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發展,大遺址作為我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和歷史歲月的見證者,受到了國家與人民的關注和重視。文章分析了我國大遺址保護現狀和大遺址保護所面臨的問題,探討了駱駝城遺址及墓群保護與管理對策。
【關鍵詞】大遺址 駱駝城 遺址保護 遺址管理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一、引言
近幾年來,如何做好大遺址的保護工作開始成為文博工作者和歷史研究人員關注的焦點。大遺址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起源和發展,是我國歷史走向的見證,對我國當代文化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自2000年以來,為保護好大遺址,我國開始采用建立遺址博物館、遺址公園、旅游景區、森林公園等模式對大遺址進行保護和展示,并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地方旅游產業,推動地方經濟發展。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增長,大遺址保護仍面臨著人為和自然兩方面的威脅。
二、我國大遺址概況與大遺址保護所面臨的問題
《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公約》將文化遺產分為文物、建筑物、遺址三個基本類型。遺址是指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人與自然的聯合工程以及考古遺址地帶。財政部、國家文物局編制的《“十一五”期間大遺址保護總體規劃》中是這樣表述的:“大遺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國古代歷史各個發展階段涉及政治、宗教、軍事、科技、工業、農業、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歷史文化信息,具有規模宏大、價值重大、影響深遠特點的大型聚落、城址、宮室、陵寢墓葬等遺址、遺址群。”關于“大遺址”的界定,主要根據兩條標準來確定:一條是體量大,另一條是重要性。我們通常把占地面積較大、有居民生活、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不可移動的文物遺址稱為大遺址。
作為在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中具有較為鮮明貢獻、價值的大遺址,它體現了我國古代先民杰出的創造力,綜合并直接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發展,是構成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史跡的主體,其所蘊含的價值是難以估量的。截止到2017年,在429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大遺址的數量有500多處,占總數的1/8左右。
大遺址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它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不僅為歷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事實依據,同時也能夠帶動當地文化交流、旅游發展和經濟增長。但與此同時,隨著遺址公園、旅游景區、森林公園的建設與完善,我國大遺址保護面臨著人為和自然兩方面的威脅。一些地方政府過度地追求經濟發展,重利用輕保護,重開發輕管理,導致對遺址的保護、管理不到位,破壞、損毀的現象逐漸增多。長此以往,這些大遺址就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損毀殆盡。另外,隨著遺址所在地旅游業的發展,游客逐漸增多,而人流量過大會對遺址本身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這種損害能不能及時被發現制止、能不能挽回都是未知的。近幾十年來,由于大氣污染的加重和溫室效應的不斷積累,氣溫逐漸升高,大型、超大型臺風等災難頻發。同時,全球變暖導致陸地水分大量流失,森林、城市失火也更加頻繁。另外,因為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中國南方易出現暴雨洪澇,北方易出現干旱、高溫。在全球變暖和厄爾尼諾現象共同影響下,大遺址保護所面臨的自然威脅也愈發嚴峻。長時間的降雨和干旱以及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都可能會對大遺址造成難以估量的破壞。
三、駱駝城遺址及墓群保護管理現狀與面臨的問題
