火光熊熊。
法新社稱,伊朗警方發言人1日表示,一名警察在與納杰法巴德市示威者沖突中被人用獵槍打死,另有3名警察在襲擊中受傷。這是自上周反政府示威以來,伊朗官方首次宣布有安全部隊人員和警察死亡。
目前,游行騷亂主要集中在外省城鎮,首都德黑蘭只有零星的抗議活動。《環球時報》駐伊朗記者近兩天在德黑蘭街頭采訪,發現示威僅限德黑蘭大學周邊等少數地方,當地民眾生活受影響并不大。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德黑蘭分支副指揮官考薩里對國家電視臺稱,“我們不會允許動蕩以任何方式在德黑蘭蔓延。如果動蕩持續,伊官員將會采取行動加以控制”。
“伊朗的敵人已經聯合起來,他們正在使用不同的工具,包括金錢、武器以及通過政治和情報機構,給伊朗伊斯蘭體制制造麻煩。”一周來一直沉默的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2日亮相國家電視臺,他指責“敵人”挑起了近日的騷亂。他稱,“敵人總是尋找一切機會和縫隙滲透進來,以打擊我們國家。我們能阻止敵人的行動,要靠勇氣、犧牲和人民的信念。”哈梅內伊是在會見兩伊戰爭時期伊朗死難者家屬時談到這次席卷全國的示威的。他稱,“對于這些問題(最近的抗議),我會發表講話,我將在適當的時候與親愛的人民對話。”
哈梅內伊宣稱示威是“敵人陰謀”的講話被認為是伊朗可能強硬對待這場示威的標志。法新社稱,伊朗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汗尼1日把伊朗這場自2009年以來面臨的最大規模示威描述為“針對伊朗人民的代理戰爭”,他說,“關于伊朗局勢的各種信息來自于美國、英國和沙特”。伊朗情報部門也表示,已經確認“煽動者”,他們“很快就會受到嚴肅對待”。法新社稱,到目前為止,伊斯蘭革命衛隊還沒有完全參與對抗議者的鎮壓活動,但是1日發布了3名通緝犯的照片,要求公眾舉報任何“煽動分子”。
“可恥的錯誤”
對于伊朗升級的示威活動,美國總統特朗普2日發出了近來第7篇有關伊朗的推文。他在推文中稱:“伊朗人民終于開始行動起來反對殘酷腐敗的政權。奧巴馬此前愚蠢地給他們的錢都進了恐怖組織和他們自己的口袋:人民沒得吃、通貨膨脹率高、沒有人權。美國正在關注。”
美國副總統彭斯說得更直白。彭斯1日在推特上稱,“只要特朗普是總統,我是副總統,美國就不會重復過去那種站在旁邊忽視伊朗人民反抗野蠻政府的可恥錯誤。”
對特朗普高調介入伊朗內部動蕩,美國《大西洋月刊》稱,特朗普并不了解伊朗正在發生什么,他的推文有誤導性,對抗議者來說是危險的。報道稱,與特朗普暗示的不同,伊朗抗議者不關心伊朗的外交政策,甚至也不關心該國是否支持恐怖主義,他們的主要關切是日常生活用品的價格和失業率。特朗普的推文表明他幾乎不了解他經常妖魔化的這個國家。令人擔憂的是他對伊朗局勢接下來如何發展會產生多大的影響。特朗普政府并沒有放棄把政權更迭作為美國對伊朗的一個政策工具。如果華盛頓真的干涉伊朗事務,如果華盛頓積極干涉伊朗事務,將是幫助伊朗的強硬派,促使伊朗的強硬派對抗議者進行鎮壓。
對于此前很少談人權的特朗普政府突然表示關注伊朗人權,即使其歐洲盟友也不以為然,他們更希望這次伊朗國內動蕩不會讓美國找到廢除伊核協議的借口,危及中東和平。歐洲多國政府保持與伊朗政府聯系,同時呼吁伊朗政府保障示威者的權利,并避免直接批評伊朗政府。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的發言人2日在布魯塞爾表示:“我們仍與伊朗政府保持聯絡。我們期望,根據伊朗當局的公開聲明,和平示威和言論自由的權利能夠得到保障。我們將繼續關注伊朗局勢。”德國外交部1日表示,“我們呼吁魯哈尼總統所領導的政府,尊重示威者的權利,謹慎行事。同時,我們呼吁參與各方,和平表達自己的訴求。”
“伊朗之春”?
“西方試圖在伊朗發動新的‘阿拉伯之春。”俄新網1日以此為題引述學者的話稱,伊朗連日來的抗議活動,與美國和以色列宣布采取措施反對伊朗擴大影響力時機相吻合。由于伊朗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等國影響力不斷增強,美以試圖利用伊朗存在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從內部搞亂伊朗。這些情況讓人想起了在利比亞和敘利亞“阿拉伯之春”開始之前西方采取的行動。報道稱,伊朗抗議潮是有客觀背景的。西方對伊朗的多年制裁影響到了其經濟,伊朗反對派利用了這些問題。不過,俄聯邦安全委員會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科薩切夫稱,伊朗的抗議活動主要是內部政治進程和社會經濟因素引發的。外部因素是存在,但不是主宰。
社科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殷罡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伊朗這次危機一開始是保守派出于對改革派不滿,同時民眾不滿物價上漲、經濟仍然陷入困境,因此走上街頭。和2009年示威相比,此次示威規模中等,且口號和人員都比較繁雜,發生“顏色革命”可能性很小。
英國《衛報》稱,伊朗目前在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都發揮關鍵作用,而伊朗與沙特這兩大中東強國多年來的緊張關系近來更因沙特與美國的頻頻動作不斷升溫。因此,“一個弱勢、受傷的伊朗,無論對伊拉克、敘利亞,還是對土耳其、俄羅斯,都可能是個破壞性的、捉摸不定的拍檔”。
殷罡說,現在很難說伊朗局勢會對中東有什么影響。不過,由于近年來伊朗勢力擴大,伊朗和阿拉伯國家的對立非常嚴重,現在伊朗內部動蕩可能使它在外交上收縮,可能有利于敘利亞問題的政治解決。
前英國駐伊朗大使多爾頓說,現階段伊朗民眾更多是希望解決民生問題,尚沒有革命的跡象,維持伊朗伊斯蘭政權的幾大支柱,如大部分民眾視當局為合法政府、魯哈尼領導的政府管理相對高效、精英階層并未分化以及強勢的政府控制架構等,這些都沒有被撼動。多爾頓表示,他認同英國與歐盟在伊朗示威問題上不公開表態的做法。他認為,歐盟和英國應該做的就是繼續履行與伊朗在2015年達成的核協議承諾。BBC稱,如此看來,特朗普認為伊朗“改變的時候到了”,恐怕又是一出美國的獨角戲。▲
環球時報201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