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曾說過:“世界上只有兩種職業后面是加‘德字的,一種是師德,一種是醫德,社會往往對他們提出很高的道德要求,卻沒有給予他們好的待遇。”一直以來,他和相關部門始終在呼吁設立醫師節,讓社會形成對這個職業的尊重。
現在,醫生們終于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節日。日前,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自2018年起,將每年8月19日設立為“中國醫師節”,國家衛生計生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詳細介紹了醫師節設立的相關情況。
為何將醫師節定在8月19日?
張雁靈說,為了讓醫生擁有自己的節日,中國醫師協會作為全國醫生的行業組織,從2011年開始就積極呼吁創辦創立“中國醫師節”,并先行組織了由醫師協會內部創辦的醫師節慶祝活動。期盼已久的中國醫師節終于經國務院審批正式設立,在他看來,這是一件載入中國衛生歷史、醫師歷史的一件大事,也是一個具有重要里程碑性的重要事件。
在談到8月19日這個時間點時,張雁靈表示,2016年8月19日,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隆重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明確了衛生與健康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和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是中國特色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以此為標志設立“中國醫師節”,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1100多萬衛生健康工作者的關懷和肯定。
“昨天我們開了一個座談會,老院士、老專家、年輕醫生、醫療專家等都非常贊同將這天作為醫生們的節日。”張雁靈說。
設立醫師節醫生覺得很暖心
從一線醫生們的反饋中可以看出,醫師節的設立確實讓很多臨床醫生感到了欣慰。
“工作幾十年了,聽到有醫師節還是很高興的,這是很大的榮耀,是對我們醫生的肯定,也是我們工作的動力!”胸部腫瘤中心副主任醫師張智略帶激動的表達了他的看法。
該中心的住院醫師滕飛甚至用“大快人心”來形容自己的心情,他覺得醫生這個職業越來越受重視了。
在張雁靈看來,此時設立醫師節有三方面重要意義。
第一,是對全國醫生的一種尊重。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醫師是人類健康的守護神,尊醫不僅僅是尊重醫生的職業,更是體現出來尊重生命,因為人類的生命至高無上。設立醫師節不僅會進一步提升醫生的社會地位,也有利于醫生職業環境、生活待遇、隊伍建設等實際問題得到改善和解決。張雁靈堅信,醫師節的設立,必將使尊重醫生成為一種社會風尚。
第二,是對全國醫生的一種關愛。張雁靈指出,近年來,隨著中國廣大民眾對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長,醫生面臨的壓力和負荷越來越大,中國醫生的數量和當前醫療的需求差距還很大。此外,醫生的健康狀況也令人擔憂,應該引起關注和關心。
第三,是對行業自律的一種促進。醫生這個群體是一個特殊的職業群體,具有獨特的精神價值,也形成了獨特的群體人格。醫生的宗旨是服務于患者、尊重生命、珍愛生命,因此這個職業需要高度的自律。張雁靈表示,醫師節的設立告訴全社會應尊重醫生,而醫生更應該尊重自己,更應該自律、自省和自重。
醫師節怎么過?醫生最想要的是理解
醫師節的設立引起了廣泛關注,不少醫生都很想知道,這個節日到底怎么過、怎么慶祝。
張雁靈表示,醫師節首先要過得有意義,要弘揚醫生隊伍里的正能量,包括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其次,要體現醫生的意愿和展示醫生的風采,舉辦一些有益醫生健康的活動和關愛患者的一些公益活動;還要體現出對醫生的關心,關心醫生的工作、生活、健和醫生們的成長和進步。目前,中國醫師協會正在廣泛征詢建議,還未形成具體活動方案。
那作為醫生,他們在這個節日里到底想要什么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婦科的蔡珠華大夫說,假期和獎勵并不是最重要的,她最想要的其實是患者的理解。她希望利用醫師節,宣傳一些非常平常的病例和醫患故事,讓更多人知道醫學的局限性,讓患者真正了解醫生的工作和生活,而不是過分夸大醫生的能力。
與蔡珠華有同樣想法的醫生有很多。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腫瘤中心的一位醫生認為,就我國目前的醫患關系來說,彼此之間缺乏信任。如果情況允許,可以做一個開放日,讓群眾參觀學習,看看醫生如何進行一天的工作,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而且不應該只是通過這個節日讓醫生得到關心,平時也要多關心醫生。張智提出了舉辦科室新舊患者和醫生聯誼活動的建議,希望借此拉近醫患關系,讓醫生有機會放松心態。
除了增加理解外,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住院醫師龐才雙認為,可以表彰優秀醫師,以此鼓勵醫生們奮發向上,塑造更好的醫生形象,讓一線工作的醫生們有個安心的工作環境,營造更好的尊醫、重醫的社會氛圍。
在談到這一天想怎么過時,張智、騰飛和龐才雙都不約而同的說到:“想放假。”的確,在高負荷的工作壓力下,假期對醫生來講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但也有醫生不敢奢望假期,只希望通過這個節日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讓社會真正關心醫生,理解醫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