張掖市作為歷史文化古城,共有駱駝城遺址及墓群、張掖大佛寺、馬蹄寺石窟群、黑水國遺址、許三灣城及墓群、張掖鼓樓、張掖會館、長城等數十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駱駝城遺址及墓群作為張掖市大遺址代表,已有1000多年歷史。駱駝城位于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城西南20千米處的駱駝城鄉永勝村西。城址坐北向南,平面呈長方形,東西寬425米,南北長704米,面積29.92萬平方米。城垣為黃土夯筑,夯土層厚0.1~0.15米,墻基寬6米,殘高7米。駱駝城分為南、北兩城,兩城蟬聯,甕城、角墩、腰墩保存完好。駱駝城遺址及墓群是我國西北地區大型的漢唐古文化遺址,遺存材質主要為土、石,分布面積約80平方千米,古城為整個遺址區核心,墓葬群等遺址則繞其四周分布,周圍有城南墓群、夯土臺式墓群、五座窯墓群、五道梁遺址和黃家皮代墓群等。
駱駝城遺址所經年限較久,在保護、展示過程中會因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而遭到破壞。遺址墻體表面會因長期暴露在風雨中而遭到風蝕、雨蝕,出現基礎掏蝕凹進、崩塌、裂隙等病害。遺址附近有村莊,村民的生產和生活活動、村落的建設、道路的建設等會對遺址造成一定的影響。當地政府與文物保護部門尚未明確駱駝城遺址保護區域的實際范圍,這可能會造成建設區域蔓延,破壞遺址的完整性。五座窯墓群位于駱駝城遺址東北1.5千米處,其周圍分布的古墓葬多達1000余座,墓群現已被駱駝城村覆蓋。黃家皮代墓群位于駱駝城遺址西北1.2千米處,其周圍分布古墓200余座,墓群現已被高臺縣紅磚廠、良種場覆蓋。五道梁遺址位于駱駝城遺址南3.5千米處,由于一直疏于管理,再加上多次山洪沖刷和修路取土的影響,現地表遺跡已斷續不全。另外,由于駱駝城遺址周邊的古墓多達上千座,容易引起盜墓者的注意,盜掘對遺址的破壞也是尤為值得注意的。
由于駱駝城遺址及墓群尚無準確、詳實的文物統計資料,關于駱駝城遺址及墓群的研究資料匱乏且相關研究尚未展開,管理人員對駱駝城遺址及墓群尚未形成較為全面、系統、明確的認識,這就造成遺址管理工作難以做到科學、全面、精細,出現了不少較為嚴峻的問題。首先,遺址現有保護實際范圍尚不明確,標志說明、檔案記錄等管理工作尚不能滿足遺址科學管理的要求。其次,已存在的駱駝城遺址保護與管理標準較低,且缺乏科學性與規范性。再次,高臺縣駱駝城周圍墓群分布面積廣大,現有管理人員明顯不足,工作設備較為簡陋,駱駝城遺址及墓群周邊交通條件較差,管理難度大、風險大。另外,尚未建立健全駱駝城遺址與墓葬群管理與保護法律法規,無法為當地文物管理人員的保護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據。最后,駱駝城遺址及墓群出土的可移動文物主要保存在高臺縣博物館,但因相關管理人員的忽視,這些文物長期得不到足夠的重視,缺乏足夠的保護和科學的保養。
四、駱駝城遺址及墓群保護管理對策
首先,應按照文物保護法的要求,重新劃定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全面完整地保護遺址及周邊墓群。其次,對駱駝城遺址進行詳細的了解和分析,并針對已發生或可能發生的損壞情況給予必要的、合理的補救與保護。再次,采取種植防風林、設置固沙籬網、修筑防洪工程等防護措施減少自然因素對遺址的破壞。另外,嚴格控制當地居民的農業開墾和地下水開采活動等,把握好當地農業開墾和水資源開采的力度,從根本上減少因過分開墾、開采而造成的駱駝城遺址受損的情況,減少人為因素對當地自然環境的破壞,在確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況下進行遺址的保護與管理工作。最后,加強遺址的科學研究,全面、深入地進行駱駝城遺址及墓群研究,開展科學、嚴謹的考古活動。通過考古調查和勘探摸清駱駝城遺址及周邊墓葬群的具體情況,并將相關數據信息記錄表存檔以備查用。
只有在充分保護、管理好遺址及周邊墓群的前提下,才能對外展示其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為加強駱駝城遺址及墓群的保護和管理,可通過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方式,依照相關法律法規開展保護與建設工作,在保護、展示遺址的同時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2017年7月,高臺縣人民政府與中國復興文明文化產業集團合作,合力實施開發駱駝城古遺址文化產業保護項目,打造駱駝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促進高臺縣旅游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考古遺址公園是長期遺址保護實踐過程中得出的新模式,能同時兼顧遺址的保護與展示。建立駱駝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必須將遺址保護放在第一位,嚴格依據駱駝城遺址的特點、內涵價值來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保護,并且要保證駱駝城遺址特有的風格魅力能夠得到充分體現。只有這樣才能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學完整地保護并展示駱駝城遺址的真實性。
五、結語
雖然駱駝城即將建立起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但已經暴露出來的保護、管理問題亟待解決。遺址保護應始終放在第一位,也只有將遺址完整地、完好地保存下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工作才能展開,從而更好地展示遺址及其所蘊含的內涵。
郇德飛 高臺縣博物館