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奧地利特約記者 王懷成


奧地利新一屆政府近日在維也納正式就職。新任總理庫爾茨年僅31歲,成為歐盟國家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政府首腦。作為亞投行的首批創始成員國,奧地利新政府上臺后,中奧之間的經濟合作是否會有新動向?中企在奧地利投資將會有哪些新商機?對此,《環球時報》記者專訪了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商務參贊高行樂。
希望把“16+1”擴容成“16+1+奧地利”
環球時報:奧地利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反應和態度如何?
高行樂:奧地利對參與“一帶一路”以及中國與中東歐國家“16+1合作”的態度是非常積極的。2015年,奧地利就作為首批的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投行,在“16+1合作”方面,奧地利從第一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開始就是這個機制的觀察員國。每一次奧地利政府都會派出高級代表參與會晤,奧地利不少企業代表參與其中,積極探討在“一帶一路”合作和“16+1合作”機制下的合作機會。
環球時報:奧地利剛組成新政府,新政府會對中國和“一帶一路”倡議持怎樣的態度?
高行樂:中國的發展,包括“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對世界各國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機遇。發展對華合作符合奧地利利益,深入開展對華合作是大趨勢,這點不會改變。
環球時報:您對中奧在“一帶一路”和“16+1合作”中下一步具體合作有何期望?
高行樂:在去年5月份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奧簽署好幾個重大合作協議,主要是兩國金融機構的合作。在“一帶一路”和“16+1”框架下,中奧一直就一些項目進行接觸,但這些項目最終成功與否是需要奧政府的大力支持。例如“中歐陸海快線”這個項目十分有前途:通過奧方經營的鐵路把中國貨物從希臘港口運到歐洲內陸國家。奧地利與中東歐國家經濟聯系好,而且有物流和鐵路運輸方面的優勢。這個項目尚未最終簽署,所以顯得奧地利參與“16+1”或者是“一帶一路”合作尚缺乏抓手。我們期待奧地利新政府從更高的戰略層面上進一步推動在“一帶一路”和“16+1”上的合作。我們希望把“16+1”擴容成“16+1+奧地利”的合作,讓奧地利企業在物流運輸、金融業和現代制造業上都可以參與進來。
中企可學習辦冬奧經驗
環球時報:近年來有多少家中國企業落戶奧地利?主要涉及哪些行業?
高行樂:到2016年年底,據統計中資在奧地利做了40多個項目,行業分布非常廣,比如現代制造業,金融業,電訊業,共享經濟(小黃車ofo入駐)等。在科技創新方面,有5至6家中國企業在奧地利設立面向歐洲研發中心,或者是科技創新園。中國企業在奧地利投資項目一共創造5000多個就業崗位,每年納稅的金額超過1億歐元。奧地利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為好幾個中資企業頒發獎項,包括奧地利規格最高的國家獎共和國勛章。
環球時報:未來中資在奧地利哪些領域具有深入合作的潛力?
高行樂:中資在奧地利合作投資的機會很大,今年就出現很多新的項目。例如電商合作就很有意思。阿里巴巴在奧地利設立代表機構,這將推動雙方在電子商務領域開展合作。奧地利的中小企業可以借助電商平臺,來深化雙邊貿易投資合作。另外,北京將于2022舉辦冬奧會,奧地利是冬季體育運動大國,兩次舉辦過冬奧會,在器材制造、場館建設和人員培訓方面都有優勢。這些都是中資企業可以進行合作的專業領域。目前有中資企業在薩爾茨堡州已經收購一個滑雪場,據稱經營得不錯。
借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契機對接項目
環球時報:您如何看待歐盟近年來對中國產品實行“雙反”等貿易糾紛對中奧經濟關系的影響?
高行樂:2016年中國和歐盟之間的貨物貿易額是5469億美元,貿易糾紛涉及的產品金額占比不到1%。這說明中歐之間合作共贏是主流。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這1%對雙方合作氛圍的影響是消極的,我們希望雙方能夠著眼大局,長遠來規劃中歐之間的合作。我們也期待作為歐盟成員國的奧
地利能夠發揮作用,推動中歐貿易和投資合作健康發展。
環球時報: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奧企業間合作是否會有更好的發展?
高行樂:我對即將到來的2018年充滿期待。我們與奧方有幾個重要投資項目正在談。一是中國工商銀行將于明年在維也納正式開業,不僅面向奧地利市場,同時也服務于一些中東歐國家,也可以進一步強化維也納作為一個國際經濟城市的地位。另外,還有一個大型的并購項目在談,涉及金額可能超過20億人民幣。借著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這一契機,中國與奧地利的對接會更加密切。隨著奧地利新政府的成立,中共十九大召開后,中國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行動,我們將推出進出口博覽會等重大深化改革的措施,這些都是深化中奧合作的利好消息。▲
環球時報201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